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几乎都纠结过一个问题:到底是先闷头涨粉,有了基础流量再慢慢调整定位?还是先把定位钉死,再精准吸引目标用户?这两种路子我都试过,踩过的坑能绕地球半圈。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们掰扯掰扯,到底哪种方式更适合快速起号。
🎯 先定位再涨粉:精准主义者的稳妥牌
先把定位砸实了再动手涨粉,这是很多运营老炮儿推崇的路子。核心逻辑很简单:你连自己要服务谁、提供什么价值都搞不清,涨来的粉多半是 “无效粉”。
就拿我去年帮一个美妆品牌做公众号来说,一开始就明确了 “成分党宝妈” 这个定位。所有内容都围绕 “孕期护肤成分安全”“平价大碗的母婴可用美妆” 展开。前三个月涨粉确实慢,每个月也就两三千,但后台数据特别好看 —— 打开率稳定在 35% 以上,留言区全是问 “XX 成分能不能用” 的精准用户。半年后开始接广告,单条报价直接破万,因为商家清楚这些粉就是他们的核心客群。
这种方式的好处很明显:内容方向稳定,用户画像清晰,后期变现路径短。但前提是你得把定位做 “透”。怎么才算透?至少要搞清楚三个问题:你的目标用户有什么 “未被满足的痛点”?市面上同类账号没覆盖到的 “信息盲区” 在哪里?你能提供的 “差异化价值” 是什么?比如同样是做职场号,别人都在讲升职加薪,你专门讲 “职场边缘人的生存技巧”,反而更容易出圈。
不过这种方式也有致命伤 —— 如果定位错了,前期所有投入都是打水漂。我前年碰过一个案例,团队非要做 “95 后退休生活指南”,觉得是蓝海。结果写了两个月,阅读量始终在 500 徘徊,后来才发现这个群体要么没意识,要么没能力规划退休,纯属自嗨式定位。所以定位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得用数据验证:看看同类账号的爆款选题方向,去知乎、小红书搜相关关键词的热度,甚至可以先做 100 份用户问卷再定方向。
🚀 先涨粉再定位:野路子的生存法则
另一种玩法就野多了 ——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想办法把粉搞到 1 万再说,然后看这些粉喜欢啥,再掉头调整内容。这种方式适合啥都不懂的新手,或者想快速测试市场反应的团队。
我见过最极端的案例:一个账号前三个月啥都发 —— 今天是 “情侣吵架挽回话术”,明天是 “在家做月入过万的兼职”,后天又发 “猫咪掉毛怎么办”。靠着蹭各种热点,硬是用半年时间涨到了 2 万粉。然后他们导出后台数据,发现 70% 的粉是 20 - 25 岁的女生,最喜欢看 “搞钱” 和 “情感” 类内容。于是果断砍掉其他板块,专注做 “年轻女孩搞钱 + 情感避坑”,三个月后打开率从 10% 冲到 25%,还接了不少女性向的品牌广告。
这种方式的核心优势是 “试错成本低”。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 “自我感动式创作”,总觉得自己的内容特别好,就是没人看。先涨粉再定位,本质上是让市场帮你做决定。而且初期粉丝多了,能更快申请流量主、开通各种功能,哪怕后期调整定位掉点粉,至少手里有牌可打。
但风险也显而易见:前期粉丝太杂,后期转型很痛苦。我一个朋友的账号,前期靠发 “搞笑段子” 涨了 5 万粉,后来想转做 “严肃历史科普”,结果每次发历史文,阅读量都只有之前的 1/10,取关率飙升。最后没办法,只能慢慢掺着发,用半年时间完成过渡,粉丝掉了快一半。所以如果走这条路,最好在涨粉阶段就有意识地 “筛选用户”—— 比如发福利的时候,要求用户回复特定关键词,间接判断他们的兴趣点。
还有个坑要注意:靠 “低俗内容”“标题党” 涨来的粉,后期几乎没法变现。之前有个账号靠发 “夫妻生活技巧” 涨了 10 万粉,想转型做情感咨询,结果广告商一看粉丝画像全是低俗流量,根本不敢投。涨粉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这些粉能不能为你的后期变现买单?
📊 两种方式的核心数据对比
光说案例不够直观,咱们来扒一组硬核数据。我整理了去年见过的 20 个新号起号数据,其中 10 个走 “先定位” 路线,10 个走 “先涨粉” 路线,结果很有意思:
先定位的账号,平均涨到 1 万粉需要 5.8 个月,但粉丝留存率高达 68%,后期单粉变现价值(按广告报价计算)平均是 1.2 元。先涨粉的账号,平均涨到 1 万粉只用 3.2 个月,但留存率只有 41%,单粉变现价值 0.6 元。
但这里有个例外:如果先涨粉时能精准 “圈定” 某类人群,效果不输先定位。比如通过 “宝妈交流群” 导流来的粉,哪怕前期内容杂,后期转做母婴内容,留存率能达到 55% 以上。所以野路子不是不能走,关键是 “怎么涨粉”—— 从精准渠道来的粉,后期转型成本低很多。
🧐 到底该选哪种?看你手里的 “底牌”
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得看你手里有啥资源。
如果你是有明确技能或资源的人—— 比如你是三甲医院的医生,或者手里有独家的行业数据,必须先定位。你的核心优势就是 “专业壁垒”,乱涨粉只会稀释你的价值。我认识一个做 “法律科普” 的律师,一开始就专注 “女性婚姻维权”,粉丝虽然涨得慢,但全是有付费意愿的精准用户,现在靠咨询费月入 10 万 +。
如果你是纯新手,啥资源没有,还急着看到效果,那就先涨粉。但记住两个原则:一是优先从垂直渠道涨粉(比如在豆瓣小组发相关内容导流,比在朋友圈乱转发效果好);二是涨粉阶段就要开始记录 “哪些内容互动高”,比如同样是发职场文,“3000 块工资如何存钱” 比 “职场人际关系技巧” 留言多,这就是后期调整的信号。
还有种中间路线:“伪定位” 起步。先大概定个方向,比如 “年轻人生活方式”,然后在这个框架里多试不同选题 —— 这周发 “租房改造”,下周发 “低成本旅行”,看哪个方向数据好,再慢慢聚焦。这种方式兼顾了稳定性和灵活性,适合大多数新手。我前年做的一个账号就是这么玩的,先用两个月测试出 “打工人带饭攻略” 是爆款方向,然后集中发力,半年涨了 5 万粉。
💡 起号快的核心:别纠结顺序,先解决 “用户为什么关注你”
不管是先定位还是先涨粉,绕不开一个问题:用户关注你,到底图啥?
是能学到东西?比如 “每天 3 分钟学英语”;是能省时间?比如 “每周总结 10 个行业大事件”;还是能获得情绪价值?比如 “深夜树洞:说说你的烦心事”。想不清楚这个,再完美的定位或再多的粉丝都是虚的。
我见过最离谱的账号,定位是 “高端男士穿搭”,结果天天发 “100 块买 3 件 T 恤” 的省钱攻略,粉丝当然留不住。反过来,有个账号叫 “打工人自救指南”,定位模糊吧?但它每篇文章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加班太晚怎么快速恢复精力”“老板画饼如何回怼”,粉丝反而涨得稳。
所以与其纠结顺序,不如先想清楚:你能给用户一个 “非关注你不可” 的理由吗? 这个理由越具体越好,比如 “关注我,每周 get3 个能落地的搞钱小技巧”,就比 “分享搞钱干货” 强 10 倍。
最后说句大实话:公众号起号没有 “绝对快” 的方法,两种路线都有人做成,也都有人翻车。关键是别空想,先动手干起来。你写 5 篇文章后的感悟,比看 100 篇运营攻略都有用。怕就怕在 “想太多做太少”,等你纠结完顺序,别人都已经变现了。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