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这事儿,新手最容易踩的坑就是上来就闷头找对标。刷到这个号做得火,抄一点;看到那个号数据好,又学一点。折腾半天,自己的号搞得四不像,用户看着懵,自己也越做越迷茫。
真不是吓唬人,找对标账号的前提,一定是先把自己的内容定位钉死。就像盖房子得先打地基,地基不稳,上面盖得再花哨也白搭。你连自己要做什么都没想明白,盯着别人的号学,学到的不过是皮毛,内核根本抓不住。
🎯 内容定位是公众号的 “身份证”,模糊不得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本质是因为 “你有用”。这个 “用” 可能是能学到知识,可能是能解决问题,也可能是能带来情绪价值。但如果你的内容今天讲职场,明天聊育儿,后天又发美食,用户根本记不住你到底是干嘛的。
我见过一个新手,刚开始想做 “生活方式” 号,听起来挺宽泛吧?结果今天发家居收纳,明天写旅行攻略,后天又扯护肤技巧。三个月下来,粉丝涨得还没掉得多。后来他把定位缩到 “租房党家居改造”,专门给城市租房的年轻人讲怎么花小钱改出租屋,粉丝反而蹭蹭涨。
定位越具体,用户越容易对你产生 “专属感”。比如同样是做美食,“上班族快手晚餐” 就比 “美食分享” 更清晰;同样是聊情感,“30 + 女性婚姻经营” 就比 “情感咨询” 更聚焦。用户一看就知道,“哦,这个号就是为我这种人准备的”,关注的概率自然就高。
而且,定位清晰了,你自己写内容也省力。不用每天纠结 “今天发什么”,围绕一个核心领域深耕,素材越攒越多,写起来也越来越顺。
🔍 怎么明确内容定位?从 “三个自问” 开始
第一个问题:我到底擅长什么? 别跟我说 “我啥都懂一点”,那等于啥都不精。你是对美妆成分研究得透透的,还是能把复杂的法律知识讲得通俗易懂?是擅长拆解电影彩蛋,还是能把家常菜做出花来?
拿我一个朋友来说,她以前是做 HR 的,辞职后想做公众号。一开始想做 “女性成长”,写了几篇泛泛而谈的文章,数据很差。后来她转念一想,自己最擅长的是职场人际关系和简历优化,干脆把定位改成 “职场新人避坑指南”,专门讲试用期怎么表现、同事甩锅怎么办、简历怎么写才能过筛。结果呢?很多刚毕业的学生追着看,现在粉丝都过万了。
第二个问题:我想吸引什么样的人? 别告诉我 “所有人都喜欢”,那是不可能的。你得画个像:年龄大概在哪个范围?是学生还是上班族?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痛点?比如宝妈群体可能关心孩子辅食、早教;刚入职的年轻人可能焦虑升职加薪、职业规划。
第三个问题:我能提供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东西? 现在公众号同质化太严重了。同样讲减肥,有人靠营养师背景讲科学饮食,有人靠自己从 140 斤减到 90 斤的经历讲实战经验,还有人专门教懒人在家就能做的运动。你得找到自己的 “差异化”,哪怕只是 “更接地气”“更新频率更高”,也算一个亮点。
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你的内容定位基本就有谱了。比如 “25 - 35 岁职场女性的穿搭干货,每天 5 分钟教你用基础款穿出高级感”,这样的定位就具体到能让人眼前一亮。
🚫 定位模糊的三大恶果,新手一定要避开
最直接的就是用户留不住。我后台见过一个号,粉丝来了又走,平均停留时间不到 10 秒。点开一看,内容从 “如何备考公务员” 跳到 “猫咪生病怎么办”,再到 “周末去哪儿玩”。别说用户了,我都看懵了。用户关注你是有预期的,预期被打破,自然就取关。
然后是平台不推流。公众号虽然不像短视频平台那样完全靠算法,但系统也会根据内容标签给你匹配流量。如果你的内容今天被打上 “教育” 标签,明天被打上 “娱乐” 标签,系统都不知道该把你推给谁,自然就很难获得推荐。
更惨的是变现无门。广告商找合作,看的是你的粉丝精准度。一个定位模糊的号,就算有 1 万粉丝,可能真正对某类产品感兴趣的只有几百人。广告商花了钱没效果,下次肯定不会再来。想做电商、知识付费也是同理,用户都不知道你卖的东西和你公众号有啥关系,谁会买?
我认识个博主,早期号叫 “杂谈社”,什么都写。后来转型做 “考研英语干货”,粉丝从 2 万掉到 8 千,但留下来的都是精准用户。光是接考研机构的广告,每个月收入就比以前翻了三倍。这就是定位清晰的力量。
🎯 定位明确后,找对标账号才能 “抄作业抄到精髓”
明确了自己的定位,再去看别人的号,眼光就不一样了。以前可能只看 “这个标题好”“那个排版漂亮”,现在能看懂 “他的选题为什么能戳中这类用户”“他的内容结构是怎么贴合定位的”。
比如你定位 “0 基础学画画”,去找对标号时,就会重点看:他是怎么把复杂的绘画技巧拆解成新手能懂的步骤?他的案例是不是都从 “零基础” 出发?他怎么引导用户跟着练?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学的东西。
而且,定位清晰了,能帮你过滤掉那些 “看似相关其实不搭” 的对标。比如你想做 “职场干货”,就不用去看那些主打 “职场八卦” 的号;你想做 “亲子阅读”,就别浪费时间研究 “母婴用品测评” 的号。精力有限,得用在刀刃上。
我建议新手列个表格,把定位相关的对标号按 “内容风格”“选题方向”“互动方式” 分类整理。比如有的号擅长用故事讲干货,有的号喜欢用数据说话,有的号靠福利活动拉互动。挑两三个和自己定位最像、发展阶段接近的,重点研究他们最近 3 个月的内容,比盲目看 100 个号都有用。
💡 定位不是 “死胡同”,但调整要 “有章法”
可能有人会说,我一开始定位没那么准,能不能改?当然能,但不能瞎改。调整定位要 “小步挪”,不能 “大转弯”。
比如你原本做 “职场穿搭”,发现粉丝对 “职场礼仪” 更感兴趣,可以慢慢增加这部分内容,逐渐过渡到 “职场形象管理”,这样老粉丝能接受,新粉丝也能跟上。但要是从 “职场穿搭” 突然改成 “宠物训练”,那基本等于重新做一个号。
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看数据。哪些内容发出去,点赞、在看、留言特别多?哪些内容粉丝私下问得最多?这些都是用户在告诉你 “他们喜欢什么”。顺着这个方向微调,比自己拍脑袋决策靠谱多了。
我有个学员,一开始做 “大学生兼职”,后来发现粉丝里很多人问 “怎么选实习”,就把定位改成 “大学生实习与兼职指南”。粉丝不仅没少,增长速度反而快了,因为更精准地满足了用户需求。
🚀 最后想说:定位是起点,不是终点
明确内容定位,不是说一辈子只能写这一个领域,而是让你在起步阶段有个清晰的靶子。就像射箭,先瞄准一个点,练熟了再慢慢扩大范围。
新手做公众号,别急着求快。花一周时间琢磨清楚自己的定位,比花一个月乱找对标要有用得多。等你把定位钉死,再去研究别人的号,会发现很多以前看不懂的 “爆款逻辑”,突然就通了。
记住,你的公众号不是 “大杂烩”,而是 “专属服务区”。先想清楚给谁服务、提供什么服务,再去学别人怎么把服务做好,这条路才走得稳、走得远。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