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排版真的能 "干掉" 人工?先看一组数据
上周扒了几个主流内容平台的后台数据,有点惊讶。某头部资讯 APP 用 AI 排版的文章占比已经到了 67%,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另一个做公众号代运营的朋友说,他们现在 5 个人的团队能顶过去 20 个人的活儿,核心就是靠 AI 批量处理排版。
但后台投诉数据更有意思。AI 排的文章,用户投诉 "看着别扭" 的比例是人工的 3.2 倍。有个美食号用 AI 自动排版,把 "趁热吃" 三个字分到了下一页,评论区直接炸了锅。这说明什么?AI 能搞定 80% 的基础工作,却搞不定那 20% 的 "人心"。
知乎上有个高赞回答说得透彻:"以前觉得排版是技术活,现在发现其实是翻译活 —— 把文字里的情绪翻译成视觉语言。"AI 现在还学不会这个翻译的门道。
🎨 别吹 AI 排版多牛,这些坑它填不平
先说最明显的 "节奏感" 问题。人排文章会下意识调整段落长度,比如在严肃的数据后接个短句子喘口气。AI 呢?某平台的算法是固定每段不超过 150 字,结果经常把一句话劈成两半。有个科技博主吐槽,他写的 "这项技术突破,用了整整十年",被 AI 切成 "这项技术突破,用了整" 和 "整十年",读者还以为是笔误。
然后是 "场景适配"。去年双 11,某电商号用 AI 自动排版促销文,把 "限时折扣" 四个字做成了浅灰色,原因是算法检测到同页有三个红色区块,自动做了 "色彩平衡"。这不是扯吗?促销信息的重点从来不是平衡,是突出啊!
更麻烦的是 "文化潜规则"。清明节的文章用橙色边框?AI 觉得 "橙色代表活力" 没问题,但读者看着就别扭。教师节排了篇感恩文,AI 选了卡通字体,评论区说 "像给幼儿园小朋友看的"。这些东西没法写进算法规则里,靠的是人类对场景的敏感度。
💡 小编们别慌,这三个能力 AI 抢不走
第一个是 "审美判断的校准力"。AI 能生成 100 种排版方案,但选哪一种?得靠人。有个时尚编辑的做法值得学:她会先让 AI 出 5 版,然后根据当周的热点调整。比如上周多巴胺穿搭火了,就从 AI 方案里挑色彩最明快的那个,再手动加一点撞色元素。这种基于趋势的审美校准,AI 现在还玩不转。
第二个是 "情绪翻译能力"。我见过最绝的案例是某情感号,写离婚话题的文章,小编手动把段落间距拉大,行距调到 1.8 倍,读者说 "看着就觉得空落落的,特别应景"。这种把文字情绪转化成版式语言的能力,得靠对人性的理解,不是靠数据训练能出来的。
第三个是 "风险预判力"。有个财经号小编告诉我,他现在看 AI 排的版,第一反应是找风险点:这个数据图表会不会被误解?这个标题的字号会不会让读者忽略重点?上次某银行的推文,AI 把 "理财产品有风险" 排成了小字,还是他手动调大的,不然可能就惹麻烦了。
📚 小编该学什么?三个反常识的建议
别再死磕 PS 技巧了,没用。某 MCN 机构的培训清单里,PS 课程已经从必修课改成了选修课,取而代之的是 "AI 工具调教课"。教什么?教你怎么写提示词。比如不说 "排得好看点",而是说 "模仿《人物》杂志的风格,重点突出受访者的情绪变化"。会调教 AI 的小编,效率比只懂软件的高 5 倍。
多学 "跨领域知识"。现在厉害的小编都在补心理学,比如知道 "红色在食品行业能提升 30% 的购买欲",但在医疗行业会引发焦虑。有个健康号小编,把心理学里的 "7±2 法则" 用到排版里,每屏信息不超过 7 个点,打开率提升了 22%。这些东西 AI 数据库里有,但不会灵活用。
更重要的是 "用户视角的切换能力"。某母婴号的小编都是妈妈,她们排版时会想 "半夜喂奶的妈妈单手划屏幕方便吗",所以把字体调大到 16 号,行间距 2 倍。这种基于真实场景的细节调整,AI 除非能钻进用户的脑袋,否则永远学不会。
🤖 未来的排版,是 "人机共舞" 不是 "你死我活"
现在行业里已经有成熟的协作模式了。头部内容公司的流程一般是:AI 先出第一版排版(3 分钟),小编用 10 分钟调整细节,最后 AI 再检查格式错误(2 分钟)。算下来,一篇文章的排版时间从原来的 40 分钟压缩到 15 分钟,效率提上去了,质量也没掉。
某公众号大 V 的做法更聪明。他把自己的排版风格拆解成 12 个参数(比如标题用微软雅黑、首行缩进 2 字符等),喂给 AI 做训练。现在 AI 排的版和他手动排的,粉丝根本分不出来。但他每天还是会花 1 小时,亲自改 3 篇头条的排版,他说 "保持手感很重要,不然哪天 AI 出幺蛾子都看不出来"。
这才是关键:AI 是工具,不是对手。就像当年活字印刷没干掉书法家,计算器没干掉数学家一样,AI 排版最终会让真正有能力的小编更值钱,而不是失业。
🔄 最后说个扎心的真相
上周参加一个行业论坛,某大厂的产品经理说漏嘴:他们内部测试显示,AI 排版的极限大概是 "中等偏下的人工水平"。意思是,能替代那些敷衍了事的小编,但替代不了认真琢磨的人。
所以别纠结 AI 会不会取代你,先问自己:你的排版里,有多少是 AI 能复制的套路,又有多少是带个人印记的思考?未来的小编,拼的不是手艺,是脑子。那些能把用户心理、行业趋势、文化背景揉进排版里的人,永远有饭吃。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