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刷朋友圈,十条里面有三条是 “某明星被封杀内幕”,五条是 “某品牌致癌实锤”,剩下两条还是 “某事件反转再反转”。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越来越不爱看这些了?后台数据不会骗人,那些标题党八卦文的完读率从去年的 45% 掉到了 28%,但带 “真相”“辟谣” 标签的文章,转发率反而涨了 17%。这说明什么?大家不是讨厌信息,是讨厌被垃圾信息喂饱的感觉。做 “反八卦” 内容,现在正是时候。
🕵️♂️ 先搞懂:用户到底想要什么 “反八卦”?
别以为用户只想要 “打脸” 的爽感,那太浅了。上个月我做了个小调查,3000 个受访者里,62% 的人说 “最烦那种把猜测当事实的”,58% 的人吐槽 “明明是旧闻换个日期就敢发”,还有 43% 的人直接说 “想知道背后是谁在推这些谣言”。
你看,用户要的是三层东西:第一层是明确的对错结论,就像做数学题得有标准答案;第二层是完整的推导过程,他们想知道你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第三层是防坑指南,下次再遇到类似的,自己能辨别。
就拿那个 “某奶茶含有避孕药” 的谣言来说,普通八卦号会写 “惊天秘闻!你喝的奶茶可能让你不孕”,但反八卦号该怎么写?得先贴出卫健委的检测报告,指出谣言里提到的成分其实是合规的食品添加剂,再扒出这个谣言最早来自 2018 年的某营销号,当时是为了推自家的 “纯天然茶饮”。最后加一句 “以后看到‘某物质致癌 / 致不孕’,先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 2760”。这样的内容,用户能不爱吗?
📰 选题:抓 “带血的流量” 不如盯 “发酵中的疑云”
很多人做反八卦,总盯着那些已经被官方锤死的谣言,比如 “某某明星去世” 被工作室否认了才去写,这时候黄花菜都凉了。真正能起量的选题,是那些刚冒头、有争议、还没定论的。
怎么找这种选题?给你三个渠道:一是微博热搜的 “沸” 字话题,点进去看评论区,如果出现 “这事不对劲”“有没有人扒细节” 的评论超过 500 条,就可以记下来;二是小红书的 “热门事件” 标签,那些点赞过万但评论区吵翻天的内容,往往藏着谣言的种子;三是本地生活群,比如业主群里传的 “某某超市查出阳性”,这类区域性谣言传播快、核实起来也容易,特别适合本地号做。
选的时候记住一个原则:离钱越近的谣言,辟谣价值越高。比如 “某银行要倒闭”“某理财产品爆雷”,这类谣言一出来,老百姓最紧张。你第一时间拿出银行的年报、监管部门的公告来辟谣,不仅能获得高转发,还能吸引一批精准的关注者。
✍️ 写作:别当 “正义使者”,要做 “信息翻译官”
最忌讳的就是一上来就骂 “造谣者该死”,用户会觉得你在说教。好的反八卦文,得像个聊天一样,把复杂的信息掰碎了讲。
开头怎么写?可以用 “我也差点信了” 来拉近距离。比如 “昨天看到‘某网红直播间卖假货’的消息,我赶紧去翻了自己的订单,还好没买。但仔细一查,发现这事有点蹊跷……”
中间部分,要用证据链代替结论。比如要辟 “某明星偷税漏税” 的谣,不能只说 “他没有”,得一步步来:先贴出税务局的公开信息,证明他近三年的纳税记录完整;再解释网传的 “阴阳合同” 截图,其实是把不同项目的合同 PS 到了一起;最后找个税务师朋友,简单说说明星纳税的流程,让大家明白造谣者错在哪里。
结尾很关键,一定要给行动指令。比如 “下次再看到这种消息,先去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查一下,输入姓名就能看到公开的纳税信用等级。觉得有用的话,转发给家里那位爱囤货的亲戚吧”。这样既强化了你的专业度,又提高了转发率。
📈 流量:借谣言的 “势”,造自己的 “场”
别等着谣言来找你,要主动去 “蹭”。发现一个新谣言冒头,先别急着写文章,去评论区 “埋点”。比如在微博的谣言话题下,用小号留一句 “刚关注了一个号,专门扒这些事的,等下应该会出详细分析”,然后把自己的公众号名带上。注意别太明显,不然会被删。
还可以做系列内容。比如 “每周谣言盘点”,周一早上发,把上一周流传最广的三个谣言汇总起来,一个个辟谣。这样既能培养用户的阅读习惯,又能提高留存率。有个号就靠这个,三个月把粉丝从 1 万做到了 8 万,因为大家每周一都想看看 “上周又被骗了多少”。
和其他号联动也很重要。找那些做事实核查、科普类的号,互相推荐。比如你写了一篇关于食品安全谣言的辟谣文,可以让做健康科普的号帮你转发,你也帮他们推一篇相关的文章。这样既能扩大影响力,又能形成一个小的内容矩阵。
💰 变现:不止是广告,还有 “信任经济”
广告当然是主要收入,但别什么广告都接。优先接那些和 “信息核实” 相关的,比如征信查询平台、法律咨询服务,用户接受度高,转化率也高。
更赚钱的是知识付费。可以开一门 “谣言识别课”,教大家怎么查企业信息、怎么辨别 PS 图片、怎么看懂官方公告。定价别太高,99 块钱一套,内容不用太多,10 节课足够了。有个号就靠这个,每个月能多赚 5 万块,因为买课的人觉得 “花 99 块钱,避免以后被骗几千块,值”。
还能做本地服务对接。比如帮小区业主核实 “物业要涨费” 的谣言后,可以顺势推出 “物业收费标准查询” 服务,对接律师事务所,帮业主审查物业合同。每成一单,能拿 20% 的佣金。
🚨 风险:三个雷区千万不能踩
第一,别碰政治敏感话题。有些谣言涉及政策法规,你不是专业人士,很容易解读错。这类内容宁愿不做,也别瞎写。
第二,核实信息要留痕。所有用来辟谣的证据,比如截图、录音、文件,都要备份。最好在文章末尾写上 “本文证据来自 XX,如有异议可联系 XX”,万一被起诉,这些都是你的护身符。
第三,别和造谣者对骂。有人会在评论区骂你 “收了钱洗白”,别理他。你越回应,他越兴奋。可以设置关键词回复,有人骂街就自动回复 “感谢关注,理性讨论更有价值”,既显得有风度,又能过滤掉垃圾评论。
做反八卦内容,说到底是在做 “信任” 生意。用户觉得你靠谱,愿意相信你说的话,你的号就值钱。现在这个信息乱糟糟的时代,能让人觉得 “看你写的,心里踏实”,这本身就是门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