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类:36 氪
定位精准到科技创业领域,专注为互联网从业者、创业者提供最新行业动态。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既能快速捕捉全球科技新闻,又能产出有深度的产业分析。
看内容规划,每天固定 3 次更新,早间是 “行业早报”,把凌晨到清晨的重要资讯打包推送;午间侧重 “深度报道”,剖析热点公司的商业模式;晚间则是 “创投晚报”,汇总当天融资消息。选题上紧扣 “创业”“融资”“新技术” 三个关键词,比如某家 AI 公司完成 B 轮融资,不仅报道金额,还会分析投资方背景和资金用途。
变现上走 “to B + to C” 双路线。to B 端靠企业会员,提供定制化资讯服务和行业数据库,年费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to C 端则是活动收入,每年的 “36 氪创新者峰会” 能吸引上百位行业大佬,门票和赞助费是重要来源。这种模式的核心是用免费内容圈住精准用户,再通过高价值服务变现。
📱生活方式类:一条
定位 “都市中产的品质生活指南”,瞄准 25 - 45 岁、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和其他生活号不同,它不追热点,而是专注于 “美” 和 “质感”,从家具到美食,从旅行到艺术,每篇内容都像一部微型纪录片的文字版。
内容规划很有章法,每周一到周五更新,每天 1 - 2 篇,每篇都配高清图片或短视频。选题坚持 “小而美”,比如介绍一家藏在老巷子里的面包店,会从面粉来源讲到店主的烘焙理念;推荐一款台灯,不仅说设计,还会聊灯光对睡眠的影响。标题也很讲究,多用 “在… 里,遇见…”“有一种… 叫…” 这样的句式,弱化商业感,强化生活气息。
变现靠 “电商 + 广告”。旗下电商平台 “一条生活馆” 卖的都是文章里推荐过的产品,用户看完内容产生兴趣,直接就能下单,转化率比普通电商高 30% 以上。广告则只接和定位匹配的高端品牌,比如日本的餐具品牌、北欧的家居品牌,单条报价在 10 万 - 30 万之间,而且会融入内容里,不生硬。
📚知识付费类:得到
定位 “终身学习者的知识服务商”,目标用户是想利用碎片时间提升自己的职场人。它最聪明的一点是,把 “知识” 拆解成可量化的产品,让用户觉得 “花几十块就能学到大咖的经验”。
内容规划采用 “专栏 + 每天听本书 + 精品课” 的组合。专栏由各领域专家主讲,比如薛兆丰的经济学、刘润的商业洞察,每周更新 5 - 6 篇,每篇 10 分钟就能读完;“每天听本书” 则是把一本书浓缩成 25 分钟的音频,帮用户快速掌握核心观点;精品课是系统化课程,比如 “职场沟通训练营”,为期 21 天,有作业有社群互动。
变现模式以 “订阅制” 为主,专栏年费 199 元 - 399 元,精品课单价 99 元 - 599 元,还有 “得到会员”,199 元 / 年能免费听大部分内容。另外,和企业合作定制课程,比如给银行做管理培训,这部分收入占比逐年提高。它的逻辑是用头部专家建立信任,再用标准化产品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美食垂直类:日食记
定位 “治愈系美食生活号”,不教复杂的大菜,专做 “在家就能做的简单美食”,目标用户是租房党、厨房新手。和其他美食号相比,它的内容更像 “美食版的 vlog”,有故事感。
内容规划很固定,每周二、四、六更新,每篇都有 “视频 + 图文步骤”。选题聚焦家常菜,比如番茄炒蛋的进阶做法、30 分钟搞定的一人食火锅。特别会抓情绪点,标题常带 “下雨天适合吃…”“加班回家,煮碗面吧” 这样的句子,把美食和场景、情感绑在一起。除了菜谱,还会分享厨房好物,比如 9.9 元的洗碗布、适合小厨房的收纳盒。
变现靠 “电商 + 品牌合作”。电商店铺 “日食记优选” 卖的都是食材和厨具,复购率很高,因为用户跟着菜谱做,自然会买同款材料。品牌合作则偏向食品类,比如和某酱油品牌合作 “用 XX 酱油做 10 道菜”,单条合作费用在 8 - 15 万,而且用户不反感,因为内容依然实用。
💄时尚美妆类:黎贝卡的异想世界
定位 “懂时尚的闺蜜”,主打 “实用穿搭 + 好物推荐”,目标用户是 20 - 35 岁爱美的女性。它的优势是把 “时尚” 落地,不说虚无的潮流趋势,只告诉读者 “小个子怎么穿显高”“月薪 5000 能买哪些质感单品”。
内容规划是 “日更 + 专题”。日常内容包括 “每日穿搭”“好物测评”,比如试色 10 支平价口红,告诉大家哪支显白、哪支沾杯。每周有固定专题,“周三穿搭课” 教搭配逻辑,“周五种草机” 推荐近期发现的好东西。互动做得特别好,经常发起 “晒出你的衣柜” 活动,用用户的真实案例做内容,增强参与感。
变现是 “电商 + 广告 + 自有品牌”。电商 “黎贝卡的小店” 每月上新 2 - 3 次,每次上架即售罄,靠的是 “信任背书”—— 她推荐的东西,粉丝愿意闭眼买。广告接的都是一线美妆服饰品牌,单条报价 20 万以上,而且会明确标注 “合作”,反而让用户觉得真诚。2020 年推出自有品牌 “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卖丝巾、香水,上线当天销售额破百万。
🏥健康科普类:丁香医生
定位 “专业可信的健康顾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医学知识,目标用户是关注健康的普通大众。它最让人放心的是,所有内容都由医生审核,杜绝谣言。
内容规划分 “科普文 + 问答 + 热点解读”。科普文比如 “每天走 1 万步真的健康吗?”,用数据说话,引用权威医学期刊的研究结果;问答栏目 “丁香医生在线”,用户留言提问,医生团队挑选典型问题回答;遇到公共卫生事件,比如流感季,会第一时间出 “防护指南”,时效性强。标题很会打破固有认知,比如 “喝醋软化血管?别傻了”“隔夜菜不能吃?其实要看情况”。
变现靠 “健康服务 + 电商 + 企业合作”。健康服务包括在线问诊、体检套餐,用户付费意愿高,因为信任它的专业性。电商 “丁香家” 卖健康相关产品,比如益生菌、颈椎枕,都有医生背书。企业合作主要是和药企、健康器械品牌,做科普内容植入,单条费用 15 - 25 万,而且符合监管要求,不夸大功效。
💼职场成长类:LinkedIn 职场洞察
定位 “职场人的升职加薪指南”,聚焦 “职业发展”“人际关系”“行业趋势”,目标用户是职场新人到中层管理者。它的内容不灌鸡汤,而是提供可操作的方法,比如 “和领导提涨薪的 3 个时机”“跨部门沟通的 5 个技巧”。
内容规划采用 “工作日更新 + 周末汇总”。平时每天 1 篇,选题紧跟职场痛点,比如 “35 岁危机真的存在吗?”“被同事甩锅怎么办”。周末会做 “行业报告解读”,比如 “2023 年最有前景的 5 个职业”,数据来自 LinkedIn 的用户行为分析,权威性高。形式上有图文、有信息图,还有 “职场故事”,用真实案例讲经验。
变现主要靠 “企业招聘服务 + 会员”。企业可以在上面发布高端职位,付费置顶或精准推送;个人会员付费后能查看更多行业数据、和猎头直接沟通,年费 399 元。它的逻辑是用免费内容吸引职场人,再把这些用户资源转化为招聘业务的流量,形成闭环。
🎬影视娱乐类:毒舌电影
定位 “敢说真话的影评人”,不迎合流量,对电影、剧集的评价犀利直接,目标用户是热爱影视的年轻人。它的特色是 “专业 + 毒舌”,比如评价某部大热电影,会说 “特效值 5 分,但剧情只能给 2 分”,粉丝觉得 “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内容规划是 “日更 + 专题”。日常内容包括新片影评、经典影片解读,比如 “《教父》里的 3 个职场潜规则”。每周有 “毒舌周报”,汇总一周影视圈大事,顺便吐槽烂片。标题很抓眼球,比如 “这部被吹上天的电影,我劝你别去看”“ Netflix 新剧,尺度大到不敢相信”。
变现靠 “广告 + 电商 + 线下活动”。广告接影视宣发、视频平台会员推广,单条报价 15 - 25 万,因为它的粉丝转化率高,说 “这部片值得看”,大家真的会去买票。电商卖电影周边、正版蓝光碟,销量不错。线下搞 “毒舌观影团”,提前放映新片,邀请导演交流,门票收入和品牌赞助都很可观。
👶亲子育儿类:小十点
定位 “懂妈妈的育儿助手”,覆盖 0 - 12 岁孩子的养育、教育问题,目标用户是宝妈群体。它的内容不只是 “怎么带孩子”,还关注妈妈的自我成长,比如 “带娃之余,如何赚点零花钱”。
内容规划分 “育儿知识 + 亲子活动 + 妈妈课堂”。育儿知识包括辅食制作、早教方法,比如 “1 岁宝宝学走路的 3 个误区”;亲子活动推荐周末适合带娃去的地方、简单的手工游戏;妈妈课堂则教时间管理、情绪调节,比如 “每天 10 分钟,做不焦虑的妈妈”。特别会用 “年龄标签”,比如 “3 岁前必做的 5 件事”,方便宝妈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变现靠 “电商 + 课程 + 社群”。电商卖母婴用品、绘本,选品严格,只推口碑好的品牌。课程有育儿课、早教课,比如 “0 - 6 岁语言启蒙课”,售价 99 - 299 元,销量很高。社群分年龄群,宝妈可以在里面交流,入群费 99 元 / 年,还能带动电商消费。
💔情感共鸣类:咪蒙(历史案例)
曾经的现象级公众号,定位 “替年轻人说真话”,主打情感、职场、生活的吐槽和共鸣,目标用户是 20 - 30 岁的年轻人。它的厉害之处是能精准戳中痛点,比如 “我这么努力,还是过得不好”“为什么爸妈总觉得我不如别人”。
内容规划是 “追热点 + 讲故事”。每次社会事件出来,它总能从情感角度解读,比如某明星离婚,会写 “好的婚姻,是允许对方做自己”。文章里的故事都很具体,像 “我那个月薪 3 千的闺蜜,活得比谁都开心”,让读者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标题夸张但精准,比如 “我凭什么要帮同事背锅?”“30 岁没结婚,有错吗?”
变现靠 “广告 + 课程”。广告接的是年轻人喜欢的品牌,比如奶茶、美妆、互联网产品,单条报价曾高达 80 万,因为转化率惊人。课程卖过 “教你如何怼人”“脱单攻略”,虽然争议大,但销量很好。后来因为内容争议停更,不过它的 “用户共鸣” 玩法,至今仍被很多号借鉴。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