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起号,账号定位是第一步,也是决定能不能快速变现的核心。很多人觉得 “先随便发内容,做起来再调整”,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账号定位就像盖房子的地基,一开始歪了,后面再怎么补都白搭。普通人没资源没团队,想靠公众号变现,必须从定位阶段就瞄准 “变现可能性”。
🎯 先搞懂:你的公众号给谁看?精准锁定目标受众
账号定位的第一步,不是想 “我要写什么”,而是想 “谁会为我的内容买单”。泛泛的 “所有人都可能看” 等于 “没人会认真看”。
拿宝妈群体举例,刚生完孩子的新手妈妈,和孩子上小学的宝妈,需求天差地别。新手妈妈可能天天搜 “新生儿肠胀气怎么办”,而小学生妈妈更关心 “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你要是写一篇 “宝妈必看的 10 个技巧”,看似覆盖广,其实两边都觉得没说到点子上。
怎么找到精准受众?可以从这几个地方下手:看你常逛的论坛或社群,比如豆瓣小组、小红书话题,观察大家反复讨论的问题;翻同类爆款公众号的留言区,看看读者在问什么、抱怨什么;甚至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发个问卷,问问身边人最近有什么困惑。
记住,受众越具体,你的内容就越容易击中痛点。比如 “一线城市 30 岁 + 职场妈妈的育儿与自我成长”,就比 “宝妈干货” 要明确得多。后者可能写 100 篇文章都没粉丝记住你,前者写 10 篇就可能让目标用户觉得 “这号就是为我开的”。
📝 内容方向:别贪多,选一个你能 “持续输出” 的领域
确定了受众,接下来是内容方向。很多人卡在这一步,总觉得 “我懂的太少,写不出东西”。其实恰恰相反,你不需要成为专家,只要比你的目标受众多懂一点点就行。
比如你刚学理财,知道怎么用基金定投攒钱,这就足够做一个 “新手理财入门” 的号。你分享的不是高深理论,而是自己实操过程中的经验和踩过的坑,这种 “小白教小白” 的视角,反而更容易让人信任。
选方向有个基本原则:结合自身优势 + 受众需求 + 变现潜力。自身优势是基础,如果你对美妆一窍不通,硬要写美妆教程,不仅写得痛苦,读者也能看出你的不专业。受众需求是前提,没人需要的内容,写得再好也没用。变现潜力则决定了你能不能赚到钱,比如职场干货类容易接培训广告,母婴类适合带货母婴产品。
别想着 “我什么都能写”。见过一个号,今天发职场感悟,明天发美食测评,后天又聊情感话题。粉丝涨到 5000 就再也上不去,因为大家根本不知道这号到底是干嘛的。后来他专注写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3 个月粉丝就破了 2 万,还接到了第一个广告。
怎么判断一个方向能不能持续输出?可以试着列一个 “内容清单”,比如你想写 “大学生副业”,能不能一口气想出 20 个具体选题?像 “校园代理靠谱吗”“如何用 PPT 接单”“自媒体新手怎么起步” 等等。如果能列出来,说明这个方向有东西可写;如果想了 5 个就卡壳,那可能得换个方向。
🔍 差异化:在同类账号里,你凭什么被记住?
现在公众号同质化太严重了。搜 “职场干货”,能跳出上百个号,内容大同小异。你要是和别人写一样的东西,读者凭什么关注你?
差异化不是要你标新立异,而是找到一个 “别人没做,或者没做好” 的点。比如同样写职场,有人专攻 “00 后职场生存法则”,用年轻人的语言吐槽职场乱象;有人聚焦 “体制内职场技巧”,教大家怎么在规则内高效工作。
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找差异:语言风格,比如别人都写严肃干货,你用段子手的方式讲知识;呈现形式,别人都是纯文字,你多配手绘漫画或思维导图;独特视角,比如同样写考研,别人写 “考研复习计划”,你写 “二本学生如何逆袭 985 研究生”。
有个公众号叫 “阿何有话说”,早期专门写 “普通人如何通过副业月入过万”,但同类号很多。后来他调整了方向,只写 “利用碎片时间做的轻副业”,比如手机摄影接单、短视频剪辑兼职,一下子就和其他号区分开了。因为他抓住了很多人 “想赚钱但没时间” 的痛点,内容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
差异化的核心是 “聚焦”。把一个小点做深,比把一个大点做浅要有效得多。就像挖井,在一个地方挖 10 米可能出水,在 10 个地方各挖 1 米,永远喝不到水。
💰 变现模式:从定位阶段就想好 “怎么赚钱”
别等粉丝多了再想变现,从起号第一天就要把 “变现” 纳入定位考量。不同的定位,适合的变现方式完全不同。
比如知识分享类账号,适合做知识付费,像课程、电子书;测评类账号,适合接广告、做带货,因为粉丝信任你的推荐;而情感咨询类账号,可以直接推出一对一咨询服务。
举个例子,有个号叫 “职场学姐说”,定位是 “帮助应届生搞定求职问题”。她的变现路径很清晰:先免费分享简历模板、面试技巧,吸引粉丝;粉丝到一定数量后,推出 “1 对 1 简历修改” 服务,99 元一次;接着开发 “应届生求职全流程课程”,售价 299 元;后期还和一些招聘平台合作,推荐成功入职就有佣金。
你看,她的每一步变现都和定位紧密相关。如果她当初定位成 “职场人的吃喝玩乐”,想做这些变现就难多了。
变现模式要和你的内容能力匹配。如果你不擅长讲课,就别勉强做课程,可以先从接广告或带货开始;如果你怕和人打交道,一对一咨询可能就不适合你。别羡慕别人 “月入 10 万”,选一个你能操作的,哪怕刚开始每月赚几百,也比迟迟无法变现强。
🚀 冷启动:用 “精准内容” 快速激活第一批粉丝
定位好了,内容也准备好了,接下来是冷启动。很多人卡在 “没人看” 这一步,其实冷启动的关键不是 “让多少人看到”,而是 “让对的人看到”。
第一批粉丝最好从身边人入手。把公众号转发到朋友圈,附上一句 “这个号专门分享 XXX,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困扰,欢迎关注”。别不好意思,真正对你内容感兴趣的人,不会觉得你在打扰他。
但光靠朋友圈不够,得去目标受众聚集的地方引流。比如你做的是 “考研干货” 号,就去知乎回答考研相关的问题,在结尾自然地引导 “更多复习规划可以看我公众号”;你做的是 “宠物养护” 号,就去豆瓣宠物小组分享经验,偶尔提一句 “我整理了份《猫咪常见疾病处理手册》,公众号回复 XXX 就能领”。
这里有个技巧:先做 1-2 篇 “爆款潜力” 的内容再去引流。什么是爆款潜力?就是那种 “目标受众一看就想转发” 的内容,比如 “30 天搞定考研英语阅读的 5 个实战技巧(附真题案例)”“新手养猫必看:这 10 个错误千万别犯(我家猫因此进了 3 次医院)”。
这些内容要有具体方法、有痛点解决、有情感共鸣。当别人看到这样的内容,才会觉得 “这个号有价值”,愿意关注。冷启动阶段,粉丝不在多,在精。有 100 个真正认可你定位的粉丝,比 1000 个随便关注的粉丝有用得多。
⚠️ 避坑指南:这些定位误区,新手 90% 都会踩
最后,说说定位时最容易犯的几个错误,帮你少走弯路。
第一个误区:频繁换定位。有人写了半个月职场内容,发现没爆款,就换成美食;又写了半个月,觉得涨粉慢,再换成情感。结果就是,粉丝越来越困惑,平台也不知道该把你的内容推给谁。定位不是不能调整,但至少要坚持 3 个月再看效果,除非数据差到离谱。
第二个误区:过度追求 “高大上”。别总想着 “我要做一个影响 10 万人的号”,普通人起号,先瞄准 “影响 1000 个精准用户” 更实际。把这 1000 人服务好,他们自然会帮你转发,粉丝会慢慢涨起来的。
第三个误区:忽略 “个人特色”。同样是写育儿,有人用幽默的语言,有人用严谨的科普,有人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你的个人特色,就是最好的差异化。别想着模仿别人,你怎么说话,就怎么写文章,真实的东西最有感染力。
比如有个妈妈号,作者说话带点东北口音,写文章也经常用 “咱就是说”“咋整啊” 这样的词,反而比那些 “精致育儿” 的号更受欢迎,粉丝说 “看她的文章就像在和邻居唠嗑,特别亲切”。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