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运营,最头疼的就是内容。要么半天憋不出一篇稿,要么发出去没人看,要么担心原创度不够被平台限流。AI 写作工具的出现,其实给我们这些运营人开了个 “外挂”—— 但前提是你得用对方法。不是说扔给 AI 一个题目就完事,真正能提升竞争力的用法,藏在从洗稿到原创的每个环节里。
📝 先搞清楚:AI 洗稿不是 “抄”,是 “高效整合”
很多人对 “洗稿” 有误解,觉得就是把别人的文章换几个词。但正规的公众号运营,这种做法不仅容易被投诉,还会被平台判定为低质内容。AI 在这里的作用,其实是帮你做 “信息整合式洗稿”—— 把多个来源的信息打碎、重组,变成有自己逻辑的内容。
比如你想写一篇 “夏季护肤避坑指南”,网上相关文章太多了。直接复制肯定不行,但自己一篇篇看再总结,两三个小时都未必能理清楚。这时候可以把 3-5 篇优质文章的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喂给 AI,同时告诉它 “用护肤步骤(清洁 - 保湿 - 防晒)作为框架,把这些信息重新组织,补充具体案例,语言风格要像闺蜜聊天”。
AI 输出后,你要做两件事:一是检查有没有和原文重合度过高的句子,用 AI 自带的 “改写” 功能调整;二是加入自己的经验,比如 “我上周用了某款网红洁面,其实它的清洁力太强,夏天用反而容易脱皮”—— 这些个人化内容是 AI 写不出来的,也是提升原创度的关键。这样一来,原本需要 3 小时的整理工作,40 分钟就能搞定,而且内容既全面又有自己的特色。
另外要注意,AI 洗稿的核心是 “整合不同来源”。如果只拿一篇文章让 AI 改写,就算换了词,逻辑结构没改,依然有风险。最好的做法是找 2-3 个不同角度的素材,比如一篇讲成分,一篇讲用户反馈,一篇讲专业人士建议,让 AI 把这些维度捏合起来。
🔍 AI 写原创:别让它 “自由发挥”,要给 “精准指令”
公众号想做出差异化,最终还是得靠原创内容。但原创不等于从零开始写,AI 能帮你解决 “开头难”“框架散”“细节空” 这三个痛点。
先说开头。很多人写文章卡在第一句,AI 可以帮你试错。你可以告诉它 “目标读者是 25-30 岁上班族,想写一篇‘午休 10 分钟放松技巧’,开头要戳中‘下午犯困但没时间午休’的痛点,用场景化描述”。AI 可能会写出三四个版本,你挑一个最有感觉的,再改几个词,比如把 “很多人” 换成 “我同事小王昨天还说”,瞬间就有了真实感。
框架方面,AI 最擅长的是 “搭骨架”。比如你想写 “新手做公众号 3 个月的避坑总结”,直接让 AI 写肯定太空。但你可以先列几个自己踩过的坑:“没做用户调研就写内容”“标题太文艺没人点”“追热点追错了时机”,然后让 AI“针对这三个坑,每个部分先讲具体经历,再讲解决方法,最后加一个实操小贴士”。AI 会帮你把每个部分的逻辑理顺,甚至补充一些你没想到的细节,比如 “追热点时可以用‘热点 + 自身领域’的公式,比如职场号追‘淄博烧烤’,可以写‘从淄博烧烤看职场人如何打造个人标签’”。
细节是原创内容的灵魂,这部分 AI 写不好,但能帮你 “找方向”。比如你写一篇 “在家做咖啡的小技巧”,AI 可能会写 “用温水冲泡”,但你可以追问它 “为什么要用温水?不同咖啡豆(比如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对水温的要求有区别吗?”AI 会给出更专业的解释,你再结合自己的尝试,写成 “我试了下,阿拉比卡用 88℃的水冲,酸味会更柔和,罗布斯塔用 92℃冲,焦香更明显 —— 你们可以按这个温度试试”,这样既有专业度又有真实感。
记住,AI 写原创的核心是 “你主导,它辅助”。你提供核心观点和个人经历,AI 负责把这些内容结构化、专业化,最后一定要加入 “只有你能提供” 的信息 —— 比如你的体验、你的用户反馈、你的独特观察。
🎯 用 AI 解决公众号运营两大核心问题:选题和标题
内容做得再好,选题不对、标题不行,打开率就上不去。这两个环节,AI 能帮你从 “碰运气” 变成 “有方法”。
选题方面,AI 可以帮你 “挖需求”。你可以把公众号的用户画像(比如 “30 岁左右妈妈,关注孩子辅食和亲子关系”)告诉 AI,让它 “列出 10 个她们最近可能关心的问题,要求具体、有讨论度”。AI 可能会写出 “孩子不爱吃蔬菜,有没有能藏在辅食里的做法?”“带娃累到没自己时间,怎么挤 10 分钟做自己的事?” 这些选题比你自己想的更贴近用户真实需求。
还可以让 AI 结合热点找选题。比如最近 “特种兵旅游” 火了,如果你是职场号,直接写旅游肯定不对。但可以让 AI“把‘特种兵旅游’和‘职场效率’结合,出 3 个选题方向”,它可能会给出 “像特种兵旅游一样规划工作,3 个高效拆解任务的方法”—— 这种结合既蹭了热点,又符合账号定位。
标题则是 AI 的强项,但不能直接用。你可以先给 AI 一个文章核心内容,比如 “一篇讲‘上班族周末充电不是非得学习,放松也很重要’的文章”,让它 “生成 10 个标题,要求包含数字或疑问,风格亲切”。AI 可能会写出 “周末不想学习?3 个‘躺平也能充电’的方法”“为什么有的人周末睡两天还累?关键在这 2 个放松技巧”。你从中挑 2-3 个,再改改,比如加入具体场景 “周末加班后不想动?3 个‘瘫着也能充电’的小办法”,打开率会更高。
另外,你可以把自己账号过去打开率高的标题整理出来,告诉 AI“按这个风格(比如‘痛点 + 解决方案’)写新标题”。AI 会模仿这种风格,比你自己硬想更高效。
✍️ 提升内容竞争力的关键:让 AI “落地”,别让内容 “飘着”
很多人用 AI 写出来的内容,总觉得差点意思 —— 要么太笼统,要么不接地气。其实问题不在 AI,而在你有没有让它 “落地”。
比如写干货文,AI 很容易写 “要做好时间管理” 这种空话。你可以给它指令:“讲时间管理时,必须结合上班族的具体场景(比如通勤、开会、午休),每个方法要写‘怎么做’(步骤)和‘为什么有用’(原理)”。这样 AI 输出的内容就会具体很多,比如 “通勤时别刷短视频,用‘音频学习法’:提前下载 10 分钟行业干货音频,上车后打开,下车前花 30 秒在备忘录记一个关键词 —— 这样既利用了碎片时间,又不会因为看手机坐过站”。
再比如写情感类内容,AI 容易写得太 “鸡汤”。你可以告诉它 “用‘具体事件 + 情绪描写 + 小感悟’的结构,事件要像发生在身边的事,感悟别超过 2 句话”。比如写 “友情”,AI 可能会写出 “上次我生病,闺蜜没说什么,直接买了药和粥过来。开门的时候她头发有点湿,说是下雨跑过来的。原来好的友情,从来不是说多少话,而是需要时能出现”—— 这种内容就比空泛的 “友情很珍贵” 有感染力。
还要注意 “用户视角”。AI 默认用 “作者视角”,你可以在指令里加上 “多问读者问题”“用‘你有没有发现’‘你是不是也这样’开头”。比如写 “公众号排版”,可以让 AI 写成 “你有没有发现,同样的内容,排版舒服的文章,你更愿意读到最后?其实不用学复杂技巧,做到这一点就行 —— 段落别太长,每段不超过 3 行”。
🚨 这些坑一定要避开:用 AI 也得守规矩
AI 好用,但用不好反而会坑了公众号。有几个底线必须守住:
第一,绝对不能让 AI 写 “专业领域” 的内容而不审核。比如医疗、法律、财经这些领域,AI 很容易输出错误信息。如果你要写 “夏天肠胃不舒服怎么办”,AI 给出的建议必须先查权威资料(比如丁香医生)确认,再补充 “这只是日常建议,严重的话一定要看医生”。
第二,别依赖 AI 的 “事实性内容”。比如 “某品牌去年销售额”“某政策具体规定”,这些信息 AI 很容易写错,必须自己去官网、权威媒体核实。你可以让 AI 帮你整理框架,但具体数据一定要自己查。
第三,原创声明要谨慎。如果文章大部分是 AI 写的,就算改了几句,也别标 “原创”。公众号的原创保护是针对 “作者独立创作” 的内容,过度依赖 AI 可能会被取消原创资格。最好的比例是:AI 写 60%(框架、基础内容),你加 40%(个人经验、细节、案例),这样既高效又安全。
第四,别让 AI 代替 “思考”。AI 能帮你处理信息,但账号的核心竞争力是 “你的观点”。比如写行业分析,AI 可以帮你整理数据,但 “这个数据说明什么趋势”“对读者有什么影响” 必须是你自己的判断 —— 这才是用户关注你的真正原因。
现在做公众号,拼的不是 “有没有用 AI”,而是 “会不会用 AI”。AI 能帮你解决 80% 的基础工作,让你有更多时间去做 20% 的核心事 —— 研究用户、打磨观点、积累自己的独特内容。记住,工具永远是辅助,真正能让公众号脱颖而出的,是你对用户的理解,和你藏在文字里的 “人味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