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小绿书的都清楚,起号时第一篇笔记的分量有多沉。真不是夸张,好多人辛辛苦苦做内容,结果因为赛道没选好,第一篇笔记就石沉大海,后面再怎么发力都很难起来。反观那些一开始就找准赛道的,往往第一篇笔记就能爆,直接为账号打下好基础。
📌 为啥说赛道定位是起号的命门?
你想啊,小绿书用户刷笔记,都是带着明确需求来的。要是你的赛道定位模糊,用户刷到你都不知道你能给啥价值,自然不会停留。就像有人又想做美妆,又想做美食,第一篇笔记一会儿发口红试色,一会儿发蛋糕做法,用户看得云里雾里,大概率直接划走。
而且平台算法也很看重赛道垂直度。第一篇笔记的标签和内容方向,会让算法给账号定个性。要是定位乱,算法都不知道该把你的内容推给谁,流量池自然上不去。那些能一炮而红的账号,第一篇笔记的赛道都特别清晰,算法一眼就知道该推给哪类用户,曝光量肯定差不了。
还有一点,用户对你的第一印象太重要了。第一篇笔记就把赛道亮出来,喜欢这类内容的用户会直接关注,不喜欢的也能快速过滤。这样留下来的粉丝都是精准粉,后续互动和转化都会高很多。要是定位模糊,吸引来的粉丝乱七八糟,账号权重根本提不上去。
🔍 找准赛道的第一步:扒光自己的 “家底”
别急着跟风追热门,先好好看看自己。你擅长啥?喜欢啥?能持续输出内容的领域是啥?这些都是你的 “家底”,得扒得明明白白。有人说自己啥都一般,那你总有相对更感兴趣的吧?比如你平时喜欢研究穿搭,就算不是专业的,也能在这个领域说出点东西来。
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她就是个普通上班族,没啥特别厉害的技能,但特别喜欢琢磨怎么花最少的钱把日子过好。她就把赛道定在 “低成本精致生活”,第一篇笔记分享的是 50 块钱搞定一周早餐,结果直接爆了。因为她太懂这个领域了,内容真实又实用,用户一看就有共鸣。
还要想想自己能坚持多久。有些赛道看起来火,但你根本不感兴趣,硬撑着做肯定走不远。比如美妆测评,天天要试各种产品,要是你本身对化妆没兴趣,用不了多久就会觉得烦,内容质量肯定下降。所以,赛道得跟自己的长期热情挂钩,这才是能持续输出的动力。
📊 研究平台:热门赛道里找 “缝隙”
小绿书的热门赛道就那么些,美妆、穿搭、美食、家居、职场等等。但你直接扎进最火的赛道,大概率会被淹没。因为头部账号已经把流量吃得差不多了,新手很难出头。这时候就得找热门赛道里的 “缝隙”,也就是细分领域。
比如穿搭赛道,你可以不做笼统的 “女生穿搭”,而是聚焦到 “小个子女生职场穿搭”“微胖女生显瘦穿搭”。这些细分领域竞争小,而且用户需求更精准。我见过一个账号,专门分享 “155cm 女生的显高技巧”,第一篇笔记就讲怎么通过裤子长度显高,数据特别好。
怎么找这些 “缝隙” 呢?多刷平台热搜和热门话题,看看大家在讨论啥,哪些需求还没被满足。也可以看看同类账号,特别是那些刚起来的中腰部账号,他们的赛道往往更细分,能给你不少启发。但记住,别直接抄,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做调整。
🎯 盯着用户:他们的痛点就是你的机会
不管啥赛道,最终都得落到用户需求上。你得知道目标用户到底在愁啥,想要啥。比如职场人可能愁怎么高效工作,宝妈可能愁怎么带娃更轻松,学生党可能愁怎么省钱。你的内容能解决这些痛点,自然能吸引他们。
怎么了解用户痛点?除了刷笔记看评论区,还可以去相关的社群、论坛逛逛。看看大家经常问什么问题,抱怨什么事情。比如好多宝妈在评论里说带娃没时间护肤,那 “宝妈快速护肤技巧” 这个赛道就很有潜力。
有个账号就做得特别好,她发现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不知道怎么租房,踩了好多坑。她第一篇笔记就分享 “毕业生租房避坑指南”,把大家最关心的中介费、合同陷阱这些问题都说透了,一下子就火了。因为她精准抓住了用户的痛点。
✍️ 第一篇笔记:把定位 “砸” 进用户心里
赛道定好了,第一篇笔记的内容就得狠狠突出你的定位。开头三秒必须抓住人,要么直接抛出用户关心的问题,要么展示出独特的价值。比如 “月薪 3000 也能穿出高级感?我教你三招”,一下子就把 “低成本穿搭” 的定位亮出来了,还勾起了用户的好奇心。
内容里要反复强化你的赛道标签。可以在标题、开头、结尾都点明你是做什么的。比如做 “职场干货” 的,笔记里就多提 “职场新人”“办公室”“升职加薪” 这些词,让用户和算法都能清楚你的定位。
还有,互动引导很重要。第一篇笔记就要主动跟用户建立连接,比如在结尾问 “你们在职场中遇到过最难搞的问题是什么?评论区告诉我,下次专门讲”。这样既能增加互动数据,又能了解用户更多需求,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 这些定位误区千万别踩
最常见的就是 “贪多求全”。总觉得多覆盖几个领域,能吸引更多用户,其实恰恰相反。用户喜欢专业的账号,你啥都做,就显得不专业。比如又做美食又做健身,用户会觉得你在这两个领域都不精通,自然不会关注。
还有就是 “跟风追热点没底线”。热点可以追,但不能偏离自己的赛道。比如你的赛道是 “亲子阅读”,结果为了追热点发了条和明星八卦相关的内容,不仅吸引不来精准用户,还会让算法对你的定位产生 confusion,影响后续推荐。
另外,别把赛道定得太窄。比如 “只教左手写字的技巧”,这种赛道用户太少了,就算做得再好,也很难有大流量。得在精准和宽泛之间找个平衡,既要有明确的范围,又要有足够的用户基数。
总之,小绿书起号,第一篇笔记的赛道定位就是 “生死线”。先扒清自己的优势和热情,再在热门赛道里找到细分缝隙,盯着用户的痛点做内容,最后用一篇精准又有价值的笔记把定位砸实。做到这些,你离 “一炮而红” 就不远了。记住,赛道对了,努力才有用,不然都是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