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公众号 “人设” 到底是个啥?
不少人做公众号,总觉得内容写得好就行。真不是这样。现在打开微信,随便刷几个公众号,你会发现 —— 那些能让人记住的号,都像活生生的人。有的像隔壁爱唠叨的大姐,有的像办公室里总爱分享干货的前辈,还有的像说话带劲的年轻朋友。这就是人设。
公众号的人设,说白了就是你这个号在用户心里的 “固定印象”。用户提到你,能马上说出 “哦,那个号啊,专门讲职场干货的,说话特实在”。这种印象越清晰,用户就越容易想起你,甚至主动把你推荐给别人。
为啥现在要特别强调人设?流量池就那么大,同类号又多。没有清晰的人设,你的内容就像扔进大海的石头,连点响儿都听不见。用户刷到你的文章,看完可能都记不住你是谁,下次怎么会主动找你?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用户早就不满足于单纯看内容了。他们想找的是 “同类”,是能懂自己、跟自己对上频道的号。人设就是搭建这个连接的桥梁。你是什么样的 “人”,自然会吸引来同频的用户。这些用户粘性高,还愿意帮你传播,比那些随便刷到的路人粉值钱多了。
🎯 定位错了?难怪人设立不住
很多人做公众号人设,一开始就跑偏了。要么想把自己打造成 “万能选手”,今天聊职场,明天讲育儿,后天又评起了电影。要么就是跟风,看到哪个类型火就往哪个方向凑。结果呢?用户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是干嘛的。
想立住人设,第一步得搞清楚自己 “是谁”。这里的 “谁”,不是说你现实中的身份,而是你想在公众号里扮演的角色。这个角色得有个核心标签,比如 “专治职场焦虑的过来人”“精打细算的家庭主妇”“爱折腾的斜杠青年”。标签越具体,用户越容易对你产生印象。
怎么找到这个核心标签?可以从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出发。你平时最擅长聊什么?聊起来眼睛会发光的那种。你对什么领域特别有研究,别人有问题会主动来问你?把这些点挖出来,再结合用户的需求,找到一个交叉点。比如你擅长理财,又特别懂年轻人的消费习惯,那 “帮年轻人避坑的理财小白鼠” 可能就是个不错的标签。
还得看看同行在做什么。不是让你模仿,而是要找到差异化。如果大家都在讲 “怎么快速赚钱”,你可以换个角度,讲 “普通人怎么慢慢攒钱”。别人都在说 “职场晋升技巧”,你可以聚焦 “职场新人如何不踩坑”。差异点越明显,你的人设就越容易在流量池里冒出来。
别担心标签太窄会限制发展。其实恰恰相反,标签越精准,吸引来的用户越精准。这些用户需求明确,对你的内容期待也清晰,你反而更容易做出让他们满意的内容。等你在这个小领域站稳了脚跟,再慢慢拓展边界也不迟。
🗣️ 说话没特点?人设怎么让人记住
人设的核心,说到底是 “人”。人说话都有自己的风格,公众号也一样。有的号通篇都是书面语,读起来像在看教科书;有的号全是网络热词,过段时间再看就觉得过时了。这两种都很难让人记住。
想让自己的 “说话风格” 有特点,可以从语气和用词入手。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在跟朋友聊天,用平时说话的语气来写文章。比如你平时说话爱带点自嘲,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加几句;你习惯用一些地方方言词汇,只要不影响理解,也可以适当用进去。这些小细节,反而能让用户觉得你真实、亲切。
句式也很重要。别总用那种长长的复杂句,读起来累得慌。多试试短句,干脆利落,有节奏感。有时候甚至可以故意用点 “不那么规范” 的表达,比如 “这事吧,我觉得……”“说真的,我之前也踩过这个坑”。这种口语化的表达,能拉近和用户的距离,让他们感觉你就坐在对面跟他们聊天。
还有个小技巧,就是给自己加个 “口头禅”。这个口头禅可以是一句固定的话,也可以是一个常用的词。比如每次结尾都加一句 “明天再跟你们聊点别的”,或者经常用 “你猜怎么着” 来引出下文。用户看久了,一看到这个口头禅,就知道是你来了。
📝 内容不贴人设?等于白写
光有定位和说话风格还不够,内容必须跟人设贴牢。不然用户会觉得你 “言行不一”,慢慢就不相信你了。
比如你的人设是 “省钱小能手”,那写的内容就得围绕 “省钱” 展开。怎么买菜更便宜,怎么薅平台的羊毛,怎么把旧东西利用起来。要是突然写一篇 “奢侈品开箱”,用户肯定会懵:你不是那个教我们省钱的吗?怎么突然变了?
内容的角度也得符合人设的身份。同样是写 “职场”,“刚毕业的职场新人” 和 “摸爬滚打十年的老油条” 说出来的话肯定不一样。新人可能会分享 “怎么跟领导汇报工作”,老油条可能更擅长聊 “怎么对付职场甩锅”。角度越贴合你的人设,内容就越有说服力。
还可以在内容里加入一些 “个人经历”。不用全是真的,但要符合人设的设定。比如你人设是 “单亲妈妈”,可以写写带孩子时遇到的困难,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些细节能让你的人设更立体,用户会觉得 “哦,她跟我一样,她懂我”。
甚至连选题的来源,都可以跟人设挂钩。比如你的人设是 “小区里的热心肠”,可以写 “小区门口那家超市的套路”“物业最近做的这件事太赞了”。这些身边的小事,反而能让用户觉得你真实可感,不像那些高高在上的大 V,说的都是些不接地气的话。
🔄 互动里藏着人设的 “加分项”
很多人忽略了互动的重要性。其实,留言区、后台回复这些地方,正是强化人设的好机会。用户通过你的回复,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你是什么样的 “人”。
回复留言的时候,别用那种模板化的套话,比如 “感谢支持”“欢迎关注”。要像跟朋友聊天一样回应。用户说 “你写的那个方法我试了,真管用”,你可以回 “哈哈,我就说吧,你看我之前试的时候……”。用户提了个问题,你可以说 “这个问题我之前也遇到过,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
遇到负面评论也别慌,处理方式更能体现人设。如果你的人设是 “直爽的暴脾气”,可以直接回 “你这想法我不认同,理由是……”;如果是 “温柔的知心姐姐”,可以说 “我理解你的感受,不过换个角度想……”。只要处理方式符合你的人设,用户反而会觉得你真实,不装。
还可以主动跟用户互动,比如在文章里提个问题,让大家在留言区讨论。然后你再挑几条有意思的回复,跟大家聊几句。这种一来一往,能让用户感觉你不是一个冷冰冰的账号,而是一个真的会跟他们互动的 “朋友”。时间长了,他们对你的好感度自然就上来了。
🚫 这些坑,千万别踩
立人设的时候,有些坑踩了就很难翻身。首当其冲的就是 “人设崩塌”。比如你一直标榜自己 “从不打广告”,结果突然接了一堆乱七八糟的推广;你说自己 “生活节俭”,却在朋友圈炫富。这种前后矛盾的行为,一旦被用户发现,之前积累的信任会瞬间归零。
还有就是 “用力过猛”。为了突出人设,故意说一些极端的话,做一些夸张的事。比如为了立 “学霸” 人设,硬要拽一些自己都不懂的专业术语;为了立 “敢说” 人设,到处怼人挑事。这样做可能短期内会吸引眼球,但时间长了,用户会觉得你很刻意,反而会反感。
别想着 “完美人设”。人都有缺点,公众号的人设也一样。有点小缺点反而更真实,更接地气。比如你可以说 “我这人有点拖延症,每次交稿都要被编辑催”,或者 “我做饭超难吃,平时都是靠外卖续命”。这些小缺点不会影响你的核心标签,还能让用户觉得你更亲切。
也别随便改人设。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轻易推翻之前的设定。用户已经习惯了你的样子,突然大变样,他们会很难接受。真要改的话,得慢慢过渡,提前跟用户打个招呼,让他们有个适应的过程。比如可以说 “最近我想跟大家多聊聊育儿的事,毕竟我也是个刚当妈的人了,你们觉得咋样?”
想让公众号在流量池里站稳脚跟,清晰的人设是绕不开的坎。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慢慢打磨,不断调整。但只要你找对了方向,坚持下去,用户总会慢慢记住你、认可你。到那时候,不用你费劲去蹭流量,流量自然会来找你。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