AI 排版这两年火得不行,但真要完全靠它出活儿,设计师们估计得集体失业。可要是完全不用,又显得跟不上趟,效率低得让人着急。说白了,现在的关键不是选 AI 还是选人工,而是怎么把这俩捏合到一块儿,让 AI 成创意的助推器,不是绊脚石。
🎯 AI 排版的 “三板斧” 与人工排版的 “压箱底”
AI 排版最让人眼馋的就是效率。就拿电商平台做活动页来说,以前设计师吭哧吭哧改一天,也就出三五个版本。现在用 AI 工具,把产品参数、活动规则一输,十分钟能给你整出二十个方案。而且它还能根据用户数据实时调,比如发现某个按钮点击率低,立马换颜色、挪位置,这反应速度,人工根本比不了。
但 AI 的软肋也特明显,它不懂 “人情世故”。去年我们给一个非遗项目做宣传册,AI 排出来的版特工整,字体、间距都挑不出错,可就是没那股子老手艺的韵味。后来老设计师上手,把某张图片稍微倾斜了点,加了道类似毛笔笔触的边框,那感觉一下就出来了。这就是人工排版的厉害,能抓住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 “感觉”。
还有个事儿特典型,我们给一个宠物食品做包装设计。AI 根据销量数据,非要把 “高蛋白” 三个字放最大,说用户就认这个。但设计师坚持把小狗啃骨头的插画放大,理由是买宠物粮的人,看的不只是营养,还有对宠物的感情。最后市场反馈证明,设计师是对的,带插画的包装销量高出三成。
🛑 融合时最容易卡壳的地方
AI 太 “听话” 也不是好事。它会严格按照你给的规则走,可设计这东西,有时候就需要 “破个例”。有次做杂志内页,AI 把所有文章标题都统一左对齐,说这样符合阅读习惯。但有篇散文,设计师想右对齐营造意境,改了半天 AI 又给调回去,气得人想砸电脑。
数据迷信也坑人。AI 特喜欢拿过去的成功案例当模板,可设计讲究创新啊。之前有个美妆品牌想推新品,AI 非要用上次大卖的口红包装风格,说数据证明这样转化率高。结果新品是护肤品,风格完全不搭,差点耽误了上市。
沟通成本是隐形杀手。设计师得把自己的想法翻译成 AI 能懂的语言,比如 “温暖的感觉”,得说成 “色调用 #F5DEB3,字体选圆润体,间距扩大 1.2 倍”。这中间很容易丢信息,有时候 AI 理解的 “温暖”,跟设计师想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 三步搞定融合的 “组合拳”
先给 AI 画个 “圈”。就是明确哪些地方必须按规矩来,哪些地方可以自由发挥。比如做公众号排版,标题字号、行间距这些基础格式让 AI 死磕,保证统一性。但首图风格、重点段落的强调方式,留着给人工发挥。我们团队用这招,排版效率提了 40%,出错率还降了不少。
人工要学会 “挑错” 而非 “重排”。AI 出初稿后,别想着从头到尾改,先看整体框架对不对路。比如做活动海报,先检查核心信息是不是突出,视觉流程顺不顺。没问题的话,只改细节,像某个图标位置、某段文字的语气。上次我们做 618 活动页,AI 初稿大框架挺好,就是把 “限时抢购” 放得太靠下,设计师挪了个位置,点击率立马涨了 15%。
建立 “反馈库” 让 AI 越来越懂你。每次人工修改完,把原因记下来喂给 AI。比如 “这次把产品图左移,是因为右侧要放用户评价,增强信任感”。次数多了,AI 就会慢慢摸透你的设计逻辑。我们公司的 AI 工具,现在都能猜到设计师喜欢在节日海报里加手写体元素了,省了不少事。
📌 那些已经跑通的实战案例
小红书的内容团队是把这招玩明白了。他们用 AI 批量生成笔记排版,标题用什么字体、图片占多少比例,都由 AI 定。但最后会让编辑加 “灵魂注解”,比如在图片旁加个小表情,或者在段落里插句俏皮话。这样既保证了日更几百篇的效率,又保住了小红书的 “种草” 味儿。
服装品牌 ZARA 的官网改版也很有借鉴意义。AI 根据用户浏览数据,把畅销款放在首页黄金位置,配色方案也按点击率自动调整。但设计师会专门留一块 “设计师推荐” 区域,放一些可能暂时没火,但有潜力的款式。结果这个区域的转化率,慢慢超过了 AI 推荐的区域,成了新的增长点。
还有个做新媒体代运营的公司,他们给客户做推文时,AI 负责排版、配图,人工只做两件事:一是写开头的钩子,二是改结尾的引导语。客户反馈说,这种方式出来的文章,既工整又有 “人味儿”,打开率比纯 AI 或纯人工都高。
🚀 未来该怎么玩得更溜?
得让 AI 学会 “读空气”。现在有些工具已经在试图像识别图片情绪了,比如看到夕阳的照片,会自动推荐暖色调的排版。以后要是能识别文字的 “语气”,比如读到伤感的文章,自动调整行距和字体,那融合起来就更丝滑了。
设计师要从 “执行者” 变成 “指挥官”。不用再纠结字体大小这些琐事,专注于创意方向。就像导演拍电影,AI 是场务、灯光师,人工是掌控全局的导演,负责定调子、抓细节。
小团队可以从 “半自动化” 起步。不用追求高大上的工具,先用 Excel 做个模板,把常用的排版规则列出来,让 AI 照着填内容。比如公众号推文,固定开头放头图,第二段放导语,AI 填完后,人工改改标题和重点句的表达方式。成本低,见效快,还能慢慢摸索经验。
说到底,AI 再厉害,也替代不了人对 “美” 的独特理解。它就像个超级能干的助理,把杂事全揽了,让设计师有更多精力琢磨怎么出好创意。现在要做的,就是找到两者之间的那个平衡点,别让 AI 越界,也别让人工累死。毕竟,好的设计,从来都是技术和人性的结合体。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