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用 ChatGPT 做中文润色的时候,到底指令写多少字才合适?其实这问题没标准答案,但里面门道不少。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怎么写指令才能让 ChatGPT 的润色效果炸裂,还附赠几个实测好用的示例。
📝 指令字数不是关键,信息密度才是王道
很多人觉得指令越长越好,恨不得把自己的写作心路历程全塞进去。但我实测下来,ChatGPT 对冗余信息的过滤能力其实一般,太多废话反而会让它抓不住重点。
比如说,你写 “我这篇文章是昨天晚上熬夜写的,当时脑子有点乱,现在想让你帮忙润色一下,让它读起来更通顺,最好能有点文采,因为这是要发给客户看的”,这种指令就太啰嗦了。真正有用的信息就三个:润色目标是通顺、增加文采、面向客户。
那是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试过只发 “润色” 两个字的,结果 ChatGPT 就简单改了几个错别字,跟没改一样。所以关键是把核心需求说清楚,字数控制在 30-150 字之间比较稳妥,既能把要求讲明白,又不会让 AI 信息过载。
举个直观的例子,同样是润色一篇产品介绍文案,差的指令可能是 “帮我润色一下这篇东西”;好的指令则是 “这是面向年轻女性的护肤品文案,请润色得更有画面感,突出‘天然无刺激’的卖点,语气要亲切像闺蜜聊天,避免用专业术语”。你看,后者字数多不了多少,但效果天差地别。
🔍 高效指令必须包含的 4 个核心要素
想让 ChatGPT 的润色效果达到预期,指令里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少一个都可能翻车。
第一个是明确润色目标。你到底想让文字变成什么样?是更正式还是更口语?是要简洁明了还是要生动形象?比如 “把这段工作总结改得更简洁,去掉废话” 就比 “润色工作总结” 强 10 倍。我之前帮朋友改演讲稿,明确说要 “有感染力,能带动现场气氛,每段结尾加个小互动”,出来的效果比模糊指令好太多。
第二个是受众特征。同样的内容,给老板看和给学生看,润色方向完全不同。记得有次帮人润色育儿文章,指令里提了 “读者是 3-6 岁孩子的妈妈,关注安全性和实用性”,ChatGPT 直接把里面的专业术语都换成了大白话,还加了不少场景化描述,这就是受众信息的作用。
第三个是原文用途。是发朋友圈、写报告还是做短视频脚本?用途不同,润色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短视频文案需要短句多、有节奏感,还得带点钩子;而学术论文润色则要严谨规范,逻辑清晰。之前试过把一篇游记改成小红书文案,指令里注明 “用于小红书分享,要突出‘小众宝藏地’的感觉,加几个 emoji”,出来的效果完全符合平台调性。
第四个是禁忌要求。有些词或表达方式你特别不想要,一定要在指令里说清楚。比如 “不要用网络流行语”“避免出现‘绝对’‘最好’这类词”,提前说清楚,能省去很多返工的麻烦。有次帮客户润色招商文案,对方明确说不能提竞品,我在指令里加上这条后,ChatGPT 果然完美避开了所有敏感点。
💡 3 种常见场景的指令模板(实测有效)
不同的写作场景,指令的侧重点也不一样。这几个模板是我用了几十次总结出来的,直接套用成功率超高。
场景一:日常文案润色(朋友圈、社群分享等)
“这是我发朋友圈的旅行感悟,帮我润色得更有画面感,语气轻松点,带点小幽默,别太矫情。重点突出海边日落的美和当时的心情,字数控制在 200 字以内。”
“这是我发朋友圈的旅行感悟,帮我润色得更有画面感,语气轻松点,带点小幽默,别太矫情。重点突出海边日落的美和当时的心情,字数控制在 200 字以内。”
上次用这个模板润色朋友的旅行文字,原文干巴巴的 “今天看了日落,很美”,ChatGPT 直接改成 “蹲到了海边的橘子海日落!浪花把夕阳碎成金片,脚边的沙子还带着白天的温度 —— 原来浪漫真的会具象化,手机拍不出万分之一的美”,是不是瞬间有那味儿了?
场景二:正式文稿润色(报告、邮件等)
“这是给客户的项目进度邮件,请润色得更专业严谨,逻辑更清晰,把数据部分突出显示,语气要客气但不卑微。注意不要夸大成果,客观反映目前的进展和下一步计划。”
“这是给客户的项目进度邮件,请润色得更专业严谨,逻辑更清晰,把数据部分突出显示,语气要客气但不卑微。注意不要夸大成果,客观反映目前的进展和下一步计划。”
之前帮同事改项目邮件,加了这些指令后,ChatGPT 不仅调整了语序让逻辑更顺,还把关键数据用加粗的方式突出,连结尾的客套话都改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尊重又不失专业度。
场景三:创作类润色(散文、故事等)
“这是一篇关于老北京胡同的散文,想让你帮忙润色得更有烟火气,多加点细节描写,比如胡同里的声音、气味,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适当用点比喻,但别太华丽,保持朴实的文风。”
“这是一篇关于老北京胡同的散文,想让你帮忙润色得更有烟火气,多加点细节描写,比如胡同里的声音、气味,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可以适当用点比喻,但别太华丽,保持朴实的文风。”
有个写自媒体的朋友用了这个模板,原文里 “胡同里很热闹” 被扩写成 “胡同里的热闹是有层次的 —— 早点摊的吆喝声刚落,隔壁大爷的鸟叫声就接了上来,混着晾在院里的衣服上洗衣粉的清香,还有远处修车铺叮叮当当的敲打声,这才是老北京的早晨”,评论区都说 “太有画面感了”。
🚫 这些指令雷区千万别踩
踩过几次坑之后,我总结出这些绝对不能犯的错误,谁犯谁后悔。
第一个是不提原文风格。如果你希望保留原文的个人风格,一定要在指令里说。之前有个作者朋友,自己文风很犀利,结果没说清楚,ChatGPT 把他的文章改得温温吞吞,差点没气死他。后来加上 “保留原文犀利的语气,只修正语病和调整语序”,效果就对了。
第二个是同时提太多矛盾的要求。比如 “既要特别正式,又要很口语化”“既要简洁,又要详细”,这种互相矛盾的要求,ChatGPT 根本处理不了,最后只能给你一个四不像的结果。有次帮人改文案就遇到这情况,客户又要 “高端大气” 又要 “接地气”,改了三次都不满意,最后精简成 “用通俗的话讲高端产品的优势” 才搞定。
第三个是不给参考示例。如果你有特别喜欢的风格,最好给一段示例让 ChatGPT 参考。我之前帮人润色古风文案,对方说想要 “像《红楼梦》里的描写那样细腻”,我直接找了一段原文当示例,出来的润色效果简直惊艳,连客户都夸 “有那股子韵味了”。
第四个是忘记设定字数范围。有时候需要严格控制字数,比如公众号标题、短视频文案,这时候一定要说清楚。有次帮人改小红书标题,没说字数,结果 ChatGPT 写了个 30 多字的长标题,根本不适合平台,后来加上 “控制在 15 字以内,带个话题标签”,一下子就搞定了。
📈 3 个提升润色效果的小技巧
这些都是我实战中摸索出来的小窍门,简单但特别管用。
第一个是分步骤润色。如果原文问题比较多,可以让 ChatGPT 分步处理。比如先让它 “修正所有语病和错别字”,再让它 “调整语序让逻辑更顺”,最后让它 “增加细节描写”。这种分步指令比一次性说 “全面润色” 效果好太多,尤其是处理长文的时候,亲测效率能提升 40%。
第二个是用对比的方式提要求。比如 “把这段文字改得比原文更活泼,但不要像小孩子说话”“比原文更简洁,但不要丢失关键信息”,这种对比能让 ChatGPT 更精准地把握尺度。上次帮人改产品介绍,用了 “比原文更专业,但比说明书更易懂”,出来的效果刚刚好,既显得专业又不晦涩。
第三个是及时反馈调整。如果第一次润色不满意,别直接放弃,告诉 ChatGPT 哪里不好。比如 “刚才的润色太书面化了,能不能更口语一点”“这段的重点没突出,再强调一下‘限时优惠’这个点”,一般调整 1-2 次就能达到理想效果。我有次改演讲稿,第一次出来太严肃,反馈后改成 “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立马就对味了。
其实用 ChatGPT 做中文润色,核心不是字数多少,而是能不能让 AI 准确 get 到你的点。记住,好的指令就像给 AI 画了张清晰的地图,它能顺着路直接找到你想去的地方;差的指令则像一团乱麻,AI 只能瞎转悠。
最后再强调一句,指令的关键是 “精准” 而不是 “多少”,把核心需求说清楚,比写一篇小作文有用得多。下次再用 ChatGPT 润色,不妨试试今天说的这些方法,保证效果让你惊喜。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