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想清楚:你的公众号到底 “卖给谁”?
没人脉没资源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 “我啥都能写”。见过太多新手开号,今天发美食攻略,明天聊职场感悟,后天又转情感鸡汤。结果呢?后台数据惨不忍睹,阅读量始终在个位数徘徊。
冷启动的第一步,不是写内容,而是给公众号贴标签。标签越具体,吸引来的用户就越精准。比如同样是写职场,“给 95 后新媒体新人的避坑指南” 就比 “职场干货分享” 强 10 倍。用户刷到的时候会想:“这不就是在说我吗?”
怎么找标签?打开微信搜一搜,输入你想做的领域关键词,比如 “育儿”。然后看排名靠前的公众号都在写什么,避开他们已经占满的赛道。别人都在写 “0-3 岁宝宝辅食”,你可以聚焦 “3 岁 + 挑食儿童的营养餐”;别人写 “职场妈妈平衡术”,你就写 “单亲妈妈带娃的高效时间管理”。
记住,冷启动阶段,“小而美” 比 “大而全” 更有生命力。你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关注你,只需要让 100 个真正需要你的人留下来。
🔍 用 “钩子内容” 钓第一批用户:别写自嗨文
确定了定位,接下来就是写内容。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写自己想写的,而不是用户想看的。
什么是 “钩子内容”?就是用户看完之后,忍不住想转发、想收藏、想留言的内容。这类内容通常有三个特征:解决具体问题、提供稀缺信息、制造情绪共鸣。
解决具体问题的例子:同样是写 “公众号排版”,别写 “公众号排版全攻略”,而是写 “用 135 编辑器 30 分钟做出爆款排版的 5 个隐藏技巧”。后者给出了具体工具、时间和步骤,用户一看就知道 “有用”。
提供稀缺信息的例子:如果你做的是本地生活号,与其写 “XX 市 10 大必吃餐厅”,不如写 “XX 大学周边 3 家学生党私藏小吃摊,老板每天只出摊 2 小时”。稀缺性会刺激用户 “怕错过” 的心理。
制造情绪共鸣的关键是说人话。别用 “家人们谁懂啊” 这种烂梗,而是写具体场景。比如写职场焦虑,“凌晨 1 点改完第 8 版方案,领导说‘还是第一版好’,我盯着电脑屏幕突然不想说话”。细节越真实,用户越容易代入。
另外,每篇文末必须留 “钩子”。可以是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评论区聊聊”;可以是福利:“点赞超过 50,明天分享 XX 资料包”;也可以是引导关注:“关注后回复【XX】,获取独家整理的 XX 清单”。没有钩子,用户看完就走,留不住。
🌐 去 “鱼塘” 撒网:别只在朋友圈刷屏
没人脉没资源,意味着不能靠亲友转发起步。这时候要做的是找到用户聚集的 “鱼塘”,在别人的地盘上 “捞鱼”。
豆瓣小组是被低估的宝藏地。比如你做读书类公众号,就去 “豆瓣阅读”“好书推荐” 等小组。先别急着发广告,混脸熟很重要。每天去回复别人的帖子,分享自己的观点,等账号等级高了,再发一篇 “干货帖”,文末悄悄带上 “我的公众号每天更新这类内容,感兴趣可以看看”。
知乎也是个好地方。搜索你的领域关键词,找到那些 “关注量高但回答少” 的问题。比如 “新手做公众号怎么快速涨粉”,如果这个问题有 500 人关注,但只有 10 个回答,就赶紧写一篇详细的回答。回答里别直接放公众号二维码,而是分享具体方法,最后说 “完整的操作步骤我整理成了文档,需要的可以私信我,备注公众号名就行”。
小红书适合视觉类账号。比如做穿搭的,发一组 “300 元搞定一周通勤穿搭” 的图片,正文详细写购买渠道和搭配思路,最后一句 “更多平价穿搭公式在公众号,关注后回复【通勤】就能看”。注意小红书对导流管得严,用 “公众号” 三个字不如用 “绿色软件那个号” 代替。
还有本地类的社群,比如小区业主群、写字楼互助群。先在群里帮别人解决问题,比如 “附近哪家药店 24 小时开门”“地铁晚高峰哪节车厢人少”,等大家觉得你 “有用” 了,再偶尔发一条 “我整理了 XX 区的便民信息,放公众号里了,需要的可以看看”。
记住,去别人的地盘推广,别像个推销员。先付出价值,再谈引流,成功率会高很多。
💬 用 “互动” 把路人变成粉丝:别当哑巴号
好不容易引来 10 个新用户,怎么让他们留下来?答案是让他们感受到 “被重视”。
新手公众号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发完文章就不管了,用户留言也不回。但冷启动阶段,每一条留言都可能是 “活粉信号”。用户留言说 “这个方法试过,没用”,你可以回 “能具体说说哪里出问题了吗?我再帮你分析分析”;用户说 “期待下一篇”,你可以回 “下一篇想写 XX,你觉得怎么样?”
更主动的做法是拉群。当关注人数达到 50 人时,就可以在文末发起 “粉丝群招募”:“想建个群和大家聊聊 XX(你的领域),每天分享小干货,限 20 人,加我微信备注‘进群’”。群里别只发广告,每天抛出一个小问题让大家讨论,比如 “你们平时做 XX(相关行为)时,最烦的是什么?” 收集到的问题,正好可以变成下一篇文章的选题。
还可以玩 “用户投稿”。比如做情感号,让粉丝分享自己的故事,你整理成文并注明 “本文来自粉丝 @XX 的投稿”。被刊登的用户会主动转发,带来新的关注;其他用户看到 “普通人的故事也能上公众号”,会觉得这个号很亲切。
记住,冷启动阶段,100 个活跃用户比 1000 个僵尸粉更有价值。活跃用户会帮你转发、提建议、甚至拉新用户进来,形成良性循环。
📈 用 “数据复盘” 优化方向:别凭感觉做事
运营公众号不能靠 “我觉得”,得看数据说话。尤其是冷启动阶段,每一个数据波动都可能藏着涨粉的密码。
每天花 5 分钟看微信后台的 “用户分析”。重点看两个数据:新增关注来源和用户活跃时间。如果发现 “搜一搜” 带来的新用户最多,说明你的关键词用对了,下次起标题可以多埋类似的词;如果 “朋友圈” 来源多,说明你的内容有转发力,继续保持这种风格。
用户活跃时间也很重要。如果你的用户大多在晚上 8-10 点打开文章,就别在早上 7 点发;如果周末阅读量比工作日高,就把重要的内容放在周末推送。
再看 “图文分析” 里的 “跳出率”。如果用户打开文章 3 秒就退出,说明标题或首图有问题;如果读到一半就退出,可能是内容不够吸引人,或者逻辑太乱。针对跳出率高的部分,逐字逐句改。比如标题 “3 个涨粉技巧” 改成 “亲测有效的 3 个涨粉技巧,第 2 个最容易被忽略”,可能就能降低跳出率。
冷启动阶段不需要太复杂的数据分析工具,微信后台自带的功能就够用。关键是每天坚持看,每周做一次总结:哪些方法带来了用户?哪些内容没人看?及时调整方向,比闷头写 100 篇文章更有用。
🚫 避开冷启动的 3 个大坑:别走弯路
最后想提醒的是,很多新手在冷启动时会踩坑,导致明明做了很多事,却没效果。
第一个坑:频繁改定位。今天觉得写职场不行,明天换成美食,后天又想写旅行。用户刚对你产生一点印象,你就变了,自然留不住人。定位一旦确定,至少坚持 3 个月再看效果。
第二个坑:买粉、互粉。千万别信 “9.9 元买 1000 粉” 的广告,那些都是僵尸粉。微信早就对这类账号有严格监控,轻则降权重,重则封号。互粉也一样,你关注我,我关注你,结果打开率低得可怜,反而影响公众号的健康度。
第三个坑:急于变现。刚有 100 个粉丝就开始接广告、推付费课程,用户会觉得 “你就是想赚我钱”。冷启动阶段,唯一的目标是 “攒用户”,等粉丝达到 500 人以上,且互动率稳定(比如每篇文章有 10 个以上留言),再考虑变现也不迟。
其实,公众号冷启动就像开小饭馆。刚开始没人知道,你得先把菜做好,找到爱吃你家菜的客人,慢慢积累口碑。没人脉没资源不可怕,可怕的是既想讨好所有人,又不肯沉下心来打磨细节。
那些现在看起来很火的公众号,当初也经历过只有几十个粉丝的日子。关键是让每一个关注你的用户,都觉得 “关注这个号,值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