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排版这事儿,看着简单,真上手才知道坑有多深。我见过太多新手兴冲冲做出来的排版,要么乱得像调色盘,要么糙得像草稿纸。不是打击人,这些一眼就能看出问题的排版,真的会让读者点进来就想退出去。今天就盘点 10 个新手最容易踩的坑,看看你是不是也中枪了。
🖋️ 字体乱用:以为花样越多越吸睛,结果成了 “文字万花筒”
新手做排版,总觉得默认字体太普通,恨不得每段话换个字体。宋体、楷体、微软雅黑就算了,还夹杂着艺术字、手写体,甚至还有人用那种连笔到认不出的书法字体做正文。
你想想,读者点开文章是来看内容的,不是来猜字的。字体的核心作用是辅助阅读,不是炫技。标题用一种醒目点的字体,正文用一种清晰易读的字体,最多再加一种特殊标注用的字体,足够了。像微信自带的 “思源黑体” 就很适合正文,简洁干净,在手机上看也不费眼。那些花里胡哨的字体,偶尔在海报图里用用还行,放正文里就是灾难。
还有字体大小,要么小到像蚂蚁爬,要么大到占满屏幕。正文一般 14-16 号字最合适,标题根据层级 20-24 号字就够了。别觉得字大显空,留白多一点,读者看着才不累。
🎨 颜色堆砌:把彩虹搬进文章,读者眼睛快 “罢工”
“这个红色标题够醒目!”“这段用黄色突出一下!”“蓝色字看着清爽!” 新手对颜色的热情,有时候真的过头了。一篇文章里红、黄、蓝、绿、紫全用上,恨不得每个重点都换个颜色,结果整个版面像打翻了调色盘。
颜色超过 3 种主色调,就容易让人视觉疲劳。标题用一种主色,正文用深灰色(别用纯黑,手机上看太刺眼),辅助说明用浅灰色,最多再加一种强调色(比如品牌色)来标重点,完全够用。而且强调色不能乱用,一篇文章里用个三五次就够了,用多了就等于没强调。
还有人喜欢用浅色字配浅色背景,比如浅灰字配浅黄底,看着温柔,实际上在阳光下根本看不清。记住,文字和背景的对比度一定要够,这是最基本的阅读友好度。
📏 间距失控:要么挤成 “文字墙”,要么散成 “满天星”
打开有些新手的文章,第一眼就觉得喘不过气 —— 文字排得密密麻麻,段落之间连个空隙都没有,行与行挤在一起,看着就像一块密不透风的墙。这时候别说仔细读内容了,连扫一眼的欲望都没有。
另一个极端是间距太大,段与段之间空出半屏,行间距能塞进两行字,明明几百字的内容,硬是排得像几千字的长文。读者划了半天屏幕,内容没看到多少,耐心早就磨没了。
合适的间距是排版的 “呼吸感” 来源。正文行间距建议 1.5-2 倍,段落间距比行间距大一点,比如行间距 1.5 倍,段落间距就设成 2 倍。这样文字之间有留白,又不会显得松散,眼睛跟着文字移动的时候,能有个缓冲的空间。
🖼️ 图片乱用:模糊、错位、不相关,图文成了 “两张皮”
“找图太麻烦了,随便搜一张凑数吧。” 这种想法真的要不得。很多新手要么用模糊到发虚的图片,要么图片尺寸乱七八糟,横的、竖的、方的挤在一起,还有的图片内容跟文章八竿子打不着,比如写美食的文章配风景照。
图片是为内容服务的,不是凑数的。首先一定要高清,模糊的图片会拉低整个文章的质感,看着就很不专业。其次尺寸要统一,要么都用横图,要么都用竖图,别一会儿一个样。微信公众号里,单张图片宽度建议 900 像素,高度根据内容调整,这样在手机上显示最舒服。
还有图片和文字的衔接,别突然插一张图,前后都不交代。最好在图片前后加一句描述,告诉读者这张图想表达什么。比如写旅行攻略,放一张景点图,前面可以加一句 “站在山顶看到的景色是这样的”,这样图文就呼应起来了。
📝 首行缩进:纠结 “要不要空格”,结果格式乱成一团
“老师教过写文章要空两格,排版也得这样吧?” 很多新手对首行缩进有执念,每段开头都要敲两个空格。但在公众号里,这个习惯真的没必要,甚至会帮倒忙。
微信编辑器的排版是自适应的,手机屏幕大小不一样,空格在不同设备上显示的宽度也不一样。有时候你看着对齐了,读者打开可能就歪了。现在主流的公众号排版,正文都是顶格写,段与段之间用间距区分,这样看着更整齐,也更符合手机阅读习惯。
要是实在改不了老习惯,非要缩进,就用编辑器里的 “首行缩进” 功能,别手动敲空格。但说真的,现在没几个公众号还在纠结首行缩进了,简洁大方比啥都重要。
🔍 重点乱标:以为加了颜色加粗就是重点,结果满篇都是 “重点”
“这句话很重要,加粗!”“这段要强调,标红!”“这个数据关键,又加粗又标红再加个下划线!” 新手总想把所有觉得重要的内容都标出来,结果整篇文章花花绿绿,读者根本不知道该看哪儿。
重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它少而精。一篇 1000 字的文章,真正需要强调的地方也就两三处。太多重点堆在一起,就等于没有重点,读者的注意力只会被分散。
而且强调方式也要统一,要么加粗,要么标一种固定的强调色,别一会儿用这招,一会儿用那招。比如约定好 “加粗 + 深橙色” 代表核心观点,全篇都这么用,读者看几行就知道这是重点,不用费脑子去适应你的 “新规则”。
🧩 排版不对称:左边空一块,右边挤一堆,看着就 “别扭”
新手排版经常凭感觉调位置,图片左边多空了 10 像素,文字右边少了 5 像素,自己看着好像差别不大,但整体看就显得歪歪扭扭。尤其是图文混排的时候,图片左对齐,文字右对齐,中间还留着一块奇怪的空白,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排版讲究 “视觉平衡”,不是说非要完全对称,但左右两边的留白要差不多,元素之间的距离要统一。比如所有图片都左对齐,距离左边框的距离都是 20 像素;所有小标题都顶格,前面加个统一的小图标;段落之间的间距固定成一个数值。这些细节单独看不起眼,但统一之后,整个版面会显得特别工整,读者看着也顺。
现在很多编辑器都有 “网格线” 功能,排版的时候打开看看,对齐了再保存,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效果提升一大截。
📱 忽略移动端预览:电脑上看着挺美,手机上全 “变形”
最哭笑不得的情况是,新手在电脑编辑器里排得整整齐齐,觉得特别满意,一到手机上看就傻了眼 —— 文字跑出屏幕外,图片只显示一半,换行换得莫名其妙。
别忘了,公众号 90% 以上的阅读量都来自手机,排版必须以移动端效果为准。电脑屏幕大,字体、间距看着合适,到了小屏幕上可能完全变样。每次排完版,一定要点编辑器里的 “手机预览”,从头到尾看一遍。
尤其要注意长段落,电脑上一行能放 30 个字,手机上可能只能放 15 个字,太长的段落要手动换行,不然读者看着容易串行。还有图片,宽度别超过 900 像素,不然手机加载慢,还可能显示不全。
🎭 装饰过度:边框、阴影、花纹全用上,成了 “圣诞树”
“加个边框会不会更好看?”“给文字加个阴影吧,显得有层次!”“背景加个花纹,不会那么单调!” 新手总怕排版太简单,忍不住加各种装饰元素。结果边框套边框,阴影叠阴影,背景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图案,文字被这些 “装饰” 包围着,看着特别累。
简约才是最耐看的,尤其是公众号这种以文字为主的载体。除非是节日特辑或者主题活动,否则尽量少用复杂的装饰。标题可以加个简单的分割线,重点内容可以用个浅色的底色块,但别用那种带花纹的边框,也别给文字加外发光、立体阴影这些效果,手机屏幕小,这些细节根本看不出来,只会让版面显得杂乱。
想想那些做得好的大号,排版都很干净,很少有多余的装饰,因为他们知道,内容才是主角,排版只是帮内容 “站好队”。
📌 忽略 “首屏体验”:开头堆一堆无关内容,读者直接划走
很多新手喜欢在文章开头放一大段欢迎语,或者一堆关注引导图,“新来的朋友点个关注哦”“觉得不错就点赞吧”,放完这些,正文都跑到第二屏去了。
读者点开文章,第一眼看到的 “首屏”(手机一屏能显示的内容)特别重要,这决定了他们会不会继续往下看。首屏必须有干货,要么是核心观点,要么是能勾起好奇心的开头。那些引导关注、感谢阅读的话,放在文末就好,别占用黄金位置。
还有封面图和标题下面的摘要,也是首屏的一部分。摘要别写 “本文很长,建议收藏” 这种废话,直接提炼文章最核心的价值,比如 “3 个方法解决排版乱的问题,新手一看就会”,这样读者才知道这篇文章对自己有用。
看完这 10 个坑,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其实排版没那么多技巧,核心就是 “让读者舒服地看完内容”。少点 “我觉得好看”,多点 “读者看着方便”,避开这些明显的错误,你的排版就已经超过很多新手了。
刚开始不用追求完美,先把这些基础问题改过来,再慢慢调整细节。排版是个熟能生巧的活儿,多看看那些排版舒服的大号,模仿他们的框架,慢慢就会找到感觉。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