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用户:选题前必须做的用户画像深挖
别上来就闷头想选题,90% 的公众号做不起来,问题都出在 “自嗨式创作”。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的读者每天在焦虑什么?他们刷手机时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看完你的文章后,他们能对外吹什么牛?
用户画像不能只停留在 “25-30 岁女性” 这种表面数据。拿职场号举例,同样是 28 岁女性,互联网从业者可能焦虑 “35 岁危机”,传统行业的可能更关心 “如何转型”。可以通过后台留言关键词统计、菜单栏点击数据,甚至直接发 10 条私信跟活跃粉丝聊天,把他们的痛点一条条列出来,像记账一样记在 Excel 里。
有个小技巧,去看同领域头部号的评论区。那些被点赞 hundreds of times 的评论,往往藏着用户最真实的需求。比如教育类公众号,家长们反复提到的 “孩子写作业拖拉”,就是比 “如何提高成绩” 更具体的选题方向。记住,越具体的痛点,越容易出爆款。
还要关注用户的 “隐性需求”。有人问 “推荐一款好用的笔记本”,背后可能是 “想通过工具提升工作效率”;有人晒 “刚买的健身环”,实际是在寻求 “坚持运动的动力”。把这些隐性需求挖出来,选题就赢在了起跑线。
📊 选题库搭建:3 个维度让你永远不缺选题
每天花 30 分钟建选题库,比临时抱佛脚靠谱 10 倍。分享一个亲测有效的 “三维选题法”,照着做,你的选题库至少能存下 3 个月的内容。
第一个维度是 “解决问题”。打开百度知道、知乎热榜,把用户反复提问的问题抄下来。比如美食号,“夏天没胃口吃什么”“30 分钟搞定的快手菜” 这类问题,永远有市场。注意要把问题转化成陈述句,比如 “夏天没胃口?这 5 道菜让你多吃 2 碗饭”。
第二个维度是 “提供价值”。价值分两种,硬价值是 “学到知识 / 技能”,软价值是 “获得情绪共鸣”。职场号可以写 “领导说‘我再想想’,其实是在拒绝你”(硬价值),也可以写 “凌晨 2 点改方案的你,并不孤单”(软价值)。比例建议 6:4,硬价值为主,软价值用来拉近距离。
第三个维度是 “制造反差”。大家都写 “自律有多重要”,你可以写 “过度自律的人,活得有多累”;都在夸 “极简主义”,你可以聊 “我试过一年不买新衣服,结果后悔了”。反差选题容易引发讨论,但别为了反差而抬杠,要有真实案例支撑。
选题库要分类标签化,比如标上 “热点关联”“干货教程”“故事分享”,方便后期根据节日、热点灵活调取。每周花 2 小时更新一次,保证库里至少有 20 个备用选题。
🕵️ 痛点挖掘:比用户更懂他的真实需求
用户说想要 A,其实需要的是 B。就像有人说 “我想减肥”,可能不是真的想瘦,而是希望穿裙子更好看,或者在同事面前更自信。选题要挖到这个 “B 需求”。
怎么挖?用 “5Why 分析法”。比如妈妈们常说 “孩子不爱读书”,问第一个 why:为什么不爱读?答:觉得没意思。第二个 why:为什么觉得没意思?答:书里的故事不熟悉。第三个 why:为什么不熟悉?答:和他的生活离得远。挖到这里,选题就可以是 “把绘本里的故事搬进生活,孩子主动抢着读”。
还有个偷懒的办法,去看电商平台的差评区。比如卖儿童保温杯的,差评里可能有 “吸管总堵”“保温不到 6 小时”,这些痛点直接能转化成 “给娃选保温杯,这 3 个坑千万别踩”。用户抱怨的地方,就是你的选题富矿。
要区分 “真痛点” 和 “伪需求”。真痛点是用户愿意花钱、花时间解决的问题。比如 “如何快速瘦 5 斤” 是真痛点(有人愿意买减肥药),“如何优雅地瘦 5 斤” 就是伪需求(嘴上说说而已)。测试方法很简单,在粉丝群里发两个选题,看哪个互动率高。
📝 内容策划:让读者看到开头就想转发
选题定了,内容框架没做好,照样留不住人。分享一个万能结构:“场景带入 + 问题拆解 + 解决方案 + 行动指令”。
场景带入要具体到能让读者拍大腿。比如写时间管理,别一上来就讲方法论,先描述 “早上起床刷手机半小时,上班迟到;晚上加班到 10 点,明明没做什么却很累”,读者一看 “这不就是我吗”,自然会往下看。
问题拆解要 “把大问题拆成小步骤”。比如 “月存 5000 的省钱攻略”,可以拆成 “吃饭花多少”“通勤怎么省”“购物避坑技巧”,每个部分给 3 个具体例子。读者不是要理论,是要 “照做就能用” 的清单。
解决方案里一定要有 “反常识” 的点。大家都教 “省钱要少买东西”,你可以说 “有些东西贵点反而更省钱”,比如 100 块的拖鞋能穿 3 年,比每年买 30 块的划算。这种小颠覆能让读者觉得 “哎,这个说法新鲜”。
结尾的行动指令要具体。别说 “赶紧试试吧”,要说 “今晚睡前花 5 分钟,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摆出来,明天你会来谢我”。越具体的行动,读者执行率越高,对你的信任感也越强。
🔥 热点结合:借势但不被热点绑架
追热点是快速涨粉的捷径,但 90% 的号都追错了。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号,比如娱乐八卦,科技号硬蹭只会掉粉。
判断一个热点能不能追,看两个标准:和你的账号定位有没有关联?能不能给读者提供独特视角?比如 “3・15 曝光伪劣产品”,美妆号可以讲 “如何辨别真假化妆品”,职场号可以聊 “职场中的‘伪劣’行为”。
追热点要快,但别抢跑。等事件发酵 2 小时,看看主流观点是什么,然后从 “对立面” 或 “细分角度” 切入。比如大家都在骂 “996”,你可以写 “我支持 996,但反对无效加班”,用具体案例说明 “有效加班” 和 “无效耗时间” 的区别。
长期主义的号,要做 “可复用热点”。比如高考每年都有,教育号可以提前准备 “考前一周饮食指南”“家长陪考注意事项”,每年稍作修改就能用。节日也是同理,情人节不光写情侣,还能写 “单身人士的 5 个快乐瞬间”。
实在没热点可追,就造 “小热点”。比如发起 “晒出你的办公桌” 活动,收集粉丝照片做成合集,既互动又有内容。这种 UGC 内容,读者转发率比你自己写的高 3 倍。
🎯 精准切入:让特定人群觉得 “这就是写给我的”
同样写 “早餐吃什么”,写给上班族和写给宝妈的角度完全不同。上班族要 “10 分钟搞定”“能边走边吃”,宝妈更关心 “营养搭配”“孩子爱吃”。精准切入的核心,是在标题里就告诉读者 “我懂你”。
用 “身份 + 场景” 的方式写标题。比如 “宝妈凌晨 5 点的厨房:3 道孩子爱吃的早餐,简单到不用开火”“程序员早餐清单:抗饿 6 小时,还不耽误敲代码”。读者扫一眼就知道 “这篇和我有关”。
内容里多出现 “你们”“咱们” 这类词,少用 “大家”“人们”。比如写职场内容,说 “咱们打工人最懂这种感受” 比 “职场人都有这种体会” 更亲切。适当加一些特定人群的 “黑话”,比如新媒体人说 “追热点”,宝妈说 “鸡娃”,能快速拉近距离。
测试选题精准度的方法:发出去后看转发语。如果读者转发时说 “这篇说到我心坎里了”,说明切入对了;如果只是 “写得不错”,可能还是太泛了。根据转发语调整下一次的切入角度,慢慢就能摸到读者的脉。
最后提醒一句,选题不是一锤子买卖。发出去后看数据:完读率低,说明开头没抓住人;点赞高转发低,可能是内容不够 “有用” 或 “有面子”。每周做一次选题复盘,把表现好的选题归类,慢慢就能总结出自己的 “爆款公式”。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