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公众号,用户画像可不是一成不变的。种子用户变了,画像要是跟不上,内容就很难打动用户。这篇就好好说说,怎么跟着种子用户的变化,把用户画像调到位。
认识种子用户与用户画像的紧密联系 📌
种子用户是公众号起步阶段最核心的群体,他们不仅是最早关注公众号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公众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参与度,会积极留言、转发,甚至提出建议。种子用户的行为数据是构建初始用户画像的核心依据,因为他们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公众号初期的目标用户特征。
用户画像是对公众号用户的整体描绘,包括年龄、性别、地域、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多方面信息。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公众号的内容创作、活动策划等运营方向。而种子用户作为初始用户群体,他们的信息是绘制这个指南针的基础素材。
当种子用户发生变化时,用户画像也必须随之调整。要是抱着初始画像不放,就会导致运营策略与实际用户需求脱节,进而影响公众号的发展。比如,原本种子用户以年轻学生为主,后来逐渐有更多职场人士加入,若画像还是停留在学生群体,内容就很难满足新加入的种子用户需求。
识别种子用户变化的关键信号 🔍
互动频率和内容反馈的改变是很明显的信号。当种子用户的互动频率明显下降时,很可能是他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以前一条内容发出去,很快就有几十条留言,现在只有几条,而且留言内容也从积极讨论变成了简单的 “路过”,这就要警惕了。
新增种子用户的特征差异也不能忽视。通过公众号后台的用户分析功能,能看到新增用户的基本信息。如果新加入的种子用户在年龄、地域等方面与原来的种子用户有很大不同,比如原来以一线城市 20 - 25 岁用户为主,现在新增的多是二三线城市 30 - 35 岁用户,这就说明种子用户群体在发生改变。
种子用户的流失情况也值得关注。要是一段时间内,原来活跃的种子用户大量取消关注,就得分析原因。是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口味了,还是有其他更有竞争力的公众号吸引了他们。这种流失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成批的,那必然意味着种子用户群体在发生质的变化。
还有用户的消费行为变化。如果公众号有相关的产品或服务推广,种子用户的购买偏好、消费金额等发生改变,也能反映出他们的需求变化。比如原来种子用户更倾向于购买低价的小零食,现在却对高价的护肤品更感兴趣,这背后就是用户画像的潜在变化。
依据种子用户变化调整用户画像的实用方法 🛠️
重新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是第一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种子用户设计一些问题,了解他们现在的兴趣爱好、需求痛点等。问卷内容要简洁明了,避免过于复杂,提高回收率。同时,结合公众号后台的用户行为数据,如阅读时长、点击的关键词、分享的内容等,进行综合分析。
更新用户标签体系很重要。原来的用户标签可能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收集到的数据,新增或修改标签。比如原来有 “喜欢美食” 这个标签,现在发现很多种子用户更关注健康饮食,就可以新增 “健康饮食爱好者” 标签,并且对原来的 “喜欢美食” 标签进行细化,分为 “喜欢家常菜”“喜欢西餐” 等。
结合种子用户的反馈优化画像细节。多与种子用户沟通,在留言区、社群里主动询问他们的意见。他们的一句话可能就揭示了深层需求。比如有种子用户说 “现在更想看到关于亲子教育的内容”,那就可以在用户画像中增加 “关注亲子教育” 这一特征。
还要注意画像的动态更新频率。不能等种子用户发生了巨大变化才去调整,最好是定期,比如每个月做一次小调整,每季度做一次大调整。这样才能及时跟上种子用户的变化节奏,让用户画像始终保持准确性。
调整后用户画像的验证与优化 🔄
通过内容测试来验证调整后的画像是否准确。根据新的用户画像创作几条不同类型的内容,发布后观察数据表现。如果内容的阅读量、互动率等指标比之前有明显提升,说明调整后的画像更符合种子用户的需求。比如按照新画像创作的关于二三线城市职场生存的内容,阅读量比原来关于一线城市校园生活的内容高很多,那就证明调整是有效的。
关注用户的转化率。如果公众号有变现目标,比如推广产品、引导加粉等,调整后的用户画像是否能提高转化率是重要的验证标准。原来推广的产品针对年轻学生,转化率不高,调整画像后推广适合职场人士的产品,转化率上升了,就说明画像调整到位了。
根据验证结果持续优化。要是测试发现调整后的画像还有不足,比如某类内容的互动率依然很低,就要重新审视收集的数据和标签体系,找出问题所在。可能是问卷调查的样本不够全面,也可能是对用户行为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建立用户画像调整的反馈机制。让运营团队的成员定期反馈运营过程中发现的用户问题,结合这些反馈进一步优化画像。比如客服人员在与用户沟通时,发现很多用户提到希望公众号增加直播互动环节,就可以将这一需求纳入用户画像的优化考虑中。
动态调整用户画像的注意事项 ⚠️
不能过度依赖单一数据来源。问卷调查、后台数据、用户反馈等都要综合参考,只看其中一种,很容易得出片面的结论。比如只看问卷调查,可能有些用户为了应付随便填写,数据不准确;只看后台数据,又无法了解用户的深层需求。
避免频繁大幅度调整。虽然用户画像需要动态调整,但也不能三天两头就做大幅度的改变。这样会让运营策略变得混乱,用户也会觉得公众号没有稳定的定位。调整要基于充分的数据和分析,小步快跑,逐步优化。
要保持用户画像的核心特征稳定。种子用户虽然在变化,但公众号的核心定位不会轻易改变。用户画像的调整是在核心特征基础上进行的,而不是完全推翻重来。比如公众号的核心是分享职场经验,原来的种子用户是初入职场的新人,现在加入了一些资深职场人士,用户画像调整时依然要围绕 “职场” 这个核心。
还要保护用户的隐私。在收集和分析用户数据时,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问卷调查中不要设计涉及用户隐私的问题,后台数据的使用也要仅限于运营分析,不能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案例分析:成功调整用户画像的公众号经验 📝
有一个名为 “职场充电宝” 的公众号,早期种子用户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用户画像主要围绕 “职场新人求职技巧”“职场基础礼仪” 等。后来发现新增的种子用户多是有 3 - 5 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互动内容也多是关于 “职场晋升”“团队管理” 的讨论。
他们及时调整了用户画像,新增了 “职场中层管理者”“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职场人” 等标签。内容上也从原来的基础职场知识转向了更深入的职场进阶内容。调整后,公众号的阅读量和互动率都有了显著提升,用户留存率也提高了不少。
还有一个 “美食小厨房” 公众号,原来种子用户主要是家庭主妇,喜欢家常菜的做法。后来发现很多年轻的上班族开始关注,他们更倾向于简单快捷的便当制作。公众号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用户行为,调整了用户画像,增加了 “上班族”“便当爱好者” 等标签,内容也增加了大量的快手便当教程,吸引了更多的种子用户。
这些案例都说明,根据种子用户的变化及时调整用户画像,是公众号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让用户画像始终贴合用户的实际情况,才能让公众号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运营公众号,就得时刻盯着种子用户的变化,把用户画像当成活的东西来对待。别嫌麻烦,每一次调整,都是在让公众号离用户更近一步。记住,用户才是公众号的核心,跟着他们的脚步走,准没错。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