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选题就像做菜选食材,选不好后面再怎么折腾都白费功夫。以前没 AI 的时候,光是想个选题就能耗掉大半天,翻遍热搜榜、刷遍竞品号,最后出来的东西还可能没人看。现在不一样了,AI 工具用得好,选题效率提 10 倍真不是吹的,质量还能甩以前几条街。
🤯 传统公众号选题,踩过的坑能绕地球一圈
以前做选题,第一步就是打开各种榜单,从头条热榜到行业垂直榜单,一个个往下扒。眼睛盯着屏幕看俩小时,头晕眼花是常事,最后挑出来的选题不是太泛就是太偏,根本没法用。有次为了追一个社会热点,团队三个人熬了通宵 brainstorm,结果第二天热点过气了,白忙活一场。
更烦的是选题撞车。辛辛苦苦想了个自以为新颖的角度,写完发出去才发现,至少五个同行前一天就发过类似的。读者早就看腻了,打开率低得可怜。这种时候真的想摔键盘,感觉自己像个复读机,永远在重复别人的话。
还有就是抓不准用户心思。有时候觉得某个选题特有深度,结果发出去阅读量惨不忍睹;有时候随手写个轻松的话题,反而爆了。没数据支撑的时候,全靠感觉走,就像在黑夜里摸路,走对全凭运气。
🚀 这几款 AI 工具,选题时用起来是真爽
ChatGPT 不用多说,算是 AI 里的全能选手。用它做选题有个小技巧,别只扔个 “帮我想 10 个职场类公众号选题” 这种模糊指令。你得把公众号定位、目标人群、最近想侧重的方向都说清楚。比如 “我的公众号是给刚入职的新媒体运营看的,想做一些提升工作效率的内容,帮我出 20 个具体选题,要带点实操案例的”,它给的答案会精准很多。
文心一言在中文语境理解上很有优势。特别是追国内热点的时候,让它分析某个事件的潜在选题角度,能给你拆出七八个不同的切入点。有次写关于 “年轻人副业” 的选题,它不仅给了选题方向,还顺带把每个方向下可能用到的案例、数据都列出来了,省了至少一半找资料的时间。
豆包这款 AI 工具,互动性特别好。你可以跟它一来一回地聊,不断细化选题。比如你说 “想做一篇关于考研的公众号文章”,它会先给几个大方向,你觉得某个方向可以深挖,就告诉它 “再具体说说跨专业考研怎么选专业”,它能接着给你拆出更细的选题,像在跟一个懂行的同事聊天似的。
还有专门做内容创意的 AI 工具,比如 Copy.ai。它生成的选题会更偏创意性,适合那些需要年轻化、网感化内容的公众号。之前帮一个美妆号做选题,用它生成的 “夏天油皮脱妆?这三个冷门技巧比定妆喷雾还管用”,发出去之后在小红书都小火了一把,公众号阅读量也涨了不少。
📝 用 AI 工具做选题,步骤对了效率才高
第一步,先把自己公众号的 “人设” 给 AI 讲明白。你是做职场干货的,还是情感治愈的;读者是大学生,还是宝妈;平时内容风格是严肃专业,还是活泼搞笑。这些信息越详细,AI 给的选题就越贴合你的需求。就像你去餐厅点菜,得告诉服务员你不吃辣、喜欢清淡的,人家才能给你推荐合适的菜。
然后,给 AI 喂点 “素材”。最近行业里有什么大事件?竞品号最近哪些选题爆了?你自己想侧重哪个领域?把这些信息整理好发给 AI,让它基于这些内容去发散。比如你是做科技号的,最近 AI 行业出了个新政策,就可以告诉 AI“结合最新的 AI 行业政策,给我出 5 个适合科技小白看的解读类选题”,它给的结果会更有针对性。
AI 生成一堆选题后,别直接用,先做一轮筛选。看看哪些选题跟你之前发过的重复了,哪些选题太偏门可能没人看,哪些选题角度不够新颖。筛选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数据工具,比如新榜、蝉妈妈,看看类似选题的历史表现,热度高、互动好的可以优先留着。
最后一步,给选题 “加加料”。AI 生成的选题可能比较中规中矩,你得自己再琢磨琢磨,加点个人特色或者独特观点。比如 AI 给的选题是 “职场新人如何快速适应工作”,你可以结合自己刚入职时的经历,改成 “入职 3 个月就被领导夸?我靠这三个笨办法站稳了脚”,这样更有个人色彩,读者也更愿意看。
💡 光靠 AI 还不够,这些技巧能让选题更出彩
AI 生成的选题大多是基于已有信息的整合,想要抓住那些还没火起来的 “潜力股”,得学会让 AI 帮你分析趋势。可以让 AI 结合最近半年的行业数据,预测一下接下来可能会火的方向。比如让它 “分析一下近半年母婴行业的热门话题,预测下一季度可能会火的 3 个细分领域”,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找选题,更容易抢占先机。
跟 AI 沟通的时候,别害怕 “逼问” 它。如果它给的选题你觉得不够好,就直接说 “这个选题太普通了,能不能换个更有争议性的角度”“这个方向不错,但能不能再具体到某个场景”。多跟它磨几次,它会越来越懂你的需求。就像跟同事合作,一开始可能磨合不好,多沟通几次就有默契了。
把 AI 生成的选题和用户反馈结合起来效果更好。可以定期在公众号做个小调查,问问读者想看什么内容,然后把这些反馈整理好发给 AI,让它基于这些需求去生成选题。之前有个教育号,读者反馈说想看 “如何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用 AI 生成了几个选题后,选了 “陪孩子玩这三个游戏,专注力悄悄变好了”,发出去之后留言区全是家长的感谢,互动率特别高。
🚫 避开这些坑,AI 选题才不会跑偏
别把 AI 当成万能的,它生成的选题有时候会犯常识性错误。比如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政策、数据,一定要自己去核实。之前有个财经号用 AI 生成的选题里提到某个行业的增长率,发出去之后被读者指出数据错了,虽然及时改了,但还是掉了不少粉。
AI 生成的选题可能会缺乏人情味,毕竟它只是个工具,没法完全理解人的情感和需求。所以选完题之后,一定要自己读几遍,想想这个选题能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有没有戳中他们的痛点。如果只是冷冰冰的信息堆砌,读者是不会买账的。
别依赖单一的 AI 工具,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优势,多试几个然后结合起来用。比如用 ChatGPT 生成选题方向,用文心一言细化中文表达,用 Copy.ai 增加创意性,这样出来的选题会更全面。就像做菜,光有主料不行,还得有各种调料搭配,味道才好。
用 AI 工具做公众号选题,确实能省不少事,效率提 10 倍一点不夸张。但说到底,AI 只是个辅助工具,真正能让选题质量提高的,还是你对行业的理解、对用户的洞察。把 AI 当成一个高效的 “智囊团”,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断,选出来的选题才能既受欢迎又有深度。以后做选题,别再死磕了,试试这些 AI 工具,你会发现原来做公众号可以这么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