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穿越时光的乡村文化宝库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堪称一座线上的文化殿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村落的大门。它全方位涵盖了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要素,让那些散布在华夏大地的古村落,以数字化的形式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一数字博物馆的诞生,可是有着重要意义。2012 年起,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多个部门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挖掘工作,先后将众多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 2020 年,五批共 6819 个村落成功入选。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传统村落数字化工程” 也被列为具体工作之一。2017 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工作,并于 2018 年 4 月 28 日正式上线。
?平台架构与功能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设有电脑端和手机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电脑端设有首页、村落、专题、特展、活动、文创、关于等七大栏目。
首页内容十分丰富,有村落名录版块,能按省、市检索 6819 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及简介;还有六大专馆,分别是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视频、美文、口述史,用各种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村落的文化魅力。资讯和政策法规版块会发布传统村落相关的政策法规、新闻焦点等内容,学术版块汇聚了传统村落精选书籍、论文及优秀规划实例,为专业人士提供学术资源。建馆申报入口版块则是传统村落建馆唯一指定官方入口。
“村落” 栏目,那可是重中之重。它集合了所有村落单馆,一村一馆,还能按省(区、市)查找。每个村落单馆又分为村落概况、全景展示、历史文化、环境格局、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美食物产、旅游导览等 8 大版块,每个版块里还有若干条目,通过全景漫游、三维实景、图片、文字、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村落的独特价值和丰富内涵,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和可视性。目前村落单馆数量已经超过四百个,覆盖了全国 31 省(区、市)。
“专题” 栏目设有 “传统建筑”“村落选址” 和 “非遗” 三个版块,以村落中的建筑类型、村落的选址特点(像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河网等)、村落中的特色非遗项目(比如剪纸、皮影、刺绣、龙舞、木雕等)为线索,分类展示村落中的代表性文化。
“特展” 栏目是村落主题展示,以多个或单个传统村落为对象,针对村落的文化特征进行选题、策划和内容制作,形成可读性和趣味性兼具的特色展示栏目。
“活动” 栏目主要是官方组织的与传统村落相关的线上或线下主题活动,同时还开通了 “传统村落志愿者” 渠道,面向社会公众尤其是高校师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公益实践活动,凝聚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民间力量。
“文创” 栏目展示的是官方策划、设计的传统村落相关文创衍生品,以实用、美观、创意为原则,展示传统村落的独特价值和多面美感,提高传统村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手机端则根据阅读习惯适度删减,不过核心功能依然保留,方便大家随时随地浏览。
?历史建筑:凝固的时光记忆
传统建筑可是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在这方面的展示相当精彩。走进一个个村落单馆的 “传统建筑” 版块,各式各样的建筑映入眼帘。
有徽派建筑的马头墙,高高翘起,层层叠叠,在青山绿水间勾勒出独特的天际线。就拿黟县西递村来说,这里的明清古建筑保存完好,走进西递村的数字博物馆页面,能看到敬爱堂、追慕堂等建筑。敬爱堂宽敞宏大,木雕、石雕、砖雕精美绝伦,每一处雕刻都仿佛在诉说着家族的故事。马头墙的设计,不仅具有防火功能,更给建筑增添了灵动之美。从全景漫游中,能 360 度全方位感受这些建筑的魅力,站在街巷中,仿佛能穿越回古代,看到当年的繁华。
在福建土楼所在的村落,土楼建筑独具特色。以永定土楼为例,圆形、方形的土楼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土楼内部空间布局合理,有家族议事的厅堂、居住的房间、储存粮食的仓库等。从三维实景展示中,可以清晰看到土楼的内部结构,中心的天井采光通风,让整个建筑明亮又舒适。土楼的墙壁厚实,不仅能抵御外敌,还能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数字博物馆通过图片、视频详细介绍了土楼的建造工艺,从选址、打地基到夯筑土墙,每一步都展现了古人的智慧。
在山西平遥的一些传统村落,四合院建筑是一大特色。四合院布局规整,正房、厢房、倒座房井然有序。大门的设计十分讲究,有精美的木雕、砖雕装饰,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品味。从数字博物馆的资料中,能了解到四合院的居住习俗,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反映了传统的家族观念。
?民俗文化:流淌的生活脉络
民俗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所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也很好地将其呈现出来。
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比如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皇都侗文化村,进入数字博物馆页面,点击 “民俗文化” 版块,能看到侗族独特的芦笙节。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吹响芦笙,跳起欢快的舞蹈。通过视频,能感受到现场热闹非凡的氛围,舞者们的服饰精美,绣工精细,色彩鲜艳。还有侗族的合拢宴,众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增进情谊。在文字介绍中,详细讲解了合拢宴的菜品、座次安排等习俗,让我们深入了解侗族的饮食文化和社交礼仪。
在陕西的一些传统村落,社火表演是重要的民俗活动。社火种类繁多,有芯子社火、马社火等。从数字博物馆的图片和视频中,可以看到表演者们化着浓妆,穿着艳丽的戏服,在高台上或马背上进行表演,惊险刺激。社火表演通常在春节等重要节日举行,寓意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通过数字博物馆,我们能了解社火表演的历史渊源、角色设定以及制作工艺等,感受到这一民俗活动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浙江的一些水乡古村,赛龙舟活动热闹非凡。每年端午节,村民们会组织龙舟比赛。数字博物馆通过视频记录了赛龙舟的全过程,从龙舟的制作、下水仪式,到比赛时的激烈角逐,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比赛现场,鼓声阵阵,划船手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岸边观众呐喊助威,气氛热烈。同时,数字博物馆还介绍了赛龙舟的起源传说、相关习俗,让我们对这一传统民俗有更全面的认识。
?️如何使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进行全要素数据查询
使用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查询全要素数据,操作很简单。打开电脑浏览器,输入网址dmctv.cn,进入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电脑端首页。如果用手机,在浏览器中输入mobiletotal.dmctv.cn,就能进入手机端页面。
想查找特定村落,在首页的 “名录” 版块,点击按省、市检索按钮,选择你想查看的省份和城市,就能找到对应的村落名录及简介。比如想了解云南丽江的传统村落,就选择云南省、丽江市,页面会列出丽江的传统村落,点击村落名称,就能进入该村落的单馆页面。
进入村落单馆后,各个版块的内容一目了然。想了解历史建筑,点击 “传统建筑” 版块,这里有建筑的图片、文字介绍,还能通过全景漫游、三维实景,身临其境感受建筑的魅力。比如查看安徽宏村的传统建筑,能看到承志堂的精美木雕,从各个角度欣赏建筑的结构和装饰。
查看民俗文化,就点击 “民俗文化” 版块。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在这里能看到苗族的苗年、吃新节等节日习俗,还有苗族刺绣、蜡染等传统手工艺的介绍。通过视频,能看到苗族姑娘们穿着华丽的服饰,进行歌舞表演,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要是想了解村落的环境格局,点击 “环境格局” 版块。像江西婺源的一些村落,从这里可以知道村落如何依山水而建,街巷的布局特点,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对村落发展的影响。
美食物产版块则展示了村落的特色美食和物产。比如四川阆中的传统村落,能看到张飞牛肉、保宁醋等特色产品的介绍,还有制作美食的视频,让人垂涎欲滴。
?数字博物馆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的价值不可估量。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它为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式。很多传统村落地处偏远,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部分文化遗产面临消失风险。数字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这些文化遗产永久保存下来,让后人也能领略到传统村落的魅力。比如一些传统建筑的建造工艺,如果没有数字博物馆的记录,可能会随着老工匠的离世而失传。
从教育意义来讲,它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农耕文明的平台。无论是学生还是普通爱好者,都能通过这个平台学习到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等知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对于专业人士,学术版块的资源为研究传统村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助于推动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
在旅游推广方面,数字博物馆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让更多人了解到各地传统村落的特色,吸引游客前往实地游览。游客在去之前,可以通过数字博物馆提前了解村落的景点、美食、民俗活动等信息,规划好行程。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
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就像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能够跨越时空,领略传统村落的魅力。它涵盖的历史建筑、民俗文化等全要素数据,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希望大家都能走进这个数字世界,感受传统村落的独特韵味,共同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该文章由dudu123.com嘟嘟 ai 导航整理,嘟嘟 AI 导航汇集全网优质网址资源和最新优质 AI 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