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同行跟我吐槽,说自己公众号的 “在看” 活动刚推没两天就被警告了。其实这事儿不新鲜,微信对 “诱导分享” 的打击一直没松过。你辛辛苦苦做的活动,要是因为设计不当触发违规,轻则限制功能,重则封号,之前的投入全打水漂。今天就跟大家掰扯掰扯,怎么让 “在看” 活动既有效又安全。
🚨 先搞懂:微信到底啥算 “诱导分享”?
很多人做活动前没仔细研究规则,觉得 “让用户点个在看而已,能有啥事”。但微信的判定标准可比你想的严多了。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最新规则,诱导分享不是单看有没有送福利,而是看有没有 “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后才能获得权益”。比如你说 “点在看就能领红包”,这已经踩线了;要是说 “点在看并转发到 3 个群,才能参与抽奖”,那直接就是高危操作。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点 —— 暗示性诱导。比如活动页面写 “不点赞的人会错过大福利哦”,或者用 “不转发就看不到下一章” 这种话术,都可能被判定为诱导。微信的监测系统现在能识别语义倾向,别想着玩文字游戏。
另外,诱导分享的判定还看 “用户是否有选择权”。如果用户不点在看就完全无法参与活动核心环节,那肯定不行。但如果点在看只是额外福利,不影响基础参与,风险就小很多。
⚠️ 这些 “在看” 活动设计,十有八九会被封!
我见过太多运营踩坑的案例,总结下来这几种设计几乎是 “高危雷区”,大家千万别学。
最常见的就是 **“利益直接挂钩”**。比如 “点在看送 10 元优惠券”“每多 5 个在看解锁一个抽奖名额”。这种把 “在看” 行为和具体利益强绑定的,微信一抓一个准。之前有个美妆号搞 “点在看抽口红”,一天就被投诉,直接限制了公众号的分享功能。
还有 **“虚假承诺诱导”**。比如明明只准备了 10 份奖品,却宣传 “只要点在看就有机会”,用户参与后发现中奖率几乎为 0,很容易被举报。微信对这种 “欺骗式互动” 零容忍,因为会伤害用户体验。
强制用户 “二选一” 也不行。比如活动规则写 “要么点在看,要么付费才能参与”,这种把 “在看” 当成参与门槛的,本质上就是强制分享。有个职场号搞过 “点在看免费领资料包,否则付费 9.9 元”,3 天就收到了违规通知。
另外,用 “社交压力” 逼用户点在看也危险。比如 “邀请 3 个好友点在看,不然你的助力会失效”,或者在社群里发 “没点在看的朋友我会记下来哦”。这种利用人际关系施压的,用户反感不说,还容易触发举报。
✅ 安全的 “在看” 互动设计,要这样做!
想让 “在看” 活动合规,核心是 “给用户选择权,不搞强绑定”。这几个方法经过不少大号验证,大家可以参考。
首先,把 “在看” 变成 “附加福利” 而非 “必要条件”。比如基础活动是 “留言就能抽奖”,额外福利是 “点在看的用户中奖后多送一份小样”。这样用户即使不点在看,也能正常参与,就不算诱导。有个母婴号用这个方法,在看数涨了 30%,还没违规。
其次,激励要 “轻量级”,且和内容价值挂钩。别用现金、实物这些硬福利,换成 “内容相关的权益” 更安全。比如 “点在看的用户,明天能提前看下期推文”,或者 “点在看后,在后台回复关键词可领配套思维导图”。这种和内容相关的激励,用户接受度高,微信也更认可。
引导话术也很重要,要避免 “命令式”,多用 “建议式”。别写 “必须点在看”,可以说 “觉得这篇有用的话,不妨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还可以加一句 “不点也没关系,咱们正常参与活动就行”,明确告诉用户有选择权。
另外,活动规则要 “公开透明”。提前说清楚 “点在看能获得什么”“福利有多少份”,别搞暗箱操作。比如在活动开头就写 “点在看的用户中,随机抽 50 人送电子书签(共 500 份,先到先得)”,用户知道规则,就不容易觉得被欺骗。
🔍 活动上线前,这 3 个自查步骤不能少!
就算设计时很小心,上线前也得再检查一遍。这几个自查点能帮你避开大部分风险。
先做 “用户视角测试”:找个没参与设计的人,让他看活动规则,问他 “如果不点在看,能正常参与活动吗?”“会不会觉得必须点在看才行?” 如果对方觉得 “不点就亏大了” 或者 “不点没法玩”,那就得改。
再查 “激励是否合理”:看看你给的福利,是不是 “必须点在看才能拿到”?如果是,有没有替代方案?比如把 “点在看领红包” 改成 “留言 + 点在看抽红包”,让留言成为主要条件,在看只是附加项。
最后看 “话术是否有风险”:把活动里所有引导分享的话摘出来,对照微信的违规案例(在公众平台安全中心能查到)。如果有和案例里类似的表述,比如 “转发才能解锁”“不分享就没机会”,赶紧换掉。
有个小技巧:每次活动上线后,先小范围测试 24 小时,观察有没有用户举报,后台有没有异常提示。没问题再全量推广,能减少大规模违规的风险。
📌 记住这 3 个原则,基本不会踩雷
做公众号互动久了就会发现,合规的核心其实就那几条,记牢了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一个原则:用户有 “随时退出” 的权利。不管用户有没有点在看,都不能限制他参与活动的基础功能。比如抽奖活动,没点在看的用户能抽 1 次,点了的能抽 2 次,这就很合理。
第二个原则:福利和 “内容价值” 强相关。用户点在看的本质,应该是认可内容,而不是为了福利。所以激励最好是 “让内容体验更好”,比如解锁深度解读、获得配套工具,而不是和内容无关的现金、手机这些。
第三个原则:别搞 “多层级诱导”。比如 “点在看→让好友点在看→再让好友的好友点在看”,这种多层级的,很容易被判定为 “裂变诱导”。活动链路越简单越好,最多一层附加福利就够了。
🌟 正面案例参考:这些号是怎么做到的?
看看别人的成功案例,更能理解合规设计的逻辑。
“丁香医生” 有次推健康科普文,活动是 “留言分享你的健康习惯,就能参与抽奖”,额外说明 “点在看的朋友,中奖后会多送一本电子健康手册”。结果在看数比平时高 20%,也没违规。他们的关键就是 “留言是主入口,在看是附加福利”。
“书单来了” 搞过 “点在看送读书笔记模板”,但规则里写了 “没点在看的朋友,也能在后台回复‘模板’领基础版,点了的领升级版”。既提升了在看数,又给了用户选择,用户没意见,平台也没警告。
还有 “36 氪”,他们的在看引导很简单:“觉得这篇商业分析有用?点个在看,让更多创业者看到”,后面加一句 “不想点也没事,咱们评论区聊聊天也行”。完全靠内容价值引导,反而比硬推福利效果好。
其实微信不是不让做互动,而是不让用违规手段打扰用户。只要记住 “给选择权、不强绑定、重内容”,“在看” 活动既能提升互动,又能保证安全。要是拿不准,就想想:这个设计会不会让用户觉得 “被强迫”?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赶紧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