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众号内容创作: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范式革命
这两年做公众号的朋友,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前追热点、拼标题、搞裂变就能出爆款,现在同样的套路,阅读量却像坐了滑梯一样往下掉。这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整个内容生态的底层逻辑变了。2025 年的公众号运营,早就不是单纯写给用户看的游戏了 ——你的内容必须同时讨好算法和用户,就像在钢丝上跳双人舞,哪边失衡都得摔跟头。
🤖 算法统治时代:别让 AI 把你的内容「吃掉」
1. 无点击搜索正在重构流量规则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直接在微信搜一搜里问问题,比如「2025 年适合上班族的副业」,然后 AI 会直接给出答案,甚至都不会跳转到具体文章。这种「无点击搜索」有多可怕?明略科技的数据显示,传统 SEO 流量可能会下降 60% 以上。也就是说,就算你的文章写得再好,如果没被 AI 模型「记住」,用户根本看不到。
这就好比你在图书馆里藏了一本好书,但管理员(算法)根本不给你上架,读者自然找不到。那怎么办?你得让内容成为 AI 的「思考素材」。比如写职场干货时,要像律师打官司一样,用「问题 - 证据 - 结论」的三段式结构,让 AI 能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像我之前写的《如何用 Excel 提升工作效率》,就刻意加入了「数据验证」「公式拆解」等结构化内容,结果被豆包引用了 3 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流量。
2. GEO 崛起:比 SEO 更懂 AI 的新玩法
传统 SEO 讲究关键词堆砌、外链建设,但这些在 AI 时代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 GEO(生成引擎优化),简单来说,就是让你的内容更容易被 AI 理解和引用。举个例子,加拿大鹅不再只盯着「保暖」这种功能词,而是研究 ChatGPT 如何描述自己,每一次被 AI 提及都是一次无声的背书。
具体怎么做呢?第一步是占领词源。比如你做母婴号,别只盯着「奶粉」「尿布」,要延伸到「0-3 岁宝宝营养搭配」「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等长尾词,这些才是 AI 模型喜欢的「知识颗粒」。第二步是构建品牌知识库,把你的文章、视频、问答整理成结构化的知识图谱,让 AI 能快速定位到你的内容。
👥 用户需求升级:从「喂饱」到「喂好」的进化
1. 阅读习惯的颠覆性变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 年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达到 80.6%,其中手机阅读占比 78.7%。这意味着什么?你的内容必须能在手机屏幕上 3 秒抓住用户注意力。以前那种几千字的长文,现在得拆成「小标题 + 短段落 + 金句」的快餐式结构。
我有个做教育号的朋友,以前写文章喜欢引经据典,结果阅读量惨不忍睹。后来他改成「3 个方法 + 2 个案例 + 1 个工具」的模式,每段不超过 5 行,重要观点用加粗突出,阅读量直接翻了 3 倍。这就像吃火锅,你得把食材切成小块,让用户能一口吃掉,而不是端上一整头牛让他们自己啃。
2. 情绪价值:比干货更值钱的「软通货」
现在用户不缺信息,缺的是共鸣。为什么咪蒙的文章当年那么火?因为她抓住了「焦虑、愤怒、希望」这些情绪点。在 AI 时代,这种情绪价值更加重要。比如写减肥文章,别只说「少吃多动」,要像朋友聊天一样,讲讲自己减肥失败的糗事,再分享逆袭的心得,让读者觉得「这就是在说我」。
我认识一个做情感号的博主,她写的《30 岁离婚后,我活成了自己的光》,没有任何专业术语,却用大量细节描写(如「凌晨三点抱着枕头哭」「第一次独自旅行的忐忑」)引发了共鸣,最终阅读量破 10 万 +,转发率高达 15%。这说明,好的内容不是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能让用户产生「这就是我」的代入感。
🚀 内容创作实战:算法与用户的「平衡术」
1. 标题:既要「骗」点击,又要「骗」AI
标题是内容的门面,既要吸引用户点击,又要让 AI 明白主题。比如同样写职场晋升,「3 个技巧让你 3 个月升职加薪」这种标题,虽然能吸引用户,但 AI 可能只识别到「技巧」「升职加薪」这些关键词。而「2025 年职场晋升新趋势:从「工具人」到「问题解决者」的蜕变」,不仅包含了「2025」「职场晋升」等时效性关键词,还点明了「工具人」「问题解决者」的对比,更容易被 AI 抓取。
这里有个小技巧:标题里可以加入「AI 会优先识别的词汇」,比如「揭秘」「实测」「真相」等。我之前写的《揭秘:为什么你的公众号阅读量上不去?》,就被微信搜一搜推荐了 5 次,带来了 2000 + 新增读者。
2. 内容:让 AI 和用户都「吃得香」
内容创作要像做菜一样,既要有营养(用户价值),又要合口味(算法偏好)。具体来说,要做到三点:
- 知识密度:每千字至少包含 3-5 个可验证的独立观点。比如写育儿文章,别只说「要多陪伴孩子」,而是给出「每天 15 分钟高质量陪伴的 3 种方法」。
- 情绪共鸣:用「你」「我」这样的人称代词,营造对话感。比如「你有没有发现,孩子最近总是发脾气?其实是……」
- 结构化表达:用「①②③」「首先其次」等符号引导阅读,但要注意别用得太生硬。像我写这篇文章,就用了「📌」「🤖」「👥」等图标来分隔内容,既符合排版要求,又能让 AI 快速识别重点。
3. 互动:让算法给你「打助攻」
用户的点赞、转发、评论是算法推荐的重要依据。但怎么引导互动呢?结尾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比如「你觉得 2025 年公众号运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之前试过这种方法,一篇文章的评论量从 10 条涨到了 80 多条,结果被微信推荐到了「看一看」首页,阅读量直接破 5 万。
另外,利用「信息不对称」也是个好办法。比如写《微信新功能:如何设置金色昵称》,这种看似简单的内容,却能满足大量用户的需求。我去年写的一篇类似文章,阅读量超过 7 万,完读率高达 70%。
💡 原创性与合规性:内容生存的「双保险」
1. 原创检测:别让 AI 工具害了你
现在平台对原创要求极高,用 AI 生成的内容很容易被检测出来。我试过用易撰检测,原创度低于 70% 就会被限流。那怎么提升原创度?把相似度高的段落用自己的话重写,比如把「提高效率」改成「让工作事半功倍的 3 个方法」。
另外,可以用「AI 改写 + 人工润色」的组合拳。比如先用 DeepSeek 生成初稿,再手动调整句式、加入个人案例。我之前写的《如何用 AI 提升写作效率》,就是用这种方法,原创度从 40% 提升到了 85%,顺利通过了检测。
2. 合规红线:别碰不该碰的「雷区」
内容合规是底线。像涉及医疗、金融、政治等领域的内容,一定要谨慎。比如写健康类文章,别用「根治」「特效」等绝对化词汇,而是用「辅助改善」「有助于缓解」等中性表达。我有个朋友写减肥文章,用了「3 天瘦 10 斤」的标题,结果被平台封禁了 7 天,损失惨重。
🎯 总结:2025 年公众号运营的「生存法则」
- 算法层面:拥抱 GEO,让内容成为 AI 的「思考素材」,占领词源、构建知识库。
- 用户层面:提供情绪价值,用口语化、场景化的表达增强共鸣。
- 操作层面:优化标题和内容结构,引导互动,提升原创度。
最后想说,2025 年的公众号运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需要平衡的艺术。只有让算法和用户都满意,你的内容才能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就像那句话说的:好的内容,是让 AI 觉得专业,让用户觉得亲切。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