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估计都碰见过这种情况:熬了几个通宵写的图文,提交后却收到 “原创度不足” 的提醒,直接影响推荐不说,严重的还可能被限流。现在平台对原创的要求越来越严,不是随便拼凑点内容就能蒙混过关的。想让每篇文章都顺顺利利过审,还得从根本上提升原创度。今天就掏心窝子分享些实用技巧,都是实战中摸出来的门道。
📌 从选题开始就埋下原创的种子
很多人写文章第一步就错了 —— 选题总是盯着热点榜单,别人写啥他跟着写啥。不是说热点不能追,但扎堆写同一个话题,很容易陷入 “信息同质化” 的陷阱。平台算法一看,你写的内容和之前几十篇高度相似,原创度评分自然高不了。
怎么选到既有新意又容易出原创的题?试试 “细分领域 + 个人视角” 的组合。比如大家都在聊 “职场沟通”,你可以聚焦 “00 后职场新人如何跟领导提涨薪”;别人写 “减肥方法”,你就从 “上班族午休 15 分钟简易塑形” 切入。越具体的场景,越容易写出别人没说过的东西。
还有个小窍门:多关注生活里的 “小观察”。楼下便利店的促销套路、小区宝妈们的育儿焦虑、甚至刷短视频时发现的某个小众现象,这些没人注意的细节,往往能挖出独特的选题。我之前写过一篇 “小区快递柜收费引发的邻里矛盾”,就是散步时听大爷大妈聊天得来的灵感,因为视角太独特,发布后直接被平台标为 “优质原创”。
📂 素材处理要做到 “去伪存真”
素材是文章的血肉,但很多人收集素材就像搬砖 —— 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案例、数据、金句,这样写出来的东西能叫原创吗?肯定不行。真正的原创素材处理,是把别人的信息嚼碎了再重新组合,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加工。
比如看到一份行业报告,别直接把里面的图表和结论搬过来。先搞懂数据背后的逻辑: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有没有反例?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解读,再结合你身边的案例补充说明。我之前写一篇关于 “年轻人消费降级” 的文章,引用了某机构的消费数据,但没有照搬,而是对比了我表妹 “买大牌平替” 和同事 “坚持每月存 50% 工资” 的真实故事,原创度一下子就上来了。
图片素材也得注意。别再从百度图片随便搜图用了,很容易涉及版权问题。免费图库比如 Unsplash、Pexels 虽然好用,但用的人太多也会显得没新意。试试自己拍点生活化的照片,或者用 Canva 做些带个人风格的图表,哪怕是手写字的截图,都比千篇一律的网图更有原创感。
✍️ 写作时多注入 “个人化表达”
同样一个观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来,原创度天差地别。很多人写文章像念说明书,干巴巴的全是理论,一点 “人味儿” 都没有。平台算法很聪明,能识别出这种 “机器化表达”,原创分肯定高不了。
怎么让文字有个人特色?多加入具体的感受和细节。比如写 “读书很重要”,别只说 “读书能提升认知”,可以写 “上周在地铁上读《置身事内》,看到关于地方经济的分析,突然明白老家县城为啥要修那条高速,这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就是读书的魅力”。具体的场景和感受,是别人抄不走的原创元素。
还有个技巧:适当用点 “口语化表达”。不用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把观点说清楚就行。比如不说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可以说 “这几年天气越来越怪,老家种地的叔伯说,小麦收成就没稳过”。这种接地气的表达,既显得真实,又能降低和其他文章的相似度。
🚫 避开这些 “伪原创” 雷区
有些人为了图省事,会用 “同义词替换”“段落打乱” 的方法改别人的文章,觉得这样就能骗过平台。大错特错!现在的 AI 检测系统早就升级了,这种小把戏一眼就能看穿,结果往往是 “原创度判定失败”,还可能被记上 “抄袭嫌疑” 的黑账。
最容易踩坑的是 “观点挪用”。比如看到一篇爆款文的核心论点不错,就直接拿来用,只改了几个例子。这其实也算变相抄袭。正确的做法是:看到好观点,先搞懂它的逻辑,然后用自己的经历和案例重新论证。比如别人说 “早起能提高效率”,你可以结合自己 “坚持早起 3 个月,如何利用晨间 2 小时搞副业” 的真实经历,这样即使观点类似,内容也是原创的。
还有引用素材时要注意:直接引用的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 10%,而且必须标明来源。比如引用某专家的话,要注明 “某某大学教授在某篇论文中提到”;引用新闻事件,要写明 “据某媒体某年某月报道”。规范的引用不仅能避免侵权,也能让平台认可你的原创态度。
🔍 发布前做好 “原创度自查”
别等平台审核了才发现问题,发布前自己先做一遍原创度检查,能少走很多弯路。现在有不少免费工具可以用,比如 “原创度检测工具”“文案查重助手” 等,把文章粘贴进去,就能查出和网上已有内容的相似度。一般来说,相似度低于 30% 才算安全,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就得回头修改了。
自查时重点看这几个地方:标题是不是和太多文章重复?可以在搜索引擎里搜一下,看看同款标题多不多,多的话就换个说法。开头和结尾有没有套用模板?很多人喜欢用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总之,以上就是……” 这种万能句式,很容易拉低原创分,最好换成有个人特色的表达。
还有图片也要查一查。用百度图片的 “识图” 功能,搜一下你用的图片,看看是不是被用了几百次。如果是的话,赶紧换一张,或者自己加个水印、裁剪一下构图,增加独特性。
📈 长期积累才能让原创 “可持续”
提升原创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靠平时多积累。建议建一个 “素材库”,把平时看到的好观点、有趣的小事、独特的感悟都记下来。比如刷到一条有趣的微博评论,听到一句长辈说的土味金句,甚至自己做某件事的失败经历,都能成为日后写作的原创素材。
每天花 10 分钟写 “碎碎念” 也很有用。不用追求完整,想到啥写啥,比如 “今天喝到一款难喝的奶茶,它的营销套路有哪些问题”“地铁上看到有人用旧手机换菜刀,这种生意为啥能做下去”。长期坚持,既能锻炼表达能力,又能积累大量个性化的内容。
另外,多关注平台的 “原创保护规则”。微信公众号经常会更新原创判定标准,比如最近对 “洗稿” 的界定更严了,对 “首发内容” 的权重更高了。紧跟平台规则调整写作策略,才能让原创文章更符合审核要求。
写公众号本来就不容易,别让原创度问题拖后腿。其实说到底,提升原创度的核心就是 “说自己的话,讲自己的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刚开始可能会觉得难,但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原创能力越来越强,文章不仅容易过审,读者也会更愿意关注。毕竟,谁会拒绝一个有独特灵魂的公众号呢?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