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懂用户到底要啥
做基金科普和测评,首先得知道看你公众号的人是谁。是刚接触基金的小白,还是有过一些投资经验但想更深入了解的人?小白可能连基金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他们最想知道 “基金是什么”“怎么买”“会不会赔光”;而有经验的用户可能更关心 “这只基金最近业绩下滑是怎么回事”“基金经理换了影响大不大”。
可以在公众号里搞个小调查,问问大家平时最困惑的基金问题是什么,或者看看后台留言,统计一下高频出现的疑问。比如很多小白会问 “买基金和存银行有啥区别”,这就是很好的科普切入点。别一上来就讲复杂的术语,先从用户的实际困惑出发,他们才会愿意看。
还要考虑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些人能接受高风险高收益,有些人只想稳一点。在写测评的时候,得把基金的风险点说清楚,并且提醒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别盲目跟风。比如测评一只股票型基金,就得强调它波动大,适合能承受亏损的用户,而不是只说它过去赚了多少。
📚科普内容要接地气,别玩虚的
基金里的专业术语特别多,像什么 “夏普比率”“阿尔法系数”,直接扔给用户,他们肯定看不下去。得把这些词翻译成大白话。比如解释 “夏普比率”,可以说 “这就像衡量一只基金,在承担一定风险的情况下,能多赚多少钱。这个数越高,说明基金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上做得越好”。
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类比。比如把基金比作 “多人合伙做生意”,大家把钱凑起来,交给一个懂行的人(基金经理)去投资,赚了钱大家分,亏了也一起承担。这样一比喻,基金的运作原理就好理解多了。
科普内容要有层次感,从基础到进阶慢慢来。先讲清楚基金的种类,比如股票基金、债券基金、混合基金的区别,再讲怎么看基金的业绩走势图,然后讲怎么分析基金持仓。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每次只讲一个知识点,让用户循序渐进地吸收。比如这周讲 “什么是指数基金”,下周讲 “指数基金怎么选”,一步步来。
🔍测评得有自己的一套标准,不能瞎吹
测评基金不能只看收益率,这是很多新手容易掉的坑。有些基金短期内收益很高,但风险也极大,可能下个月就跌得很惨。得建立一套自己的测评体系,从多个维度去分析。
可以看看基金的长期业绩,比如近 1 年、近 3 年、近 5 年的表现,而不只是看最近一个月的。还要看它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比如牛市的时候涨得怎么样,熊市的时候跌得是不是比同类基金少。这能看出基金的稳定性。
基金经理也很关键。要看看他的从业年限,管理这只基金多久了,之前管理过的基金业绩如何。如果一个基金经理频繁跳槽,或者管理这只基金才几个月,那就要谨慎了。还可以看看他的投资风格,是喜欢追热点,还是更注重价值投资,这会影响基金的走势。
基金的持仓情况也得分析。看看它主要买了哪些股票、债券,行业分布怎么样。如果一只基金重仓了某个近期不太景气的行业,那就要提醒用户注意相关风险。同时,持仓集中度也很重要,过于集中在少数几只股票上,风险会比较高。
✨内容要有点意思,别干巴巴的
谁都不想看一篇像说明书一样的文章。可以在科普和测评里加点小故事或者热点事件。比如讲债券基金的时候,可以提一下最近某只债券违约对相关基金的影响,这样用户会觉得更贴近现实。
语言风格可以轻松一点,偶尔用点网络流行语,但别太夸张。比如测评一只表现不好的基金,可以说 “这只基金最近有点‘水土不服’啊”,比严肃地说 “该基金近期业绩表现不佳” 更让人容易接受。
还可以做一些对比类的内容。比如把两只同类型的热门基金放在一起,从业绩、风险、基金经理等方面一一对比,告诉用户它们各自的优缺点。这样用户看起来更直观,也更容易做出选择。
🤝多和用户互动,知道他们在想啥
文章写完别就完事了,要多看看评论区。用户会在评论里提各种问题,比如 “我适合买这只基金吗”“什么时候卖比较好”。及时回复这些问题,不仅能帮到用户,还能让他们觉得你很靠谱,增加对公众号的信任感。
可以定期搞一些直播或者问答活动,让用户直接和你交流。在直播里,可以现场解答用户的疑问,还能根据大家的反馈调整之后的内容方向。比如很多用户对基金定投感兴趣,那就可以专门做一期关于定投的科普和测评。
鼓励用户分享自己的投资经历,不管是赚钱的还是赔钱的。这些真实的案例能让其他用户学到经验教训,也能让你的公众号内容更丰富。不过要提醒用户,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投资还是要理性。
📈做好内容分发,让更多人看到
除了在公众号本身发布内容,还可以把内容分发到其他平台,比如小红书、微博等。但要注意不同平台的用户喜好不一样,比如小红书的用户更喜欢图文并茂、风格活泼的内容,那就可以把公众号里的内容改编一下再发。
标题很重要,得能吸引人点进来。可以用一些疑问式的标题,比如 “这只爆款基金到底能不能买?看完这篇再决定”,或者突出利益点,比如 “学会这招,选基金不再踩坑”。但标题不能夸大其词,不然用户点进来发现内容不符,会很失望。
可以做一些系列内容,比如 “基金小白入门指南”“每周基金测评精选”。系列内容能让用户养成定期看你公众号的习惯,增加粘性。而且系列内容更容易形成口碑,用户会推荐给身边的人。
最后再强调一句,做基金科普和测评,核心是帮用户解决问题,让他们能明明白白投资。别为了吸引眼球瞎推荐,也别把复杂的东西说得太简单,实事求是最重要。 只有这样,用户才会相信你,你的公众号才能长久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