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朋友,估计都听过一句话:“起号先定位,定位定生死”。这话真不是夸张。见过太多人兴冲冲开号,写了仨月就停更,要么是没内容可写,要么是写了没人看,更别说变现了。问题多半出在定位上。今天就掰扯掰扯,个人做公众号,到底该怎么找到那个既能让你写得下去,又能赚到钱的定位。
🎯 定位不是拍脑袋,是给账号画 “人设”
公众号的定位,说白了就是给你的账号定个 “人设”。这个 “人设” 得明确告诉读者:你是谁?能给我带来什么价值?我为什么要一直关注你?
有人可能觉得,定位太死板会限制发挥。但你想想,读者刷公众号的时候,注意力就那么点。如果你的账号今天发育儿心得,明天聊股票分析,后天又晒旅游照片,读者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是干嘛的。别说变现了,能留住粉丝都难。
定位清晰的账号,粉丝粘性至少比模糊定位的高 30%。我之前有个朋友,一开始做美食号,今天发家常菜,明天发米其林餐厅测评,粉丝涨得慢不说,接广告都没人找。后来他把定位改成 “上班族快手晚餐”,专门教大家 30 分钟搞定一顿饭,粉丝量三个月翻了倍,厨具品牌的广告也找上门了。
所以说,定位不是框住你,而是帮你聚焦。聚焦了,你的内容才有穿透力,才能让目标用户一眼就觉得 “这号懂我”。
🔍 从自己出发,找 “能打” 的优势
很多人找定位,总想着追热点、赶风口。别人做情感号火了,就跟着写情感;别人做财经号赚钱了,又转头写财经。结果呢?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自己写得累,读者也不爱看。
真正能长久的定位,一定是和你自身绑定的。怎么找?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你有什么 “硬技能”?比如会 PS、会剪辑、会做 PPT,这些技能本身就有市场需求。有个读者之前是公司的设计,下班没事干开了个公众号,专门教新手做海报,用的都是他工作中总结的小技巧,特别实用,现在光靠课程分销每个月就有大几千收入。
第二,你有什么 “软经验”?不一定是多牛的成就,生活里的积累也行。比如宝妈带娃踩过的坑、租房族装修的省钱技巧、考研党上岸的复习方法。这些经验虽然小众,但精准对应某类人群的需求,很容易建立信任。
第三,你愿意为这件事投入多少热情?持续创作很考验耐力,要是选了个自己压根不喜欢的领域,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我认识个博主,痴迷多肉植物,家里阳台摆了上百盆,她的公众号就分享多肉养护知识,哪怕一开始粉丝少,她也写得津津有味,现在成了多肉圈的小 KOL,卖多肉花盆都能月入过万。
别觉得自己的优势太小不值一提。再小的优势,只要能解决一部分人的问题,就有做起来的可能。关键是这个优势得是你 “自带” 的,不是硬学来的。硬学的东西,你很难比专业人士做得好,更难长期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 盯着用户,看市场 “缺什么”
光有自己的优势还不够,得看看市场买不买账。不然就成了自说自话,写得再好也没人看。
怎么判断市场有没有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 “蹲点”。
看同类公众号。搜一搜和你想做的领域相关的账号,看看它们的阅读量、留言区互动怎么样。如果头部账号的阅读量都只有几百,说明这个领域可能太冷门;如果全是百万大号,新人进去很难突围。最好的是那种 “有一定体量的账号,但内容还有提升空间” 的领域。比如职场号很多,但专门针对 “00 后职场新人” 的账号就少,有人抓住这个细分点,教年轻人怎么和领导沟通、怎么拒绝不合理要求,很快就做起来了。
看搜索数据。用微信指数、百度指数查查相关关键词的热度,比如你想做 “减脂餐”,就搜 “减脂餐做法”“上班族减脂餐”,看看搜索量怎么样,有没有季节性波动。搜索量稳定上升的,说明需求在增长。
看用户痛点。去知乎、小红书、豆瓣的相关小组逛逛,看看大家都在问什么问题。比如在育儿论坛里,很多妈妈问 “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如果你擅长做儿童餐,这不就是现成的内容方向吗?解决这些 “高频提问” 的内容,天然就容易获得关注。
还有个小技巧,关注那些 “抱怨”。用户的抱怨里藏着需求。比如有人抱怨 “网购总踩坑”,说明需要靠谱的好物测评;有人抱怨 “周末不知道去哪玩”,说明需要本地游玩攻略。能解决这些抱怨的定位,就有市场。
记住,好的定位,是 “你的优势” 和 “用户需求” 的交叉点。既发挥了你的长处,又能满足别人的需要,这样的定位才立得住。
📝 想清楚 “写多久”,定位要能 “续杯”
持续创作是公众号的生命线。很多人一开始定位很美好,写了一两个月就卡壳了,因为没东西可写了。这就是没考虑 “内容可持续性”。
怎么判断一个定位能不能长期写下去?可以试着列个 “内容清单”。如果一开始就能列出 30 个以上的选题,而且这些选题还能延伸出更多子话题,说明这个定位有足够的内容可以挖。
比如做 “职场沟通” 这个定位,能写的就很多:和领导汇报的技巧、和同事协作的分寸、拒绝加班的话术、跨部门沟通的雷区…… 每个点都能展开写,还能结合具体案例,根本不愁没内容。
但如果是 “冷门历史知识” 这种定位,可能一开始能写几篇,但写着写着就会发现,能挖掘的素材越来越少,读者也容易审美疲劳。除非你是专业研究这个的,有源源不断的新发现,否则很难持续。
还要考虑你的 “知识储备更新速度”。如果定位的领域更新很快,比如互联网行业动态、数码产品测评,你就得不断学习新东西,不然写出来的内容会过时。要是你没精力跟上这些变化,就别选这类定位。
选定位的时候,把 “能不能写一年” 作为标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哪怕这个定位看起来再赚钱,也别碰。
💰 绑定变现,定位要 “能生钱”
做公众号,没人不想变现。但变现不是等粉丝多了再考虑,从定位的时候就得想清楚。不同的定位,变现路径天差地别。
先看看常见的变现方式和定位怎么搭:
广告变现,适合粉丝精准、互动率高的账号。比如美妆号接护肤品广告,母婴号接奶粉广告。这种定位要注意 “垂直度”,粉丝越精准,广告报价越高。
电商变现,适合有 “带货属性” 的定位。比如美食号卖食材、家居号卖生活用品、穿搭号卖衣服。这种定位要考虑 “选品难度”,别选那些售后麻烦、利润低的品类。
知识付费,适合有 “专业门槛” 的定位。比如考研辅导、编程教学、心理咨询。这种定位要突出 “权威性”,你得让读者相信你能教给他们真东西。
服务变现,适合能提供 “个性化服务” 的定位。比如设计号接海报定制、文案号接软文代写、法律咨询号接案件咨询。这种定位要考虑 “时间成本”,个人精力有限,别选那些耗时又不赚钱的服务。
举个例子,同样是做 “健身” 定位,有人做 “健身知识科普”,靠广告和课程分销变现;有人做 “健身餐教程”,靠卖健身餐食材变现;有人做 “一对一健身指导”,靠服务变现。不同的变现方式,决定了内容侧重点不一样。
定位的时候,先想清楚你更擅长哪种变现方式,然后让定位往这个方向靠。别等粉丝做起来了才发现,自己的定位根本不适合变现,那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 避开这些定位 “坑”
最后,说几个定位时容易踩的坑,帮你少走弯路。
别贪大求全。有人想做 “生活号”,既写美食又写旅行,还写情感,觉得这样能吸引更多粉丝。其实恰恰相反,范围越广,越难让粉丝记住你。不如聚焦在 “一线城市周末小众玩法” 这种细分领域,反而更容易做出特色。
别盲目追热点。热点领域竞争激烈,而且变化快。比如前两年的 “教培转型”“直播带货”,很多人跟风做相关定位,现在热度降了,账号也就废了。除非你能在热点里找到 “不变的需求”,否则别轻易碰。
别忽略 “差异化”。同一个领域,定位相似的账号太多了,你得找出自己的 “不一样”。比如都是做 “家常菜”,别人教做法,你可以教 “上班族 10 分钟快手菜”;别人教技巧,你可以教 “新手最容易犯的 5 个错”。这点差异,可能就是你突围的关键。
还有,别太纠结 “完美定位”。很多人迟迟不开号,就是觉得定位还不够好。其实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开始可以先试错,发几篇文章看看粉丝反应,再慢慢调整。哪怕一开始定位偏了,只要及时修正,也能做起来。
公众号起号,定位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找对了定位,后面的内容创作、粉丝增长、变现都能顺理成章。记住,好的定位,一定是 “你擅长的”“用户需要的”“能持续写的”“能变现的” 这几个点的结合。别着急,花点时间想清楚,比盲目开号写三个月强得多。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