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对模板是第一步,别盲目跟风
选模板不是看哪个好看就用哪个。得先想清楚自己公众号的定位。写职场干货的,用那些粉粉嫩嫩带一堆卡通图案的模板就很奇怪;做母婴内容的,用过于严肃的商务风模板也不合适。
可以打开几个同领域做得好的公众号看看,他们的排版风格大多是统一的。比如科技类公众号,常用简约的黑白灰配色,重点内容用亮色突出;时尚类公众号,排版会更活泼,配色也更大胆。
找到和自己定位匹配的风格后,再去模板平台搜关键词。搜 “简约”“商务”“可爱” 这些词,能筛掉很多不合适的。选模板时还要注意留白,字和字、图和图之间太挤,读者看着累,留够空间反而更舒服。
✏️ 替换内容别偷懒,文字要 “换血”
拿到模板别着急改几个字就发。模板里的示例文字都是通用的,比如 “点击关注”“精彩内容”,这些话读者看太多次会麻木。
把模板里的引导语换成自己的话。比如原来的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赞吧”,可以改成 “觉得这些技巧有用的话,点个赞让我知道”。语气一下子就亲切了,也有了自己的风格。
正文内容更要重新组织。模板只是给了个框架,比如 “开头引入 - 分点介绍 - 结尾总结”,但里面的每个字都得是自己的。写一篇书评,模板可能有 “作者简介”“内容亮点”“阅读感悟” 这几个部分,你要做的是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填进去,而不是抄网上的简介。
🎨 调整排版细节,让模板 “变样”
模板的默认配色可以改。很多模板自带的配色可能已经被用烂了,比如红色标题配白色背景。你可以从自己的公众号 LOGO 里挑一个主色调,然后在模板里替换。比如 LOGO 是蓝色的,标题就用深蓝色,正文用浅蓝色做辅助,整体风格会更统一。
字体也能换出花样。标题用加粗的无衬线字体,比如思源黑体,看着清晰有力;正文用宋体或者微软雅黑,读起来更舒服。小标题可以和正文用不同字体,比如正文用宋体,小标题用楷体,区分度就出来了。
行间距和字间距别忽略。默认模板的行间距可能太密,把行间距调到 1.5 倍或者 1.75 倍,读者滑动屏幕时眼睛不会那么累。字间距稍微调大一点点,文字会更舒展。
🖼️ 图片和表情包,换成自己的 “专属款”
模板里的图片大多是占位图,看着模糊又没特色。自己找图时,优先用原创的。拍一张自己办公桌上的绿植当配图,比用网上搜的 generic 风景图更有辨识度。
如果自己拍不了,就用无版权图库的图片。比如 Pixabay、Unsplash 这些网站,搜关键词找和内容相关的图。选图时注意风格统一,别一会儿用写实照片,一会儿用插画,看着乱。
表情包是增加原创感的好工具。别总用那些烂大街的小黄脸,试试自己做的表情包。用手机拍张自己的搞怪表情,截成正方形,加个简单的文字,比如 “学到了”“太真实了”,读者看到会觉得很亲切。
💡 加一点 “私人元素”,让排版有温度
在文末加一段固定的 “小编说”。不用太长,两三句话就行。比如 “今天这篇排版改了三次,希望你们喜欢~ 有想看的内容可以留言告诉我”。这种小细节能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也能让模板化的排版多了点人情味儿。
可以在文中穿插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用了模板的分点结构,在每个方法后面加一句自己的尝试:“这个番茄工作法我试了一周,确实比以前专注多了,就是刚开始总忘记设闹钟”。这样一来,模板的框架还在,但内容里全是你的影子。
🔄 保持风格统一,形成自己的 “排版记忆点”
用模板但别总换模板。固定用一种或两种风格的模板,读者看几篇就知道是你。比如每次开头都用一个特定的小图标,结尾都用同样的签名图,这些小标志会慢慢成为你的特色。
定期微调但不巨变。如果觉得排版有点单调,可以慢慢改。这个月把标题字体换了,下个月调整一下配色,但整体风格不变。读者不会觉得突兀,还会觉得你在用心优化。
模板只是个工具,别被它框住。哪怕用最简单的模板,只要内容有料,排版细节用心,照样能做出有原创感的图文。读者真正在意的不是模板多华丽,而是内容有没有价值,读起来顺不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