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接了十几个知乎专栏的排版优化单,客户无一例外都问过同一个问题:现在 AI 排版工具这么多,是不是以后就不用请人做排版了?
这话听着有道理。打开 Canva、稿定设计这些工具,输入文字点几下,确实能出来一套像模像样的排版。某平台数据显示,2024 年 AI 排版工具的用户增长率超过 300%,不少新媒体团队都在缩减排版岗位。但真上手对比过就知道,AI 排版和人工排版的差距,远不止「好看」和「不好看」那么简单。
🤖 先说说 AI 排版的真实表现
现在主流的 AI 排版工具,原理其实大同小异。无非是基于算法分析内容关键词,然后匹配预设的模板库,再根据字数多少自动调整字体大小、行距和配色。比如你输入一篇科技类文章,它大概率会给你用蓝色系模板,标题用粗体,正文用无衬线字体。
这种模式在处理标准化内容时确实高效。我试过用某工具排一篇产品说明书,3 分钟就出了 5 套方案,段落对齐、图表插入都规规矩矩。客户如果只是需要一个「能看」的排版,AI 完全能满足。甚至在某些细节上,AI 比新手排版更靠谱 —— 比如它永远不会搞错标点符号的全半角,也不会出现段落缩进不一致的低级错误。
但问题就出在「标准化」这三个字上。上个月帮一个美食博主优化排版,她之前一直用 AI 排食谱。我打开她的历史文章发现,所有菜谱的步骤都用同样大小的字体,重要的火候提示和普通文字混在一起,读者经常漏掉关键信息。后来人工调整时,把「大火翻炒」「小火慢炖」这些词单独标红加粗,还在步骤之间加了分隔线,评论区立刻有人说「终于看明白了」。
AI 排版还有个隐藏问题:对「潜台词」的理解几乎为零。知乎上有篇讨论职场焦虑的爆款文,原文用了大量短句和换行来营造压迫感。有读者用 AI 重新排版后,算法把文字全堆成了整齐的段落,结果那种窒息感完全没了,点赞量掉了一半。这就是 AI 的局限 —— 它能处理文字的排列,却读不懂文字背后的情绪。
👩💻 人工排版到底在「排」什么?
很多人觉得排版就是调整字体、对齐段落,其实远不止这些。真正的排版是在「翻译」—— 把作者想表达的重点、情绪、逻辑,通过视觉语言传递给读者。
就拿知乎长文来说,好的排版会像个隐形的导游。看到大标题就知道这部分讲什么,看到加粗的短句就知道这是核心观点,看到引用框就知道这是补充说明。我之前处理过一篇关于经济政策的分析文,原文逻辑很绕,人工排版时特意用不同颜色区分了「现状」「原因」「建议」三个板块,还在每个板块开头加了小图标。读者反馈说「本来觉得会很枯燥,结果一口气读完了」。
人工排版还能「救场」。有次客户给的文章里,有段数据对比写得特别乱,表格嵌套表格,看得人头晕。AI 排版只会原样呈现,最多调调边框颜色。但人工处理时,我把数据拆成了两个横向对比图,再用箭头标出关键差值,原本需要 5 分钟才能看懂的内容,读者 10 秒就能 get 重点。
最关键的是,人工排版能「预判」读者的需求。比如写教育类文章时,家长们最关心年龄、费用、报名时间这些信息,排版时就会把这些内容放在段落最前面,用醒目的方式突出。AI 虽然能识别关键词,但它不知道哪些关键词对特定人群更重要。就像你问 AI「推荐一本适合 3 岁孩子的绘本」,它会列出一堆经典绘本,却不会像有经验的编辑那样,特意标出让家长注意的「撕不烂材质」「拼音标注」这些细节。
📊 哪些场景 AI 永远替代不了人工?
不是说 AI 排版没用,只是它的适用范围很有限。我总结了三个 AI 目前完全搞不定的场景,看看你有没有遇到过。
第一个是情感类内容。知乎上那些讲亲情、友情、职场故事的文章,排版的关键是「留白」。在感动的地方多留一行空,在转折的地方换个颜色,这些细微的调整能放大文字的感染力。AI 只会按固定比例排版,根本做不到这种「恰到好处」。有个博主写爷爷去世的故事,用 AI 排版时文字挤得满满当当,后来人工调整时在关键句子前后加了空白,评论区立刻有人说「看到那里突然鼻子一酸」。
第二个是专业领域深度文。比如法律条文解读、医学知识科普,排版不仅要清晰,还要「准确」。法律术语不能标错颜色,医学数据不能放错位置,这些细节一旦出错可能误导读者。AI 虽然不会累,但它缺乏专业判断力。之前见过 AI 把「有期徒刑」错标成和「缓刑」一样的颜色,这在专业文章里是致命错误。
第三个是品牌调性的统一。很多知乎专栏有自己的风格,比如科技类喜欢用冷色调,情感类常用暖色系。人工排版能记住这些偏好,甚至会根据季节、节日微调风格。AI 每次排版都是「重新开始」,这次用蓝色下次用绿色是常有的事。有个企业号就遇到过这种问题,AI 排的文章今天像严肃新闻,明天像娱乐八卦,粉丝都以为账号换人运营了。
🤔 未来是「AI + 人工」的协作模式?
现在行业里有种说法,说 AI 会淘汰 60% 的排版工作,但会让剩下 40% 的工作更有价值。我觉得挺有道理。
AI 最适合处理那些重复性的基础工作。比如把 Word 文档转换成知乎格式,统一字体和行距,这些活儿交给 AI 确实能省不少时间。我现在处理长文时,会先用 AI 做初稿,然后自己做「二次加工」—— 调整重点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段落之间的过渡,这些才是真正影响阅读体验的地方。
但别指望 AI 能完全接管。就像计算器再快,也替代不了数学家。排版的核心不是「排」,而是「理解」—— 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理解读者想看什么。这些能力,AI 短期内很难学会。
前几天看到一个数据,2024 年知乎专栏的高赞文章里,80% 都经过人工排版优化。这说明读者其实很敏感,他们可能说不出哪里好,但能感觉到「这篇文章读着舒服」。这种「舒服」,就是人工排版不可替代的价值。
所以如果你是内容创作者,别迷信 AI 排版工具。把它当成助手,而不是替代者。基础工作交给 AI,剩下的那些需要「懂人心」的活儿,还是得靠人来做。毕竟文字是有温度的,排版也该带着温度。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