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题先抓底层逻辑,定位与受众双驱动
做公众号跟开实体店一个道理,你卖奶茶的总不能天天吆喝火锅吧?选题的底层逻辑首先得锚定公众号的核心定位。定位不是一句空话,是你想在用户心智里留下的那个标签。比如 “职场充电宝” 这个定位,就决定了选题必须围绕职场技能、晋升攻略、人际沟通这些方向转,要是突然跑去写明星八卦,用户只会觉得你不专业,取关是迟早的事。
光有定位还不够,得把受众画像刻在脑子里。20 岁的大学生和 35 岁的职场中层,关心的事儿天差地别。前者可能纠结期末考怎么过、实习怎么找;后者更在意团队管理、副业赚钱。怎么精准画像?别靠猜,去翻后台数据。用户分析里的年龄分布、地域分布、兴趣标签,都是现成的线索。还可以搞个简单的用户问卷,直接问他们 “最近最想解决什么问题”,答案往往比你瞎琢磨靠谱十倍。
选题还要跟公众号的 “人设” 匹配。有的号主喜欢用犀利毒舌的风格,选题就得带点争议性,能引发讨论;有的走温情治愈路线,那就多从生活小事里挖情感共鸣。人设和选题割裂,就像穿西装配拖鞋,怎么看都别扭。用户关注你,不仅是为了内容,也是认同你的 “说话方式”,这点千万不能忘。
🔍 深挖用户需求,从互动中找选题金矿
用户的嘴,骗人的鬼?才不是。他们嘴上说 “我就随便看看”,行动却很诚实 —— 点开的文章、留下的评论、转发的内容,全是需求信号。想挖到好选题,就得学会 “读空气”,从互动痕迹里破译真实需求。
留言区是个宝藏地。每天花 10 分钟翻一遍留言,看看用户在纠结什么、追问什么。有人问 “工资 3000 怎么存钱”,这就是个好选题;有人吐槽 “领导总让加班怎么办”,顺着这个点往下挖,绝对能写出让打工人疯狂转发的内容。要是留言少,就主动引导互动,文末加一句 “你最近遇到了什么难题?评论区告诉我”,慢慢就能积累素材。
除了自家阵地,还要去用户扎堆的地方 “卧底”。豆瓣小组、知乎话题、小红书热门笔记,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公众号评论区,都是观察用户需求的窗口。比如发现很多人在讨论 “下班后搞什么副业靠谱”,这就是个强需求信号,赶紧围绕这个主题做选题,写出来的内容大概率能火。
还要学会分析数据背后的需求。同样是职场类文章,“35 岁被裁员后我找到了新方向” 比 “职场新人必学的 3 个技巧” 阅读量高 3 倍,说明用户更关注中年危机、职业转型这类更深刻的问题。把高阅读、高转发的文章归类,找出共同点,就能摸到用户需求的脉搏。
🔥 热点结合有技巧,不是所有热闹都要凑
追热点是爆文的捷径,但也可能是陷阱。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公众号,硬蹭只会适得其反。判断一个热点值不值得追,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跟我的定位有关系吗?我的受众会关心吗?我能写出不一样的角度吗?三个答案都是 “是”,再动手不迟。
比如某明星塌房,娱乐号追很正常,教育号硬要凑热度就很奇怪。但如果换个角度,从 “明星塌房背后的契约精神” 切入,结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教育号就能自然地蹭上热点,还不违和。这就是热点结合的关键 —— 找到热点与自身定位的连接点,而不是生搬硬套。
追热点还要看时效性。有的热点是突发的,比如重大政策发布,必须在 24 小时内出稿,慢了就没意义;有的热点是周期性的,比如高考、春节,提前一两周准备就行。可以建个热点日历,把节假日、行业大事件都标出来,提前规划选题,比临时抱佛脚从容多了。
还要注意避开敏感热点。涉及政治、宗教、负面社会事件的热点,除非你有绝对专业的解读能力,否则别碰。轻则文章被删,重则账号被封,得不偿失。
✨ 打造差异化选题,避开同质化陷阱
现在打开公众号,随便搜个关键词,出来的文章都长得差不多。想让用户记住你,就得在选题上做出差异化。怎么找差异化角度?试试 “反向思考”。大家都在说 “努力就能成功”,你可以写 “为什么努力了还是没结果?可能方向错了”;大家都追捧 “极简生活”,你可以聊 “适度囤积也能带来安全感”。反向观点不是抬杠,是提供新的思考维度,更容易引发讨论。
细分领域也是差异化的好办法。职场号太多,那就专注 “95 后职场生存指南”;美食号泛滥,就聚焦 “上班族 15 分钟快手菜”。越细分,用户越精准,竞争也越小。比如同样写理财,有人专门教 “宝妈如何用碎片化时间理财”,有人只讲 “刚毕业大学生的第一笔工资怎么花”,这些细分选题反而更容易做出特色。
还可以从 “个人经历” 入手。别人写通用方法论,你结合自己的真实故事来讲。比如写 “如何克服拖延症”,别人列 10 个技巧,你可以写 “我试过 20 种方法,最后靠这 3 招治好了拖延”,再穿插自己的失败经历,真实感一下子就出来了。用户更愿意相信有血有肉的故事,而不是冷冰冰的理论。
📅 系统化内容规划,让爆文形成常态
偶尔出一篇爆文靠运气,持续出爆文靠规划。做内容规划就像排兵布阵,得有章法。可以按 “金字塔结构” 来安排选题:塔尖是爆款潜力选题,占比 20%,花最多精力打磨;塔身是稳定输出的常规选题,占比 60%,保证账号活跃度;塔基是测试性选题,占比 20%,用来探索新方向。
每周花 2 小时做选题会,列出下周的选题清单。清单里要包含选题方向、核心观点、目标受众、发布时间,最好再标上每个选题的 “传播点”—— 是能让用户觉得有用,还是能让他们想转发炫耀,或者引发情感共鸣。比如 “3 个免费学习网站,帮你省下上万元培训费”,传播点就是 “有用”;“我用这个方法,半年瘦了 20 斤”,传播点是 “真实可复制”。
还要注意选题的 “节奏感”。别连续一周都发严肃干货,用户会疲劳;也别天天发娱乐八卦,显得不专业。可以穿插着来:周一发干货,周三讲故事,周五来个轻松点的生活小技巧。另外,根据用户活跃时间调整发布内容,比如晚上 8 - 10 点用户最多,适合发深度一点的文章;中午 12 - 1 点适合发短小精悍的内容,方便用户利用碎片时间阅读。
建立选题库也很重要。平时看到好的选题灵感,不管是刷手机看到的、跟人聊天听到的,还是自己突然想到的,都记下来。选题库就像弹药库,别等要写的时候才临时找,提前储备才能从容应对。可以用表格或者笔记软件分类管理,比如按 “热点类”“干货类”“故事类”“互动类” 分开,方便随时调取。
💡 选题落地前的 3 个必查项
选好题不是结束,动笔前还要做 3 项检查,避免白费功夫。第一查 “重复度”,在公众号后台搜一下关键词,看看同类选题别人写过没,写了多少篇。如果已经有几十上百篇,除非你有特别牛的角度,否则别碰。第二查 “可行性”,这个选题你能写出足够的内容吗?需要的数据能找到吗?别选那种自己都搞不懂的题,硬写只会漏洞百出。第三查 “传播性”,把选题念给身边的人听,看他们有没有兴趣,会不会说 “这个我想看看”。如果连身边人都没感觉,大概率成不了爆文。
比如想写 “如何做好公众号运营”,先搜一下,发现相关文章太多了,那就换个角度,写 “新手做公众号最容易踩的 5 个坑”,再结合自己的踩坑经历,可行性和传播性都有了,成功的概率自然更高。
做好选题和规划,公众号出爆文就不再是偶然。记住,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能持续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 —— 可能是知识、是情感慰藉,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选题当成连接你和用户的桥梁,用心打磨每一个选题,爆文自然会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