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公众号早就不行了,变现更是天方夜谭。但我身边就有个 98 年的小姑娘,做公众号不到一年,现在每个月稳定收入 1.5 万左右。所以别被那些 “唱衰论” 带偏,公众号不仅能变现,对新手来说,只要找对路,月入过万完全有可能。
📊 公众号变现是真的吗?看看这些真实案例
去年年底我去参加一个自媒体交流会,坐我旁边的小伙子是做职场干货公众号的,粉丝刚到 5 万,他跟我说现在每个月接广告能赚 8000 多,加上偶尔带货,月收入稳定在 1.2 万上下。这还不是个例,我认识的一个宝妈,专门分享育儿经验,粉丝 3 万出头,靠知识付费卖育儿课程,上个月流水破了 2 万。
可能有人会说这些是特例,那我给你看组数据。新榜去年的报告显示,目前活跃的公众号中,有近 30% 的账号月收入超过 5000 元,其中 10% 能达到月入过万。而且这些账号里,超过一半是运营时间在 1 年以内的新号。
还有个朋友做本地美食公众号,粉丝才 2 万多,靠给餐厅写探店软文,一篇报价 1500 - 2000 元,每个月接 5 - 8 单,再加上帮商家做秒杀活动抽成,月收入轻松过万。他之前就是个普通上班族,完全从零开始做的。
所以别再怀疑公众号能不能变现,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变现路径。那些说公众号不能变现的,要么是没找对方法,要么是坚持不下去。
🔑 新手月入过万的底层逻辑一:内容要戳中 “刚需”
内容是公众号的根基,这点不用多说。但新手常犯的错误是写自己喜欢的,而不是用户需要的。月入过万的账号,内容都有个共同点:戳中某类人群的刚需。
比如有个做 “考研资料” 的公众号,粉丝不到 4 万,每个月靠卖整理好的真题和笔记能赚 2 万多。他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分析历年考研趋势、分享复习技巧,核心是解决考研党 “找资料难” 的刚需。
再看那些情感号,能赚钱的不是整天发鸡汤的,而是专注于 “情感挽回”“婆媳关系” 这类具体问题的。有个账号专门教女生怎么处理异地恋矛盾,粉丝 3 万多,靠课程和咨询,月收入稳定在 1.8 万。
刚需怎么找? 打开知乎、豆瓣看看大家在讨论什么,去小红书搜搜热门话题,观察身边人的抱怨和困惑。这些 “痛点” 就是你的内容方向。比如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学习,职场人愁晋升,宝妈烦带娃没时间,这些都是现成的刚需。
内容形式也不用太复杂,新手就写干货文、经验文、测评文。别想着搞什么高大上的排版,把话说清楚、解决问题比啥都强。我那个 98 年的朋友,公众号排版极其简单,就是黑字配小标题,但因为内容能帮应届生解决求职问题,粉丝涨得飞快。
📈 底层逻辑二:流量不是 “等” 来的,是 “做” 出来的
很多新手做公众号,天天盼着粉丝自己来,结果一个月过去就几十个粉,还想变现?做梦。月入过万的账号,没一个是靠 “自然流量” 做起来的,都是主动出击搞流量。
有个做护肤公众号的姑娘,她的方法特别实在。每天在小红书发 “成分测评” 笔记,结尾引导 “想知道 XX 成分怎么选,公众号回复 XXX 领攻略”。就这一招,三个月引流 5000 多粉,而且都是精准的护肤爱好者,后来接广告报价直接到 2000 一条。
还有个做副业分享的账号,专门在豆瓣小组、贴吧发 “亲测有效的 3 个副业” 这类帖子,里面穿插公众号的案例,引导大家去看更详细的内容。他告诉我,只要帖子不违规,每天能来 100 多粉,关键是免费。
流量的核心是 “价值交换”。你想让别人关注你,就得先给别人好处。可以是免费资料、独家技巧、内部信息。比如做职场号的,搞一份 “500 强面试常见 100 题”;做美食号的,整理 “本地 10 家隐藏好吃的小店”。这些东西成本不高,但对用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别总想着 “全网引流”,聚焦 1 - 2 个平台就够了。小红书适合女性、美妆、穿搭类;知乎适合干货、观点、职场类;豆瓣适合文艺、情感、兴趣类。把一个平台吃透,流量就足够用了。我认识的一个博主,就靠知乎引流,公众号粉丝 8 万,每个月广告收入 4 万多。
另外,公众号内部的流量也要盘活。比如设置 “星标福利”,引导用户星标公众号,增加账号在用户列表的曝光;搞 “粉丝群”,把活跃用户拉到群里,既能增强粘性,又能从群里获取内容灵感。
👥 底层逻辑三:用户运营比涨粉更重要
有个新手跟我吐槽,说自己粉丝都快 1 万了,还是赚不到钱。我点开他公众号一看,后台消息 90% 没回复,粉丝留言也很少互动。这样做账号,粉丝再多也没用,都是 “死粉”。
那些能月入过万的公众号,对用户都特别 “上心”。我认识的一个做母婴号的博主,每天都会花 1 小时回复后台消息,粉丝问的育儿问题,她不仅会答,还会额外给一些建议。时间长了,粉丝对她特别信任,她后来推荐的母婴用品,转化率比同行高 30%。
用户运营的关键是 “建立信任”。怎么建立?多互动、多提供超出预期的价值。比如粉丝在后台问问题,哪怕再简单,也要认真回复;定期搞点小福利,比如抽几本相关的书、送点实用的小物件;在文章里提到粉丝的名字,让他们有 “被重视” 的感觉。
还要学会给用户 “分层”。不是所有粉丝都一样,有的是刚关注的新手,有的是老粉,有的是愿意付费的核心粉。针对不同层级的粉丝,提供不同的内容和服务。比如新手粉丝,多给基础干货;核心粉,提供一对一咨询或者专属社群服务。
有个做理财公众号的,把粉丝分成 “小白组”“进阶组”“投资组”。小白组发基础理财知识,进阶组讲基金股票技巧,投资组提供定制化的理财方案。不同组对应不同的变现方式,小白组靠广告,进阶组卖课程,投资组收咨询费,每个月收入稳定在 3 万以上。
💸 底层逻辑四:变现模式要 “小步快跑”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一开始就想搞个 “大而全” 的变现模式,结果啥都做不好。其实月入过万的账号,变现模式往往很简单,而且是从 “小” 做起的。
广告变现是新手最容易上手的。粉丝到 3000 - 5000 的时候,就可以接一些小广告了,一条几十到几百块。别嫌少,一方面能赚点零花钱,另一方面能积累接单经验。我那个 98 年的朋友,第一次接广告才 80 块,现在一条广告已经涨到 1200 了。
除了广告,还可以试试 “小额度变现”。比如卖个 9.9 元的资料包、19.9 元的课程。有个做 PPT 教程公众号的,粉丝刚到 4000,就整理了一份 “100 套免费 PPT 模板”,卖 9.9 元,一个月卖了 200 多份,赚了 2000 多。别小看这点钱,这是在测试用户的付费意愿,为后面的高价产品铺路。
变现模式一定要和内容匹配。做美食号的,卖食材、厨具就很合适;做职场号的,卖简历模板、面试课程顺理成章;做情感号的,搞情感咨询、挽回课程也符合用户需求。要是做职场号跑去卖护肤品,粉丝肯定不买账。
还要学会 “组合变现”。单一的变现模式风险高,多搞几种,收入会更稳定。比如一个教育类公众号,既接教育机构的广告,又卖自己的课程,还搞点相关的书籍代购。这样哪怕某一种变现方式收入下降,其他的还能顶上。
有个做旅行公众号的,变现模式就很灵活。接酒店民宿的广告,卖旅行攻略电子书,组织小规模的周边游。上个月光组织周边游就赚了 8000 多,加上广告和电子书,总收入超过 2 万。
🚫 新手最容易踩的 3 个坑
别以为知道了底层逻辑就万事大吉,很多新手就是因为踩了坑,明明快成功了,结果功亏一篑。
第一个坑:盲目追热点。热点不是不能追,但要看和自己账号定位是否相关。一个做职场号的,跑去追娱乐八卦,粉丝只会觉得你不专业。追热点前先问自己:这个热点能给我的用户带来什么价值?如果答案是 “没有”,就别追。
第二个坑:内容更新不稳定。今天发一篇,然后半个月不更,粉丝早就跑光了。新手最好固定更新频率,比如每周 2 篇,不管多忙都要坚持。哪怕内容短一点,也比断更强。有个新手就是因为坚持每周 3 篇更新,半年后粉丝破万,现在月入 2 万多。
第三个坑:舍不得投入。总想着零成本做公众号,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其实适当投入一点,比如花几十块钱买个排版模板,花几百块钱报个基础课程,能少走很多弯路。我那个做职场号的朋友,刚开始就花了 300 块报了个公众号运营课,学了几招引流技巧,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
📝 给新手的 3 个行动建议
如果你现在就想开始做公众号,别犹豫,先干起来再说。
先花 3 天时间确定方向。找一个你感兴趣、且有一定了解的领域,比如你喜欢做饭,就做美食号;你擅长考试,就做学习干货号。别贪多,聚焦一个细分领域,更容易做出成绩。
然后用 1 个月时间搭建基础。每天写一篇文章,同步到 2 个引流平台,坚持回复粉丝消息。这一个月别想着赚钱,就练内容、搞流量、攒粉丝。
最后从小的变现方式开始尝试。粉丝到 3000 左右,就接接小广告;有一定互动后,试试卖个低价产品。一边做一边调整,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公众号变现不是神话,也不是遥不可及。对新手来说,月入过万的核心就是:做好内容、搞到流量、服务好用户、选对变现方式。别被那些 “难”“不行了” 的说法吓住,真的去做了,你会发现没那么难。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