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公众号选题体系这件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公众号内容稳定产出,还能时不时冒出几篇爆文,那这套体系是非建不可的。没有体系支撑,选题就像散沙,今天追这个热点,明天写那个感悟,粉丝看得云里雾里,别说涨粉了,不掉粉就谢天谢地。
🎯 先搞懂:为什么要搭建选题体系?
很多人做公众号,选题全凭感觉。灵感来了写一篇,没灵感就断更。这种 “看心情” 式的运营,只会让公众号越来越边缘化。
稳定的选题体系是公众号的骨架。它能保证你在任何时候都有内容可写,不用再为 “今天写什么” 抓头发。更重要的是,体系化的选题能让粉丝形成阅读预期。比如读者知道你的号每周一讲职场干货,周三聊行业趋势,到点就会点开看,粘性自然就上来了。
再往深了说,选题体系能帮你在垂直领域做深做透。现在公众号竞争这么激烈,泛泛而谈的内容没人看。只有围绕核心领域搭建选题体系,才能形成差异化优势。用户提到某个领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的号,这才是成功的开始。
别觉得体系化会限制 creativity 。恰恰相反,它是在框架内找创新,让你的创意有方向,不至于跑偏到十万八千里外,浪费时间和精力。
🔍 第一步:摸透用户,选题才不会跑偏
做内容的核心是 “用户想看什么”,不是 “我想写什么”。所以搭建选题体系的第一步,必须是深度剖析你的用户。
怎么摸透用户?先画用户画像。打开公众号后台,看 “用户分析” 里的性别、年龄、地域、活跃时间。这些数据能帮你勾勒出用户的基本轮廓。比如你的粉丝大多是 25 - 30 岁的一线城市女性,那选题方向肯定要贴近她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
但这还不够,你得知道他们的痛点和欲望。去翻后台留言、评论区,甚至是粉丝群里的聊天记录。看看他们经常问什么问题,抱怨什么事情,关注什么话题。这些都是最真实的需求,把它们一条条记下来,就是你的选题金矿。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做职场号的,发现很多粉丝在说 “不知道怎么和领导提涨薪”,那 “涨薪谈判技巧” 就是个好选题。要是很多人聊 “下班后想搞副业但没方向”,那 “适合上班族的 5 个副业方向” 肯定受欢迎。
还可以做个用户调研。设计几个简单的问题,比如 “你最希望在公众号看到什么内容”“你最近在关注什么话题”,通过公众号菜单或者私信发给粉丝。收集到的答案,能帮你验证自己的判断,避免主观臆断。
记住,用户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梳理,看看有没有新的痛点冒出来。选题体系也要跟着用户需求迭代,不然很快就会过时。
📥 第二步:多渠道撒网,让选题主动找上门
只靠用户反馈找选题,范围太窄了。你得把网撒得再大些,从各种渠道捞选题。
热点是绕不开的选题来源。但追热点不能盲目,得看和自己的公众号定位搭不搭。比如你是做美食号的,社会热点就没必要硬蹭;但如果是餐饮行业的政策热点,就可以深入聊聊。怎么及时发现热点?微博热搜、百度风云榜、36 氪、虎嗅这些平台每天刷一刷,就能掌握最新动态。看到合适的热点,先想想能不能从自己的领域解读,有没有独特的角度,别别人写啥你也写啥。
同行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选题的富矿。关注和你定位相似的公众号,看看他们最近发什么内容火了。但不是让你抄袭,而是分析他们的选题逻辑。比如他们写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 火了,你可以换个角度,写 “领导视角:最讨厌新人做这几件事”。还可以看看他们的评论区,粉丝有哪些疑问没被解答,这也是你的机会。
垂直领域的专业内容平台也不能放过。做科技号的多逛知乎、果壳;做美妆号的关注小红书、美丽修行;做财经号的看看财新、第一财经。这些平台上的深度文章、行业报告,能帮你挖掘出更专业、更有深度的选题。把里面的知识点、数据,用自己的话讲给粉丝听,既有料又不会显得生硬。
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变成好选题。比如你周末去逛菜市场,发现摊主都在用微信收款码,由此想到 “移动支付如何改变小商贩的生意”;和朋友聊天,他吐槽 “快递总是送错地方”,那 “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就可以写写。只要多观察、多思考,生活处处是选题。
📋 第三步:建个选题库,让选题有 “家” 可归
找到一堆选题后,乱七八糟堆着可不行。得建个选题库,把它们好好整理起来,不然过几天就忘了。
选题库怎么建?用 Excel 或者石墨文档就行,简单又方便。表格里至少要包含这几个字段:选题名称、选题类型(比如干货、热点、故事、观点等)、目标受众、预计发布时间、备注(可以写选题的核心观点、参考资料等)。这样一看,每个选题的情况都清清楚楚。
给选题分分类很重要。可以按内容类型分,也可以按用户生命周期分,比如针对新粉丝的 “入门指南”,针对老粉丝的 “进阶技巧”;还可以按季节、节日分,比如春节前准备 “年货选购攻略”,夏天推 “避暑好去处”。分类之后,找选题的时候就像在超市找东西,按类别一搜就出来了,效率高多了。
选题库不是建完就完事了,得定期更新。每天花半小时把新找到的选题加进去,每周花半天时间梳理一下,把过时的、不合适的选题删掉,给有潜力的选题补充更多细节。比如某个选题当时只是个想法,现在有了新的案例或者数据,就赶紧填进去,让它越来越丰满。
还要给选题打标签。比如 “涨薪”“副业”“职场沟通” 这些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标签。以后想找相关选题,直接搜标签就行。标签越细,查找越精准。
📊 第四步:制定选题日历,让发布有规划
有了选题库,还得有个选题日历,把选题落实到具体的发布时间。这样一来,什么时候发什么内容,一目了然,不会手忙脚乱。
选题日历可以按周或者按月做。每周日晚上,花一小时规划下周的选题,把选题库里合适的选题填进去。比如周一发热点解读,周三发干货教程,周五发故事分享。按月规划的话,可以提前安排好和节日、节气相关的选题,比如中秋节前两周就开始准备 “中秋送礼攻略”,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安排选题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别一周全发严肃的干货,粉丝会看累的;也别全发轻松的故事,显得没深度。最好是干货、观点、故事穿插着来,让内容张弛有度。比如这周发了两篇硬核的行业分析,下周就安排一篇粉丝的真实故事,调节一下氛围。
还要留出让选题 “发酵” 的时间。比如一个需要深入采访的选题,得提前一周确定,给采访、写稿、修改留出足够时间。热点选题虽然要快,但也得在日历上标注出来,避免和其他重要内容冲突。
选题日历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突然出现一个特别好的热点,或者某个选题写不下去了,就得灵活调整。但调整之后要及时更新日历,保证整体规划不乱。
✅ 第五步:选题评估机制,把好最后一道关
选出来的选题,不一定都能火。得有个评估机制,筛选掉那些不靠谱的,留下真正有潜力的。
评估选题可以从这几个维度看:受众覆盖面。这个选题能吸引多少粉丝关注?是只有一小部分人感兴趣,还是大部分粉丝都关心?覆盖面太窄的选题,除非特别有深度,否则尽量不选。和定位的契合度。选题和公众号的核心定位偏差大不大?比如你的号是讲育儿的,选个 “汽车保养技巧” 就不太合适,粉丝会觉得莫名其妙。内容稀缺性。这个选题别人是不是已经写烂了?如果大家都在写,你有没有新的角度或者独家信息?没有的话,很难出彩。传播潜力。这个选题能不能引发粉丝转发?比如实用的干货、能引起共鸣的故事、有争议的观点,传播潜力就比较大;太专业、太晦涩的内容,传播起来就难。
可以给每个维度打分,满分 10 分,最后算出总分。总分高的选题优先安排,总分低的要么放弃,要么修改完善。但也不能完全被分数绑架,有些选题虽然分数不高,但你有特别深的感悟或者独特的资源,也可以尝试一下。
还要预判一下选题的风险。有没有敏感内容?会不会涉及侵权?比如写热点事件的时候,要确保信息准确,别传播谣言;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数据,要注明来源。一旦出了风险,对公众号的伤害很大,得不偿失。
🔄 第六步:复盘迭代,让选题体系越来越好用
选题体系搭建起来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得定期复盘,看看哪些选题效果好,哪些不行,然后不断调整优化。
每次发完文章,都要看看数据。阅读量、在看数、转发量、评论量这些是基本的。更重要的是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比如某篇文章阅读量很高,但转发量低,可能是内容很实用,但不够有传播点;某篇文章评论区很活跃,说明选题触动了粉丝的情绪,以后可以多往这个方向挖。
把数据好的选题记下来,分析它们的共同点。是选题角度新颖?还是内容形式受欢迎?比如发现 “清单体” 的干货文数据总是不错,那以后就可以多写这种形式。数据差的选题也要总结教训,是选题本身不行,还是表达方式有问题?如果是选题的问题,下次就避开类似的;如果是表达方式的问题,就改进写作方法。
还可以问问粉丝的意见。在公众号里搞个投票,让粉丝选下次想看的内容;或者在粉丝群里发起讨论,听听他们对最近内容的看法。粉丝的直接反馈,比单纯看数据更直观。
根据复盘的结果,及时调整选题库和选题日历。比如发现某个类型的选题总是没人看,就减少这类选题的比例;某个渠道的选题来源效果特别好,就多花时间在这个渠道找选题。选题体系就像一个有机体,只有不断迭代,才能适应变化,保持活力。
搭建公众号选题体系,其实就是把 “凭感觉” 变成 “有方法”,把 “碎片化” 变成 “系统化”。刚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但一旦运转起来,你会发现公众号运营轻松多了,出爆文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别想着一步到位,从现在开始,先建个选题库,慢慢积累和调整,你的选题体系会越来越完善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