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透用户痛点,选题才不会踩空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就像打地基。地基没打牢,后面内容写得再花里胡哨也撑不起阅读量。但怎么才算挖透用户痛点?不是看后台那几个模糊的用户画像标签就够的。
你得去翻评论区。那些重复出现的抱怨、追问、甚至是骂声,往往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比如一个职场号,读者总在评论里说 “加班到凌晨,第二天还得强打精神开会”,这背后就是 “高效休息方法”“职场精力管理” 的选题机会。别觉得这些问题太小,越是具体的困扰,越容易引发共鸣。
还要看用户在其他平台的动态。小红书的热门笔记、知乎的高赞回答、甚至是豆瓣小组的讨论,这些地方的话题热度往往比公众号后台数据更超前。前阵子有个教育号火了篇文章,讲 “双减后家长该怎么辅导作业”,就是从家长群里反复刷屏的焦虑话题里提炼出来的。
更重要的是区分 “伪需求” 和 “真痛点”。有人在后台问 “怎么月入十万”,这看着像个强需求,但其实大多是随口一问的空想。而 “工资三千怎么攒钱” 这种具体问题,才是真有一大批人在琢磨的事儿。判断的关键就看:这个问题会不会让用户睡不着觉?会不会让他们主动去搜答案?
📊 用数据佐证直觉,但别被数据绑架
很多人做选题喜欢盯着热点榜,哪个关键词热度高就追哪个。但数据只能告诉你 “现在火什么”,不能告诉你 “读者真的需要什么”。
有个情感号试过追 “姐弟恋” 的热点,数据显示这个话题搜索量一周涨了 300%。他们赶紧写了篇 “姐弟恋靠谱吗”,结果阅读量还没平时的一半。后来复盘才发现,搜索量高是因为某部偶像剧在播,但真正关心这个话题的读者,其实更想知道 “如何处理姐弟恋中的现实问题”,而不是泛泛而谈的利弊分析。
那数据该怎么用?看长尾关键词。比如 “职场沟通” 这个大词下面,“和领导提涨薪怎么说”“同事抢功劳该反击吗” 这些长尾词,虽然搜索量不如大词,但精准度极高。抓这些词做选题,触达的都是 “有明确需求” 的读者。
还要跟踪自己账号的 “异常数据”。比如某篇文章转发率特别高,哪怕阅读量一般,也得分析原因。可能是里面某句话戳中了大家的转发欲,这种 “隐藏信号” 比外部热点数据更有价值。
🎯 价值回归不是喊口号,得让读者有 “获得感”
写文章不能光图爽,读者看完得觉得 “没白耽误这几分钟”。价值体现在哪里?要么给方法,要么给情绪,要么给认知。
方法类的文章要具体到 “可操作”。比如写 “副业赚钱”,别说 “做自媒体能赚钱”,要写 “下班后 3 小时做小红书,这三个领域新手容易起号”。情绪类的文章得 “戳中又不戳痛”,就像写中年危机,别一味卖惨,而是说 “35 岁被裁员后,我发现以前不屑的技能居然成了救命稻草”,给人一点暖意和希望。
认知类的文章最忌 “说教”。有个财经号写过 “为什么你攒不下钱”,没有列一堆大道理,而是用 “月薪八千的闺蜜一年攒了五万” 的真实案例,拆解她每天带饭、拒绝无效社交的具体做法。读者看完不是被教育,而是自己想通了 “原来我也能做到”。
价值感还体现在 “信息差” 的把握上。同样讲 “医保报销”,别人都在说常规流程,你能挖出 “异地就医报销的三个隐藏步骤”,这就是独家价值。读者会觉得 “还好看到这篇,不然就亏了”。
💡 避开 “自嗨式选题” 的坑
很多号主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觉得这个话题好,读者肯定也喜欢。结果发出去石沉大海。这种自嗨式选题往往有三个特征:太个人化、太专业、太遥远。
太个人化的比如 “我今天吃了什么”,除非你是头部 KOL,不然读者没兴趣看你的日常。太专业的像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大部分读者看两行就划走了。太遥远的比如 “马斯克又发了什么推文”,和普通人的生活没半毛钱关系,顶多凑个热闹,留不下印象。
怎么避免?换位思考的时候多问一句:如果我是读者,这篇文章能帮我解决什么当下的问题?能让我在朋友面前多一句谈资?还是能让我少走一个弯路?答案不明确的选题,宁愿放弃。
🔄 从爆款中反推规律,但别复制粘贴
每个领域的爆款都有自己的逻辑。情感号的爆款可能靠 “故事 + 金句”,职场号的爆款可能靠 “干货 + 共鸣”。但规律是死的,读者是活的。
有个美食号模仿别人的爆款 “月薪五千也能吃遍米其林”,写了篇 “月薪三千如何吃垮网红餐厅”,结果被骂 “教坏年轻人”。因为前者的核心是 “高性价比攻略”,后者却跑偏成了 “占便宜技巧”,价值观出了问题。
反推规律要看 “底层逻辑”。比如那篇米其林文章,底层是 “普通人也能享受高品质生活” 的心理需求。你可以换成 “租房也能装出高级感”“几十块钱的礼物也能送出心意”,换个场景,保留核心需求,这样的模仿才有用。
📈 让选题形成 “复利效应”
好的选题不是一次性的,能延伸出系列内容,甚至变成账号的标签。比如一个育儿号从 “孩子挑食怎么办” 切入,后续可以写 “挑食背后的营养误区”“3 款快手儿童餐做法”,慢慢就成了 “儿童饮食” 领域的权威。
还能通过读者反馈不断迭代。比如写了篇 “新手妈妈必看的 10 件育儿神器”,评论里很多人说 “太贵了,有没有平替”,那下篇就可以写 “百元内搞定宝宝用品”。这种根据读者声音调整的选题,粘性会越来越强。
说到底,公众号选题没有什么捷径。不过是把自己当成读者,每天问自己:今天我最想知道什么?最想解决什么?然后把答案老老实实地写出来。流量或许会有波动,但能提供持续价值的账号,从来不会缺读者。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