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做公众号的朋友都在吐槽,文章发出去阅读量断崖式下跌,后台消息也少了一大半。不用怀疑,很大概率是遇到限流了。这种时候别慌,更别瞎猜原因乱操作,越折腾可能越糟。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限流期间到底该做些什么,亲测有效的方法都在这里了。
🕵️♂️ 先搞清楚:限流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一看到阅读量掉就喊限流,其实不一定。得先判断清楚是不是真的被限流了。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几个没关注你公众号的朋友,让他们在微信搜一搜里搜文章标题,看能不能找到。如果完全搜不到,或者只有关注的人才能看到,那基本就是被限流了。
限流不是封号,微信官方很少会明确告诉你 “你被限流了”,但会通过数据变化给你信号。除了阅读量暴跌,还有几个明显特征:在看数、点赞数和转发数不成比例下降;新关注的粉丝几乎没有增长;后台的 “用户分析” 里,“图文页阅读来源” 中 “公众号会话” 占比异常高,其他来源几乎为 0。
造成限流的原因有很多,但核心离不开 “违反平台规则”。微信对公众号的监管越来越严,尤其是在内容合规性、原创保护、用户体验这几块。别觉得自己没发过明显违规的内容就没事,一些隐性的违规行为更容易踩坑。
🔍 自查清单:90% 的限流都能从这几点找到原因
先从内容本身查起。打开最近一周的文章,逐字逐句看一遍。有没有出现敏感词?比如政治相关、虚假医疗信息、低俗内容等。现在微信的敏感词库更新很快,有些词昨天能用,今天可能就不行了。可以用微信自带的 “敏感词检测工具”(在公众号后台 “素材管理” 里),但别全信,最好自己再手动检查一遍。
标题和封面也是重灾区。有没有用夸张的词汇?比如 “最牛”“必看”“震惊” 这类极限词,或者 “不转不是中国人” 这种道德绑架式的标题。封面图有没有版权问题?是不是用了未经授权的明星照片、动漫形象?之前有个号因为用了某部热门剧的截图当封面,直接被限流半个月。
再看看原创声明。有没有把别人的内容稍作修改就标原创?或者自己的原创文章被别人举报过抄袭?微信对原创保护很严格,一旦被判定 “洗稿”“抄袭”,限流是必然的。还有,如果经常转载别人的文章,却很少原创,也可能被降权。
互动数据异常也会触发限流。比如用红包诱导用户点赞、在看、转发,或者用机器人刷阅读量。这些行为微信后台很容易监测到,一旦发现,轻则限流,重则封号。别抱侥幸心理,现在的监测技术比你想象的要厉害。
最后检查账号基本设置。公众号名称、简介里有没有违规信息?比如放了微信号、QQ 号、手机号这些联系方式,或者用了 “官方”“中国” 等需要授权才能用的词。菜单栏里的链接是否合规?有没有跳转第三方平台的违规内容?
✍️ 内容质量提升:这 3 个维度比 “写得好” 更重要
选题要贴近用户需求,而不是自嗨。限流期间,更要搞清楚你的粉丝到底想看什么。打开公众号后台的 “用户分析”,看看粉丝的年龄、性别、地域分布;再看 “图文分析”,找出过去阅读量高、互动好的文章,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情感类的更受欢迎?还是干货类的更吃香?
内容深度要够,别做 “信息搬运工”。现在用户对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简单拼凑网络上的信息已经行不通了。同样一个话题,别人写表面现象,你就要挖深层原因;别人给结论,你就要给分析过程。比如写 “职场干货”,别只列几条建议,要结合具体案例,告诉读者 “为什么这么做”“怎么做才能有效果”。
表达方式要接地气,少用专业术语。不是说内容要低俗,而是要让读者看得懂、愿意看。可以多加入一些口语化的表达,适当用点网络流行语(但别滥用)。比如写理财文章,别一上来就说 “资产配置”“年化收益率”,可以说 “怎么把手里的钱分一分,既能保本又能赚点零花钱”。
还有个小技巧:在文章里多留 “互动钩子”。比如结尾可以问读者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引导他们在评论区留言。限流期间,活跃的互动数据能让微信觉得你的账号还有价值,可能会适当放宽限制。
📊 运营策略调整:限流期间更要 “精细化操作”
发布时间别扎堆。很多人习惯在早上 7-8 点、中午 12 点、晚上 8-9 点发文章,觉得这是流量高峰。但限流的时候,这些时间段竞争太激烈,你的文章很容易被淹没。可以试试错开高峰,比如早上 9 点半、下午 3 点、晚上 10 点,说不定能获得更多曝光。
优化标签和分类。在公众号后台 “素材管理” 里,给每篇文章都加上精准的标签,比如 “职场”“情感”“美食” 等。标签越精准,微信就越容易把你的文章推荐给感兴趣的用户。另外,把历史文章按主题分类整理,放在菜单栏里,方便新关注的粉丝查找,也能提高账号的整体权重。
多做用户调研。限流期间,正好可以静下心来了解粉丝。可以发一篇简单的调研文章,问问他们 “最近想看什么内容”“觉得我们的文章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在评论区多回复用户的留言,甚至主动私信一些活跃粉丝,听听他们的意见。用户的反馈往往比你自己瞎猜更有用。
试试 “小号带动大号”。如果你的公众号有一定基数的忠实粉丝,可以建一个粉丝群。在群里发文章链接,引导大家正常阅读、点赞、在看、转发。但要注意,别强制要求,也别用红包诱导,就单纯地和大家互动交流,让他们自愿支持。这种真实的互动数据,对恢复账号权重有帮助。
🌐 多平台布局: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现在做自媒体,早就不是 “死守公众号” 的时代了。限流期间,正好可以把精力分到其他平台,既能分散风险,又能为公众号引流。
小红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它的用户群体和公众号有很多重叠,而且对原创内容很友好。可以把公众号的文章拆成几篇小红书笔记,配上合适的图片,在结尾引导用户 “想了解更多可以去公众号看完整版”。但要注意,小红书的风格更轻松活泼,别直接复制粘贴公众号的内容。
抖音和视频号也得布局。如果你的内容适合做成视频,可以把文章改成短视频脚本,在抖音和视频号发布。视频的传播力比文字强得多,而且现在微信对视频号的扶持力度很大,经常能获得不错的流量。在视频里可以适当提及公众号,引导用户关注。
知乎和 B 站适合做深度内容。如果你的公众号是做知识科普、职场干货这类内容的,可以在知乎上回答相关问题,或者在 B 站发长视频。这些平台的用户对深度内容的接受度高,而且容易建立专业形象。在个人简介里放上公众号信息,慢慢积累粉丝。
但要注意,多平台布局不是简单地把内容复制粘贴到各个平台。每个平台的规则和用户喜好都不一样,需要根据平台特点调整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比如小红书喜欢短平快的干货,知乎喜欢有逻辑的长文,抖音喜欢有爆点的短视频。
📈 长期主义:限流是危机,也是转机
限流虽然让人头疼,但换个角度看,也是个优化账号的好机会。很多公众号在经历限流后,反而找到了更清晰的定位,内容质量也上了一个台阶。
建立内容审核机制。不管有没有限流,都要养成 “发布前审核” 的习惯。可以建一个审核清单,包括敏感词、标题合规性、原创性、错别字等,发布前逐一核对。如果是团队运营,最好让两个人交叉审核,减少出错的概率。
坚持原创,打造差异化。现在微信对原创内容的扶持越来越明显,原创文章的推荐权重比转载的高很多。与其到处找文章转载,不如静下心来做原创。哪怕每周只出一篇高质量的原创文,也比天天转载强。而且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别跟风追热点,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
定期复盘数据。养成每周看数据的习惯,不仅要看阅读量、点赞数,还要看用户的停留时间、转发路径、退订率等。通过数据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内容和运营策略。比如发现某类文章的停留时间特别短,可能就是内容不够吸引人,需要改进;发现很多用户是从朋友圈过来的,说明转发率不错,可以多设计一些鼓励转发的内容。
最后想说,公众号限流不是世界末日。只要你能及时找到原因,积极调整,提升内容质量,大多数账号都能慢慢恢复。做公众号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耐心和坚持。别被短期的流量波动影响,把目光放长远,专注于为用户创造价值,流量自然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