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公众号后台,看着屏幕上洋洋洒洒的长文,你是不是也在发愁?读者划得比你写得还快,辛辛苦苦码的字,人家三秒钟就翻到底了。别怪读者没耐心,问题可能出在排版上。乱糟糟的页面谁也不想多看,就像你不会愿意在堆满杂物的房间里久待一样。
🖋️ 字体和字号:让眼睛不打架
选字体就像挑衣服,得合身。公众号里最常用的是宋体和黑体,宋体清秀适合散文、故事类,黑体醒目适合干货、资讯类。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艺术字体,看着费劲不说,有的手机还显示不出来,白忙活一场。
字号大小直接关系到阅读舒适度。太小了读者得眯着眼看,太大了又像在看幼儿园课本。正文用 14-16 号字比较合适,标题可以大两号,18-20 号就差不多。要是面向中老年读者,字号可以再调大一号,细节处多考虑读者,他们才会愿意多停留。
还有字重,也就是字体的粗细。标题用加粗突出重点,正文就别瞎加粗了,不然整篇文章黑压压一片,看着累。偶尔强调某个词可以加粗,但别超过一句话的三分之一,不然重点就不突出了。
🎨 颜色搭配:别把读者看晕了
颜色用不好,文章就像打翻了调色盘。主色调最多选两种,比如公众号定位是文艺类,用浅灰和淡蓝;要是母婴类,用浅粉和鹅黄。辅助色选一种就行,用来标重点或者做小标题,多了就乱。
文字颜色和背景色对比一定要强。黑字配白底最经典,看着清楚。别用浅灰字配浅黄底,读者得瞪着眼找字,谁有那功夫?链接颜色可以和主色调呼应,但别和正文太像,不然读者不知道点哪里。
段落之间用颜色区分是个好办法。比如每部分开头加个彩色的小方块,或者给小标题加个底色,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文章的层次。但颜色饱和度别太高,大红大绿看着刺眼,时间长了眼睛累。
📏 段落排版:别让文字堆成山
谁也不想对着一大块文字发呆。段落字数控制在 100 字以内,最多别超过三行。一句话说完就换行,别拖着不结束。比如写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适合出去散步,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特别好看”,可以分成 “今天天气很好,阳光明媚,适合出去散步。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特别好看”,看着就清爽多了。
行间距和段间距也得讲究。行间距设成 1.5 倍,段间距比行间距大一点,比如 2 倍。这样文字之间有空隙,眼睛不会觉得挤。就像排队,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才舒服,文字也一样。
段落开头别空两格,现在手机阅读不流行这个。顶格写看着更整齐,也能节省空间。要是想区分段落,加个小图标或者空一行就行,简单又有效。
🖼️ 图片运用:别让图片拖后腿
图片是文章的调味剂,但不能乱放。首先得清晰,模糊的图片还不如不放,拉低整篇文章的档次。找图可以去无版权图库,比如 Unsplash、Pexels,高清图免费下,别用那些带水印的,显得不专业。
图片大小得统一,要么都用正方形,要么都用长方形,别一会儿大一会儿小,看着乱。宽度设置成和手机屏幕一样,640 像素就差不多,加载快,还不会变形。
图文搭配要合理,别一段文字配一张图,也别几百字过去了连张图都没有。一般来说,300 字左右配一张图比较合适,既能缓解阅读疲劳,又不会让读者分心。图片内容要和文字相关,写美食就配美食图,写旅行就配风景图,别文不对图。
🔄 结构设计:让读者跟着你的思路走
开头三秒定生死。要么抛出一个问题,“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要么说个小故事,“上周我朋友就因为这个事闹了笑话”;要么直接给福利,“看到最后有惊喜”。总之得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想继续往下看。
小标题就像路标,得清楚明白。别用 “几点思考”“一些感悟” 这种模糊的说法,改成 “3 个让排版变好看的小技巧”“这样配图,读者停留时间增加 50%”,具体又有吸引力。小标题之间最好有逻辑关系,比如按时间顺序、按重要程度排序,让读者能顺着思路读下去。
结尾别戛然而止。可以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今天说了字体、颜色、图片三个方面,记住这几点,排版就不难了”;也可以引导互动,“你平时排版有什么小妙招?评论区告诉我”;还可以推荐相关文章,“想看更多排版技巧,点这里”。给读者一个收尾,他们才会觉得完整。
✨ 细节优化:小地方见真章
留白很重要,别把页面塞得满满当当。左右两边留些空隙,大概各 20 像素,上下也别太紧凑。适当的留白能让文章呼吸,看着更舒服。就像家里装修,留些空间才不会觉得压抑。
表情符号别乱用,一两个点缀一下就行。标题里加个相关的表情,比如讲美食加个🍜,讲旅行加个✈️,能增加点活泼感。但别每句话都带表情,像满地撒豆子,看着烦。
重点内容可以用边框或者底色标出来。比如重要的知识点,用浅灰色底框围起来;关键的数据,用黄色底色突出。但别用太多,不然就没重点了。读者一眼扫过去,能看到这些特殊标记的内容,就不容易错过重点。
其实排版没那么复杂,说到底就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他们看着舒服了,自然就愿意花时间读你的文章。别追求高大上,实用、清晰、舒服才是王道。多试试,多改改,慢慢就找到适合自己公众号的排版风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