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这行,摸爬滚打久了就知道,高阅读量不是终点,但它是赚钱的起点。见过太多人兴冲冲开号,写了半年阅读量还在三位数徘徊,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今天就敞开了说,怎么写出能火的内容,还有更关键的,怎么把那些数字变成真金白银。
🎯 选题:找不准方向,写再多都是白费力气
选对题,文章就成功了一半。很多人写公众号,总想着写自己喜欢的。可读者不买账,写得再花团锦簇也没用。爆款选题有个共同点 ——戳中读者的 “即时需求”。什么是即时需求?就是读者当下正在想、正在愁、正在找答案的事。
怎么发现这些需求?有个笨办法但很管用。每天花半小时刷热搜榜,微博热搜、百度热榜、知乎热榜都看。不是让你追热点,而是观察背后的情绪。比如某明星塌房,大家讨论的可能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 “如何辨别渣男”“公众人物该不该有私德约束”。这些延伸出来的点,就是公众号可以切入的选题。
还有个角度,看你所在领域的 “高频问题”。做职场号的,就去看脉脉上大家总在吐槽什么;做母婴号的,多逛宝妈群,看看她们每天在焦虑什么。我之前帮一个教育类公众号改方向,发现他们总写 “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这类泛泛的内容,阅读量一直上不去。后来让他们去收集家长群里的具体问题,写了篇 “三年级孩子数学总考 60 分,我用这 3 个方法让他期末考了 92”,阅读量直接从两千冲到五万。
别忽略 “小众痛点”。大众话题竞争太激烈,比如 “如何减肥”,每天都有几十篇文章出来。但 “产后妈妈如何在带娃间隙运动” 这种细分选题,反而容易出效果。这类内容精准触达特定人群,转发率特别高。记住,你的内容不需要讨好所有人,能让一部分人觉得 “这篇文章就是为我写的”,就赢了。
✍️ 标题:读者划屏 3 秒内,必须让他停下来
标题是文章的脸面。现在的读者刷手机,平均每秒划过 3 个标题。你的标题能不能在 3 秒内抓住人,直接决定了打开率。
有个屡试不爽的公式:具体结果 + 特定人群 + 稀缺性。比如 “北漂 3 年,我靠这 5 个副业攒够了首付(适合上班族的实操方法)”。“攒够首付” 是具体结果,“上班族” 是特定人群,“实操方法” 暗示了稀缺性。之前有个学员用这个公式改标题,把 “理财小技巧” 改成 “月薪 5 千,我用这 4 个理财技巧一年攒下 2 万”,打开率翻了 3 倍。
善用 “数字” 和 “对比”。数字能降低读者的理解成本,比如 “3 个方法” 比 “几个方法” 更清晰。对比能制造冲突感,“30 岁裸辞,我用半年时间比之前多赚 5 万”,年龄、行为、结果的对比,很容易勾起好奇心。
别玩文字游戏。有些人为了博眼球,标题起得云里雾里,比如 “我以为的只是我以为”,读者根本不知道你要讲什么。标题必须直白,让人一眼就知道能获得什么。你是教方法的,就说 “3 步教你 XXX”;你是分享经验的,就说 “我用 XXX 方法,得到了 XXX 结果”。
还有个小技巧,在标题里加 “限定词”。“适合新手的”“亲测有效的”“30 天就能看到效果的”,这些词能增加信任感,也能过滤掉不相关的读者,让打开的人更精准。
📝 内容:留不住读者的文章,写得再深也没用
打开率靠标题,读完率靠内容。很多人写文章,总想着把所有知识都塞进去,结果读者看了两段就退出了。内容要像剥洋葱,一层一层给惊喜,让读者忍不住往下翻。
开头 3 句话必须抓住人。可以用一个具体的场景,“上周三晚上,我加班到 10 点,打开工资条发现比上月少了 800 块”;也可以抛出一个痛点,“你是不是也这样,收藏了 100 篇干货文,却一篇都没看完”;还能说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我劝你别再追求‘自律’了,越自律越容易放弃”。开头一定要和读者有关系,让他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段落别太长。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一段文字超过 3 行,读者就容易疲劳。每段只讲一个小点,讲完就换行。可以多用人称代词 “我”“你”,拉近和读者的距离。比如 “我之前也试过这个方法,刚开始效果不错,但坚持了两周就放弃了。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多用 “案例” 代替 “道理”。没人喜欢听大道理,但人人都爱听故事。你想讲 “坚持的重要性”,别空谈理论,不如说 “我朋友每天写 500 字,坚持了一年,现在靠投稿月入过万”。案例要具体,有时间、有细节、有结果,这样才可信。我之前写一篇关于公众号涨粉的文章,没用任何理论,就讲了 3 个普通人从 0 做到 1 万粉的过程,阅读量比之前的理论文高了一倍。
在文章中间设置 “钩子”。比如写到一半,可以说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方法太难了,别急,后面我会讲一个简化版,新手也能操作”;或者 “这个问题的关键,我放在了最后一部分,一定要看到结尾”。这些小钩子能提高读者的读完率。
结尾要有 “行动指令”。读者看完文章,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你得告诉他接下来该做什么。是让他点赞收藏,还是试着用你的方法,或者去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历。比如 “你最近是不是也在愁 XXX 问题?不妨试试我今天说的第 2 个方法,明天来评论区告诉我效果”。互动指令能提高文章的活跃度,也能增加公众号的粘性。
📈 涨粉:内容火了之后,怎么让更多人关注你
写出一篇爆文不容易,得抓住机会涨粉。很多人文章火了,阅读量几十万,粉丝却只涨几百,太可惜了。
在文章中间 “自然植入” 公众号价值。别硬邦邦地说 “关注我获取更多干货”,要结合内容来。比如讲完一个方法,可以说 “这个方法只是其中一部分,我整理了更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工具清单,放在了公众号后台,回复 XXX 就能领取”。让读者觉得关注你能获得额外价值,而不是被推销。
设置 “专属福利”。爆文带来的流量是暂时的,得用福利把他们留住。可以是独家资料,“关注后回复‘模板’,领取我用了 3 年的 XXX 模板”;也可以是互动福利,“关注并在评论区留言,抽 10 个人送 XXX”。福利要和你的公众号定位相关,比如职场号送简历模板,美食号送食谱,这样吸引来的粉丝才精准。
引导 “星标” 公众号。现在公众号推送机制变了,不星标很可能看不到更新。可以在文末加一句,“怕错过后续的干货分享?点击右上角‘…’,把我设为星标吧”。简单的一句话,能提高粉丝的活跃度。
利用 “留言区” 互动。爆文的留言会很多,每条都回复不现实,但可以挑几条有代表性的回复,或者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再写一篇文章。读者看到自己的留言被回复,会觉得被重视,更容易成为忠实粉丝。
💰 变现:有了阅读量和粉丝,怎么把它们变成钱
做公众号最终还是要赚钱。变现方式有很多,选对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接广告是最直接的方式。但别什么广告都接,要和公众号定位相符。职场号接职场课程广告,育儿号接母婴产品广告,粉丝才不会反感。报价可以参考粉丝量和阅读量,一般来说,粉丝 1 万左右,头条广告报价在 2000-5000 元,具体看账号质量。接广告时一定要看对方的产品,不靠谱的产品宁愿不接,砸了自己的招牌就不值了。
做 “知识付费” 是长久之计。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 expertise,就可以做课程、社群。比如你擅长理财,就做一个 “零基础理财入门课”;你擅长写作,就搞一个 “公众号写作训练营”。知识付费的关键是口碑,第一批学员一定要服务好,让他们觉得值,后面才能靠转介绍扩大规模。之前有个做职场号的朋友,粉丝不到 2 万,做了个 99 元的职场课程,靠老粉丝转介绍,卖了 500 多份,收入五万多。
开通 “流量主” 赚零花钱。粉丝达到 500 就能开通流量主,文章底部会有广告,读者点击就能赚钱。流量主的收入不高,一万阅读量大概几十块,但积少成多,而且不用额外费心,适合新手起步。
卖 “自有产品” 利润更高。如果你有自己的产品,比如手工制品、家乡特产,公众号就是很好的销售渠道。可以写产品背后的故事,增加情感连接,比硬邦邦的推销效果好。有个做美食号的,自己做辣椒酱,写了篇 “我妈做了 30 年的辣椒酱,今年我把它带到了北京”,既感人又带货,一篇文章卖了 500 多瓶。
🚫 避坑:这些坑我踩过,你就别再犯了
做公众号这几年,踩过的坑能写一本小册子。有些错误,一开始不注意,后面要花几倍的力气来弥补。
别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公众号最忌讳更新不稳定,读者关注你,是期待持续的内容。刚开始可以慢一点,一周更 2-3 篇,但一定要固定时间,比如每周一、周四晚上 8 点,让读者形成期待。我之前帮一个号主改运营计划,把 “想到什么写什么” 改成 “每周三晚 7 点更新职场干货”,三个月后,粉丝留存率提高了 40%。
别 “盲目追热点”。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公众号。一个母婴号去追娱乐八卦,粉丝只会觉得奇怪。追热点前,先想清楚 “这个热点和我的读者有什么关系”“我能从什么角度切入,提供独特的价值”。如果想不出,就别追。
别 “忽略数据分析”。公众号后台的数据分析很重要,打开率低,可能是标题有问题;读完率低,可能是内容节奏不对;转发率低,可能是价值不够。每天花 10 分钟看数据,针对性地调整,比闷头写更有效。
别 “和别人比”。每个号的成长节奏不一样,有人三个月做起来,有人需要一年。专注于自己的内容,比今天羡慕这个号涨粉快,明天嫉妒那个号赚钱多,更有意义。你的读者,只在乎你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价值。
做公众号,没有捷径可走。但找对方法,能少走很多弯路。写对选题,起好标题,做好内容,抓好涨粉和变现,避开那些不必要的坑,坚持下去,赚钱是早晚的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