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扒光自己:用数据复盘找到定位混乱的根源
很多人做小绿书总说定位模糊,其实问题多半藏在你发过的内容里。打开后台数据中心,把近 30 天的笔记按「互动率」排序(互动率 = 点赞 + 评论 + 收藏 / 曝光),先筛出 3 篇数据最好的,再挑 3 篇最差的。
盯着这 6 篇笔记琢磨三个问题:内容主题是不是横跨了 3 个以上领域?比如昨天发职场干货,今天发美食探店,明天又发美妆测评 —— 这种「杂货铺」模式最容易让系统和用户都 confusion。再看评论区,高互动笔记下面,用户问的问题是不是集中在某个细分点?比如你发穿搭笔记里,总有人问「小个子怎么显高」,这可能就是你的隐藏金矿。
最差的那几篇更要较真:是因为偏离了你原本想做的方向,还是内容质量不行?我见过一个账号,原本想做母婴好物,中途跟风发了几条婆媳关系吐槽,数据差到离谱,反而拉低了账号整体权重。记住,数据不会骗人,混乱的定位一定会体现在忽高忽低的互动曲线里。
另外别忘了看粉丝画像。后台的「粉丝分析」里,年龄、性别、地域、活跃时间都能看到。如果你的粉丝年龄跨度超过 15 岁,比如既有大学生又有宝妈,大概率是内容主题太散导致的。真正精准的定位,粉丝画像应该像用圆规画出来的 —— 圈住的人群特征高度重合。
🔍 蹲点同行:从「差异化空白」里抢定位
别总盯着头部大号抄,他们的定位早就被市场验证过,但也意味着竞争最激烈。找 5-10 个「腰部账号」(粉丝 1 万 - 10 万),这些账号往往有清晰的细分标签,而且还没形成垄断。
怎么找?用小绿书的搜索框,输入你想做的大领域关键词,比如「职场」,然后翻到第 5-10 页,专挑那些封面风格统一、标题里带细分词的账号(比如「职场新人避坑指南」「35 岁职场转型」)。点进主页看他们的置顶笔记,90% 的账号会在置顶里写清楚「我是谁,能给你什么」—— 这就是他们的定位公式。
把这些账号的定位拆成「领域 + 人群 + 价值」三个部分记下来。比如「职场领域 + 新人 + 避坑技巧」「美妆领域 + 油痘肌 + 平价方案」。然后用排除法,看看哪些组合还没人做,或者做得不够好。我去年指导过一个博主,在「健身」领域里,发现「办公室微运动」这个细分方向,当时做的人少,她聚焦后 3 个月涨了 5 万粉。
重点看他们没覆盖的人群或场景。比如同样做美食,别人都拍家庭厨房,你专门拍「出租屋简易料理」,针对的就是租房年轻人;别人教化妆步骤,你专注「戴眼镜怎么化眼妆」,精准解决特定人群的痛点 —— 这种差异化定位,系统更容易给你贴标签,用户也更容易记住你。
🎯 用「三维定位法」把账号钉在精准赛道上
第一个维度是「你擅长什么」。不是说你会什么,而是你能持续输出且比 80% 的人做得好的事。有人说自己啥都一般,那你有没有「半专业」的领域?比如你不是专业营养师,但自己靠饮食调理瘦了 20 斤,这就能做「普通人的减脂餐指南」。千万别选需要硬专业背书的领域,比如没有医师资格证却讲疾病治疗,很容易违规还没说服力。
第二个维度是「用户需要什么」。打开小绿书的「创作中心」,看「热门话题」里的上升榜,这些是近期用户关注度在涨的需求。再去「搜索栏」输入关键词,看下拉框的联想词,比如搜「育儿」,联想词里有「育儿嫂避坑」「3 岁宝宝专注力」,这些就是用户在主动找的内容。把你的擅长和用户需求交叉,重合的部分就是黄金定位区。
第三个维度是「平台鼓励什么」。小绿书每个月都会更新「创作风向标」,里面会明确说哪些领域有流量扶持(比如最近的「本地生活攻略」「实用技能分享」)。避开那些平台限流的内容(比如过度营销、低俗擦边),不然你定位再精准也白搭。我有个学员之前做「微商引流技巧」,内容再好也没流量,后来转做「宝妈副业避坑」,立马就有推荐了。
三个维度凑齐后,用一句话把定位说清楚。公式是:给【人群】提供【领域】的【独特价值】。比如「给刚毕业的女生提供职场穿搭的平价方案」「帮租房党解决小空间收纳的实用技巧」—— 这句话越具体,你的账号标签就越清晰。
✏️ 用「内容矩阵表」把定位落地成可执行选题
定位定好了,最怕的是不知道发什么。教你做个表格,横向列「内容类型」,纵向列「用户场景」,交叉点就是你的选题库。
比如定位是「上班族的低成本早餐」,内容类型可以分「教程类」「测评类」「避坑类」;用户场景有「赶时间的早上」「想减脂的时候」「冬天怕冷想吃热的」。交叉后就有:「5 分钟搞定的微波炉早餐教程」「10 元以内的便利店早餐测评」「冬天吃热乎早餐不发胖的 3 个技巧」—— 这样列出来,至少能挖出 20 个选题,再也不会断更。
每个选题都要扣紧你的定位关键词。还是拿早餐举例,所有笔记标题里都要出现「上班族」「低成本」这两个词,比如「上班族带饭党必看:低成本早餐备菜攻略」。系统识别到重复出现的核心词,会更快把你归到对应的赛道里,推给精准用户。
还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性。如果定位是「实用技巧」,那视频就别搞花里胡哨的转场,重点放在步骤拆解;封面统一用「大字标题 + 清晰主图」,比如白底黑字写「3 步搞定」,主图是做好的成品。用户点进你主页,看到的内容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信任感会飙升。
🔄 用「7 天测试法」验证定位,不行就快速掉头
别指望一次定位就能精准到死,尤其是新手。定好方向后,集中 7 天发 5 篇同一定位的内容,每篇都投 50 元的「精准投放」(选自定义人群,勾选你定位的人群标签)。
7 天后看三个数据:一是「粉丝增长数」,如果 5 篇笔记涨粉不到 50,说明定位可能太小众或太泛;二是「完播率」,低于 30% 的话,要么是内容不够吸引人,要么是定位和用户预期不符;三是「关注转化率」(新增粉丝 / 播放量),高于 3% 就算合格,低于 1% 就得重新考虑。
我之前有个学员,一开始定位「大学生穿搭」,测试后发现关注转化率只有 0.8%。后来分析评论,发现很多人问「小个子怎么穿」,她调整定位为「155cm 女生的显高穿搭」,再测试时转化率直接涨到 4.2%。测试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帮你找到更精准的用户痛点。
调整定位时不用完全推翻重来,在原有基础上缩窄就行。比如从「美食」缩到「家常菜」,再缩到「新手家常菜」,每次缩窄一点,数据会告诉你哪个点最有爆发力。记住,小绿书的算法喜欢「小而美」的账号,与其做大而全的炮灰,不如做小而专的王者。
📌 最后补个冷知识:定位不是墓碑,是活的导航
很多人把定位当成定死的标签,其实大错特错。小绿书的用户偏好和平台风向都在变,你的定位也要跟着微调。比如你原本做「线下探店」,疫情期间线下冷清,就可以转成「线上云探店」;原本做「学生党平价好物」,粉丝毕业工作了,就可以加一些「职场新人入门好物」的内容。
定期回头看你的「用户评论」和「热门话题」,这两个地方藏着定位迭代的线索。用户总问的问题,就是你下次调整的方向;平台突然火起来的话题,只要和你定位相关,就赶紧蹭一波流量。
总之,定位清晰的账号就像在靶场打靶,瞄准了再射,命中率才高。现在就打开你的后台,按上面的步骤一步步扒数据、找同行、定方向 —— 别等账号凉透了才想起改,现在动手,还来得及。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