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这行快十年了,见过太多人起号时热血沸腾,更新半年后就蔫了。问起原因,十有八九会说 “粉丝不少但变现难”。其实问题多半出在起点 —— 定位没做好。今天就掏心窝子聊聊,为什么好的定位能让变现之路越走越宽,以及普通人该怎么找到自己的黄金定位。
🎯 别小看定位,它是变现的 “地基”
很多人觉得公众号只要内容好就能火,火了自然能赚钱。这话只对了一半。内容好是必要条件,但没有精准定位,就像在沙漠里建高楼,看着热闹,风一吹就塌。
我去年见过一个美食号,今天发川菜教程,明天推日料探店,后天又聊烘焙工具。粉丝量涨到五万时,接了个火锅底料的广告,结果转化率低得离谱。老板一脸困惑,说粉丝明明都是爱吃的人啊。可他没想过,爱吃日料的人未必爱吃火锅,跟着教程学做菜的人,可能根本不会买现成底料。
反观另一个号,只做 “上班族便当”。每天教 30 分钟能做好的健康餐,粉丝不到三万时,接的微波炉饭盒广告,单篇带货 GMV 破了十万。这就是定位的魔力 ——精准定位能帮你筛选出 “有支付意愿” 的用户,而不是泛泛的 “感兴趣的人”。
更重要的是,定位清晰的号能形成 “记忆点”。用户想起某个领域,第一时间就想到你。比如提到 “职场干货” 就想到 “LinkedIn 职场洞察”,提到 “亲子阅读” 就想到 “童书妈妈”。这种心智占领,会让后续的变现动作事半功倍。
见过太多人换定位像换衣服。这个月做情感,下个月改职场,粉丝跟着晕头转向。别说变现了,能留住人就不错。定位这东西,一旦确定就别轻易动。就像开餐馆,今天川菜明天粤菜,老顾客只会觉得你不专业。
🔍 找定位的三个 “笨办法”,却比瞎琢磨管用
有人说定位要高大上,要符合趋势。我倒觉得,普通人找定位,越落地越好。分享三个我当年帮朋友起号时用过的办法,虽然看着笨,但成功率极高。
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能持续输出什么?用户愿意为什么付费?市场上还有空位吗? 这三个问题串起来,就是定位的雏形。前同事小张做职场号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做了五年 HR。她能持续输出招聘技巧、职场沟通这类内容,这是第一个条件。
然后她在豆瓣小组蹲了半个月,发现很多应届生总在问 “如何避免试用期被坑”“offer 谈判怎么提薪资”。这些问题背后,其实藏着付费意愿 —— 后来她推出的 “应届生避坑指南” 课程,上线三天就卖了两百多份。
最后一步是查竞品。她翻了三十多个职场号,发现大多讲的是中层晋升,专门针对应届生的内容很少。这就是市场空位。三个条件都满足,她的号半年就做到了五万粉,变现路径清晰得很。
还有个办法,叫 “最小化测试”。别一上来就定死方向,先写五篇不同领域的文章,发在朋友圈或小群里,看哪类反馈最好。我邻居王姐退休后想做公众号,一会儿想写养生,一会儿想写婆媳关系。我让她每种主题写三篇,结果发现她分享 “退休后如何用手机赚钱” 的文章,亲戚群里转发最多,还有人追着问细节。
现在她的号就叫 “王姐的退休钱袋子”,专门教同龄人用手机做简单兼职,比如拼多多砍价、抖音极速版赚金币这些。虽然看起来不高级,但粉丝都是精准的退休人群,接的老年手机、保健品广告,转化率高得惊人。
第三个办法更简单:跟着痛点走。你自己在哪方面踩过坑,解决了,就可以做这个领域。我一个朋友被装修公司坑过三次,后来自己研究透了装修避坑技巧。他的公众号就叫 “老周聊装修”,每篇都揭露行业黑幕,教大家怎么防骗。现在不仅接装修公司的广告(只接他筛选过的),还推出了 “装修监理服务”,一年赚的比上班时还多。
别总想着做 “大而全” 的号,那是头部玩家的事。普通人就做 “小而美”,在细分领域里当第一。比如同样是育儿号,有人专门讲 0-3 岁宝宝辅食,有人只教职场妈妈如何高效陪娃,有人聚焦单亲家庭育儿。越细分,竞争对手越少,用户越精准。
📝 定位定好了,内容怎么搭骨架?
定位是方向,内容是路径。很多人定位找对了,内容却跟不上,变现还是难。这里有个简单的框架,照着做,内容既能保住定位,又能吸引用户。
先明确你的 “核心价值” 是什么。就是用户关注你,最想得到的东西。比如 “差评” 这个号,核心价值是 “帮用户避开劣质产品”;“一条” 的核心价值是 “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你的核心价值必须在定位里体现出来,并且在每篇内容中强化。
我见过一个美妆号,定位是 “学生党平价彩妆”,但总发一些大牌测评。粉丝就留言说 “你推荐的我都买不起,关注你还有啥用?” 后来她调整策略,所有内容都围绕 “50 元以内彩妆”“百元搞定全脸妆容”,粉丝反而涨得更快,接的平价彩妆广告也越来越多。
内容结构可以按 “80% 干货 + 20% 互动” 来分配。干货是保住定位的基础,互动是增强粘性的关键。“丁香医生” 的内容里,大部分是严谨的健康科普(干货),偶尔会发一些 “你被哪些养生谣言坑过” 的互动话题,既保持了专业定位,又让用户有参与感。
还要注意 “内容垂直度”。不是说不能聊定位之外的东西,但比例一定要控制。我之前关注的一个健身号,本来专门讲徒手健身,后来总发美食探店,粉丝掉了不少。有次他发了篇 “健身党怎么吃火锅不发胖”,评论区都说 “还是聊回健身吧,看你推荐火锅有点懵”。
用户关注你,是因为你在某个领域专业。一旦偏离太多,他们就会觉得你不专注了。就像你去吃川菜馆,老板突然给你上了盘寿司,你下次可能就不来了。
另外,内容要有 “钩子”,让用户觉得 “有用”“有趣” 或者 “有共鸣”。职场号可以多讲 “有用” 的技巧,情感号可以多做 “有共鸣” 的故事,搞笑号就专注 “有趣”。我的一个朋友做宠物号,定位是 “上班族如何养宠物”,他的每篇文章都有一个明确的 “用处”:“加班晚归,如何快速安抚独自在家的猫”“租房养宠必看的 5 个注意事项”。
这样的内容,用户不仅愿意看,还愿意转发给有同样需求的朋友。粉丝增长快,变现自然水到渠成。
💰 定位决定变现模式,别等粉丝多了再想
变现不是等粉丝多了才考虑的事,定位的时候就要想清楚。不同的定位,适合的变现方式天差地别。找对了,小粉丝也能赚大钱;找错了,百万粉也可能颗粒无收。
先说广告变现,这是最常见的。但不是所有定位都适合接广告。比如情感号接母婴广告,粉丝可能不买账;但育儿号接母婴广告,就顺理成章。我一个做 “职场穿搭” 的朋友,粉丝才两万多时,接的衬衫广告,转化率比一些十万粉的号还高。因为她的粉丝都是关注职场形象的上班族,对这类产品需求明确。
电商带货的话,定位和选品必须高度匹配。“老爸评测” 能带货成功,就是因为它的定位是 “帮用户选安全的产品”,所以推荐的东西粉丝信得过。反观有些号,定位是 “极简生活”,却天天带货各种没用的小玩意,粉丝只会觉得你前后矛盾。
知识付费是这几年的热门,但对定位的要求更高。你的定位必须让用户觉得你 “有资格” 教他。比如做 “考研辅导” 的号主,自己必须有考研成功的经历;做 “副业赚钱” 的号主,最好自己有成功案例。
我认识的一个英语老师,公众号专门分享 “零基础如何学英语”。她先免费分享了半年的音标教程,粉丝涨到三万时,推出了 “30 天开口说英语” 课程,定价 99 元,一下子卖了五千多份。因为她的定位就是 “帮零基础入门”,粉丝认可她的专业度,付费意愿自然高。
还有一种变现方式是 “社群”。适合那些定位偏 “兴趣” 或 “圈子” 的公众号。比如 “徒步中国”,定位是户外徒步,他们的付费社群 “徒步俱乐部”,每年光会员费就收入不菲。会员能参加专属活动,获取独家路线,这就是社群的价值。
不管哪种变现方式,都要记住:你的定位决定了用户为什么关注你,也决定了他们为什么愿意给你钱。别贪心,什么变现方式都想尝试。聚焦一种,做到极致,比什么都做却都做不好强得多。
🚫 这些定位误区,踩一个就可能前功尽弃
说了这么多定位的好处和方法,再提醒几个容易踩的坑。这些都是我见过很多人栽过跟头的地方,避开了,能少走至少一年弯路。
最常见的是 “定位太宽泛”。有人说 “我做生活号,什么都能写”,结果就是什么都写不精。生活包含的范围太广了,美食、旅行、家居、穿搭…… 你不可能样样都擅长。不如选生活里的一个小切面,比如 “租房生活”“极简生活”“一人食生活”,反而更容易做出特色。
我之前有个学员,一开始做 “女性成长” 号,写的内容从职场到情感,从护肤到理财,杂乱无章。后来我让她聚焦 “30 + 女性职场转型”,内容一下子就有了重点,粉丝增长速度比以前快了三倍,接的课程广告也更精准。
另一个误区是 “为了变现强行改定位”。有人看到别人接广告赚钱,就跟着换内容。比如本来是做读书号的,看到美妆广告报价高,就开始发美妆内容。结果老粉丝流失,新粉丝又不信任,两头不讨好。
变现应该是定位的自然延伸,而不是反过来被变现牵着走。你是什么定位,就接什么类型的广告,卖什么类型的产品。强行跨界,只会伤害你的品牌价值。
还有人 “频繁换定位”。三个月换一个方向,粉丝根本记不住你是谁。公众号就像你的店铺,今天卖衣服,明天卖文具,后天卖食品,顾客只会觉得你不专业,不敢在你这消费。
我邻居家的孩子,做公众号一年换了四个定位,从游戏测评到动漫解说,再到校园生活,最后改做美食。现在粉丝还不到一千,更别说变现了。定位一旦确定,至少坚持一年再看效果,别急于求成。
最后一个误区是 “完全不考虑自身优势”。有人看到别人做什么火,就跟着做什么,不管自己擅不擅长。比如看到知识付费火,就去做课程;看到直播带货火,就去做电商。结果呢?自己不擅长,内容做不好,变现自然困难。
定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优势和资源。你擅长什么,有什么经验,能接触到什么资源,这些才是你定位的根基。别人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你们的优势不同,资源不同,盲目模仿只会东施效颦。
还有人 “忽视用户反馈”。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微调。但微调不等于大改,是在核心定位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内容方向。比如一个职场号,原本主要讲沟通技巧,后来发现粉丝更关心 “如何和难缠的上司相处”,就可以多写这方面的内容,但核心还是职场,没有变。
💡 定位做好了,变现是水到渠成的事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表达的就一个意思:好的定位,能让你的公众号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变现轨道上。它像一个指南针,不仅指引你内容创作的方向,也决定了你能吸引什么样的用户,以及这些用户愿意为你付出什么。
别总想着 “先做起来再说”,方向错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花一周时间好好琢磨定位,比盲目更新一个月管用得多。找到那个 “你擅长、用户需要、市场有空位” 的交叉点,把它做深做透。
记住,公众号变现的核心不是粉丝数量,而是粉丝质量和精准度。一个有清晰定位的一万粉小号,可能比一个定位模糊的十万粉大号赚钱多得多。因为前者的用户知道自己为什么关注你,也愿意为你提供的价值买单。
最后想说,定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做 “农村生活” 还是 “奢侈品测评”,不管是 “小学生作文” 还是 “老年人智能手机教学”,只要定位清晰,内容扎实,都能找到自己的变现路径。
关键是想清楚:你是谁?你能给用户带来什么?用户为什么要选择你?想明白了这三个问题,你的公众号变现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