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起号,最忌讳的就是上来就闷头写。你可能觉得内容好就行,但实际上,账号定位才是决定生死的第一步。我见过太多人,今天发职场干货,明天聊育儿心得,后天又转去测评化妆品,最后粉丝寥寥无几,自己也越做越迷茫。这不是内容质量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就没搞清楚:你这个号,到底要给谁看?能解决什么问题?和别人比有啥不一样?
🎯 定位的本质:找到你的 “专属赛道”
想明白定位,先得理解它的本质。说白了,定位就是在用户脑子里给自己的公众号抢个位置。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的注意力就那么点,你要是啥都想占,最后啥也占不着。
就拿职场类公众号来说,同样是写职场,有人专门教新人怎么写简历、应对面试;有人聚焦中层管理者的团队管理技巧;还有人只聊自由职业者的接单经验。你看,他们都在 “职场” 这个大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小赛道。用户想到某个具体需求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你,这定位就算成了一半。
反过来说,要是你的号今天讲应届生求职,明天又扯上市公司财报解读,看似覆盖了更多内容,实则会让用户觉得 “不专业”。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能解决他某一类特定问题,而不是所有问题。模糊的定位,等于把用户往外推。
👥 先搞懂 “卖给谁”:用户画像越细越好
定位的核心是用户。不知道写给谁看,所有内容都是自嗨。怎么画用户画像?别只说 “年轻人”“宝妈” 这种模糊的词,得往细了挖。
年龄、性别这些基础信息不用多说,但更重要的是用户的痛点和需求。比如你想做母婴类公众号,不能只说 “写给宝妈”。得细分:是 0-1 岁宝宝的妈妈,还是 3-6 岁的?她们是更关心孩子的辅食添加,还是早教方法?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职场妈妈可能更需要 “高效带娃技巧”,全职妈妈可能更关注 “产后情绪调节”。
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很简单,从你身边找样本。如果你想做职场新人内容,就去问刚入职 1-2 年的朋友,他们平时最头疼什么;想做美妆内容,就去看美妆论坛里,年轻女孩们讨论最多的是平价替代还是大牌测评。把这些信息一条条列出来,用户画像就清晰了。
记住,用户画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一点点挖出来的。画像越细,你后面的内容就越能戳中他们。
💪 结合自身:你有什么 “别人抢不走” 的东西
光考虑用户还不够,还得看看自己。你擅长什么?有什么资源?这决定了你能不能把定位长期做下去。
我认识一个姑娘,自己是学心理学的,又有 5 年家庭教育指导经验。她的公众号就定位在 “用心理学解决亲子矛盾”,每天分享具体的案例和方法,粉丝增长特别快。这就是把自身优势和用户需求结合起来了。
要是你说 “我好像没什么特别擅长的”,那也没关系。想想你平时花时间最多的领域是什么?有人喜欢研究各种平价好物,那就能做 “学生党省钱攻略”;有人痴迷追剧,能把剧情分析得头头是道,那就可以做 “深度剧评”。你的兴趣和经验,就是最好的定位起点。
千万别为了追热点,硬去做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比如你对科技产品一窍不通,非要跟风写数码测评,写出来的内容肯定干巴巴,用户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专业。
📝 内容方向:聚焦一个 “核心价值”
用户画像和自身优势都清楚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内容方向。内容方向不是 “我要写什么”,而是 “我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可以是信息差,比如 “每天解读一条政策背后的赚钱机会”;可以是方法技巧,比如 “3 分钟学会一道家常菜”;也可以是情绪价值,比如 “睡前 10 分钟,带你缓解一天的焦虑”。不管是什么,一定要聚焦。
举个例子,同样是健身公众号,“每天分享一个瘦肚子动作” 就比 “今天讲减肥、明天讲增肌、后天讲营养” 要好。用户知道关注你,就能精准得到瘦肚子的方法,反而更容易留下来。
确定内容方向时,还要想清楚形式。是纯文字、图文结合,还是短视频?现在公众号也能发视频了,但不是所有定位都适合。比如做 “古诗词赏析”,图文可能比视频更有味道;做 “手工教程”,视频可能比文字更直观。根据内容选形式,用户体验才会好。
🔍 差异化:找到 “和别人不一样” 的点
现在公众号太多了,哪怕你定位很细,也可能有一堆竞争对手。这时候,差异化就很重要了。
怎么找差异化?先去看同类型的头部账号。他们的内容风格是什么样的?是严肃专业,还是活泼搞笑?他们没覆盖到的用户需求是什么?比如你想做职场干货号,发现大部分号都在讲 “怎么和领导沟通”,但很少有人讲 “怎么和奇葩同事打交道”,这就是你的机会。
或者从风格上找差异。同样是讲历史,有人用段子讲,有人用故事讲,你可以试试用漫画的形式讲。用户可能因为内容关注你,但会因为 “独特感” 记住你。
我之前关注过一个美食号,别的号都在教 “怎么做菜”,它偏偏教 “怎么把剩菜做得好吃”。这个角度很小,但特别戳中上班族的痛点,现在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粉丝。
🔄 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边做边调整
最后要说的是,定位不是定死的,是可以调整的。刚开始可能想不清楚,没关系,先按照初步的想法做起来。
发几篇内容后,看看数据:哪些文章阅读量高、点赞多?评论区用户在讨论什么?有没有人说 “希望你多写点 XX 内容”?这些都是调整定位的信号。
有个做读书号的朋友,一开始什么书都推荐,后来发现粉丝里宝妈特别多,而且她们对 “亲子共读” 的内容反应最热烈。她就慢慢把定位调整为 “0-6 岁亲子共读指南”,粉丝粘性一下子提高了很多。
调整不是否定之前的定位,而是让它更精准。但要注意,调整不能太频繁,今天往东明天往西,用户一样会 confusion。
账号定位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想清楚:用户是谁?我有什么?我能给他们什么?和别人比我有啥不一样?把这几个问题搞明白,你的公众号就已经赢在起跑线上了。别想着一开始就做到完美,先行动起来,在实践中慢慢优化,总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