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关注列表里躺着几十上百个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内容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话题。今天大家都写 “XXX 爆火背后的原因”,明天集体分析 “XXX 行业趋势”,连标题都长得差不多。用户划着划着就烦了,手指一动就是 “取消关注”。这就是现在个人公众号的现状 ——内卷到极致,涨粉比登天还难。
不是大家不努力,是努力的方向错了。都想着追热点、抄爆款、模仿头部账号,结果呢?内容越来越像,用户越来越麻木。想让公众号涨粉快,就得跳出这个怪圈,搞点不一样的。差异化不是喊口号,是真的要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我非关注不可”。
🎯 先搞明白:你在跟谁抢粉丝?
很多人做公众号,上来就闷头写,写完往朋友圈一发就等着涨粉。问他想吸引什么样的人,他说 “所有人”。这就错了,大众等于没人。
你去看看那些涨粉快的个人号,无一例外都有清晰的受众画像。比如有人专门写 “0 基础学插画”,目标就是那些想业余学画画的上班族;有人专注 “城中村租房改造”,粉丝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从不贪多,就盯着一小撮人,把这部分人的需求挖透。
怎么定位受众?别光想 “我想写什么”,多想想 “谁会为我的内容买单(关注也是一种买单)”。拿个本子列出来:你的粉丝年龄多大?在哪座城市?做什么工作?晚上睡前刷手机时,他们最焦虑的是什么?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想不清楚,写再多内容都是白费功夫。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职场,有人写 “大厂晋升秘籍”,有人写 “小公司生存法则”。后者看似受众窄,却精准击中了那些在中小企业打拼的人 —— 他们看够了大厂的光鲜亮丽,更需要接地气的生存技巧。结果呢?后者涨粉速度反而更快,因为竞争小,需求匹配度高。
📝 内容差异化:从 “我有什么” 到 “他缺什么”
确定了受众,接下来就是内容。很多人写内容,总想着 “我知道什么就写什么”。这不行,得反过来 ——用户缺什么,我就给什么。而且,给的东西必须是别人给不了的。
怎么找 “别人给不了的”?看同行。打开你所在领域的头部账号,把他们的内容分类列出来。比如做母婴号的,别人都在写 “宝宝辅食食谱”“早教机构推荐”,你就别跟着写了。看看评论区,妈妈们是不是在问 “宝宝总哭闹,怎么判断是不是肠绞痛?”“婆婆带娃老说土方法,怎么沟通不吵架?” 这些没人好好回答的问题,就是你的机会。
内容形式也能玩出花样。大家都写图文,你可以试试 “图文 + 音频”—— 开头放一段自己录的语音,跟粉丝打个招呼,说说今天为什么写这篇。或者在文末加个 “小调查”,让粉丝投票决定下次写什么。这些小动作看似不起眼,却能让用户觉得 “这个号很懂我,还愿意听我的”。
还有个小技巧:写 “反常识” 的内容。比如大家都在说 “早起的人更成功”,你可以写 “我试过 30 天早起,发现对我没用 —— 适合自己的作息才最重要”。这种内容容易引发讨论,用户看完觉得 “终于有人说出我的心里话了”,顺手就转发了。转发多了,涨粉还难吗?
🌐 引流:别只盯着朋友圈,多平台 “捞人”
内容做好了,得让更多人看到。光在公众号里发,就像在自家院子里喊人,听到的人太少。得走出去,到用户多的地方 “捞人”。
小红书和知乎是个好地方。小红书用户喜欢 “干货 + 种草”,你可以把公众号里的长文拆成几篇短笔记,每篇解决一个小问题。比如公众号写的是 “租房改造全攻略”,小红书就拆成 “300 元改造出租屋墙面”“租房必买的 5 件神器”,结尾加一句 “完整改造清单和避坑指南,我整理在公众号里了,搜 XXX 就能看”。
知乎适合 “答问题”。找到那些和你内容相关的高热度问题,认真写回答。别一上来就推公众号,先把问题答透,让用户觉得你很专业。在回答最后,可以说 “关于这个话题,我之前写过一篇更详细的分析,里面有几个案例,有兴趣的可以去我公众号看看”。这种 “软引流” 比硬广效果好 10 倍。
短视频平台也不能放过。抖音、快手用户喜欢短平快的内容,你可以把公众号里的核心观点做成 15 秒小视频。比如写职场的,就拍一段 “开会时领导突然让你发言,怎么说不冷场?”,结尾说 “3 个万能公式,公众号 XXX 里有详细拆解”。视频不用拍得多精致,手机随手拍,说话接地气点,反而更真实。
记住,每个平台的 “语言风格” 不一样。小红书要用 “姐妹们”“亲测有效”,知乎要显得 “理性客观”,抖音要 “直接干货”。别把同一套内容原封不动搬过去,改改语气和形式,效果会好很多。
🔄 互动:让粉丝 “离不开你”,比涨粉更重要
涨粉不是终点,留住粉丝才是。很多号看着粉丝多,打开率却很低,就是因为没和粉丝建立 “感情”。互动做得好,粉丝会主动帮你涨粉 —— 他们会把你的号推荐给朋友,会在评论区帮你 “吵架”(维护你)。
怎么互动?从小处着手。比如粉丝留言,哪怕只有几个字,也要认真回复。有人说 “写得真好”,你可以回 “谢谢喜欢,今天这篇改了 3 遍,能被你认可太开心了”;有人提意见,你可以回 “这个建议特别好,我记下来了,下次一定改”。粉丝觉得被重视,自然愿意多来看看。
定期搞点 “小活动” 也不错。比如每周五搞 “粉丝故事征集”,让大家在后台发自己的经历,你选几个写进文章里。或者搞个 “抽奖”,奖品不用贵,一本自己看过的书,上面写句祝福的话,粉丝会觉得很有诚意。这些活动花不了多少钱,却能让粉丝觉得 “这个号很有温度”。
还要学会 “借粉丝的嘴说话”。把粉丝的好评、推荐截图下来,发在公众号里,或者做成图片发在朋友圈。新用户看到 “这么多人说好”,会更愿意关注。毕竟,别人说你好,比你自己说一万句都管用。
🚫 避开这些坑:别让努力白费
说了这么多该做的,再说说不该做的。这些坑,很多人都踩过,踩一次就可能让之前的努力白费。
别为了涨粉搞 “裂变活动”。什么 “关注并转发,就能抽 iPhone”,看起来涨粉快,其实来的都是 “羊毛党”—— 领完奖就取关,一点用没有。不仅浪费钱,还会让公众号的粉丝质量越来越差,影响后续的打开率。
别盲目追热点。不是所有热点都适合你的号。比如你是写 “职场成长” 的,突然去写 “明星八卦”,老粉丝会觉得 “你变了”,新粉丝也留不住。追热点前先问自己:这个热点和我的受众有关系吗?我能写出不一样的观点吗?两个问题有一个答案是否,就别碰。
别频繁改内容方向。今天写美食,明天写旅行,粉丝会懵的 ——“这个号到底是干嘛的?” 定位一旦确定,就别轻易变。实在想拓展,可以开个 “子栏目”,比如主写职场的,每周三加一个 “职场人午餐推荐”,既不偏离主线,又能增加新鲜感。
💡 最后想说:慢就是快
做个人公众号,别想着 “一夜爆火”。那些看起来涨粉快的号,背后都是一篇篇打磨的内容,一次次和粉丝的互动。差异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得慢慢试,慢慢调整。
可能你写了一个月,粉丝才涨了几百个。别灰心,只要这些粉丝是真正喜欢你的内容,愿意打开你的推送,愿意跟你互动,那就是好事。100 个精准粉丝,比 1000 个泛粉有用得多。
记住,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不是因为你多厉害,而是因为你能给他们别人给不了的东西。要么解决他们的问题,要么让他们开心,要么让他们觉得 “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做到这一点,涨粉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别再跟着别人卷了,找到自己的节奏,做出自己的特色。你的公众号,本该和别人不一样。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