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公众号还能不能赚钱?2025 年才入局还有没有机会?这个问题最近被很多新手创作者反复问起。作为一个在新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年的老运营,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公众号依然是普通人离「睡后收入」最近的赛道之一,但玩法和三年前相比已经天翻地覆。今天就结合最新行业数据和实操经验,把这个问题掰开揉碎了聊清楚。
🔍 先看底层逻辑:公众号的「流量蛋糕」变了吗?
很多人觉得公众号用户都被短视频抢走了,但实际数据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2025 年 6 月,东南早报公众号粉丝突破 100 万,单篇 10 万 + 文章累计 246 篇;滨州市市级政务号单月阅读量超 200 万,点赞量 20 万 +。这些案例说明,公众号的核心用户群不仅还在,反而更加精准—— 微信生态内仍有 1 亿以上的高净值用户,他们更愿意为深度内容买单。
平台机制的变化也带来新机会。微信从 2024 年开始全面推行「订阅 + 推荐」混合分发,这意味着即使是 0 粉丝账号,只要内容能触发算法推荐,也有机会获得 10 万 + 阅读。我认识的一个科技博主,今年 3 月注册的新号,第三篇文章就靠「AI 对程序员的冲击」这个选题,在没有任何粉丝基础的情况下爆了 87 万阅读,单篇广告分成收入 1.2 万元。
🚀 赚钱的三大核心模式:哪些人在闷声发财?
🔥 广告分成:「含甲率」决定你的收入天花板
现在公众号广告分成的逻辑变了。以前是「粉丝越多越赚钱」,现在更看重你在广告主圈层的影响力 —— 也就是我常说的「含甲率」。比如汽车行业广告主,他们更关注你的文章是否能被车企市场部、4S 店管理层看到。去年有个专注新能源汽车的账号,粉丝只有 8 万,但因为文章经常被车企高管转发,单篇软文报价能到 5 万元。
要提升「含甲率」,得做好两件事:一是内容要戳中决策层痛点,比如写行业分析时多引用权威数据、提供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二是主动混圈子,加入相关行业的微信群、参加线下峰会,让广告主能直接找到你。
🛒 电商带货:「场景化内容」才是破局关键
很多人觉得直播和视频号抢走了带货流量,但公众号依然有独特优势。教育类公众号「林社长说升学」,通过一篇《高考志愿填报避坑指南》,在文章里嵌入升学规划课程链接,单月销售额破百万。他们的秘诀是:用深度内容建立信任,再通过「工具型内容」引导转化。比如在文章里插入「志愿填报自查表」,用户填写后自动弹出课程推荐。
现在公众号带货更讲究「场景匹配」。卖护肤品的账号,与其发硬广,不如写《30 岁职场女性的晨间护肤 routine》,在文中自然植入产品使用场景。这种软性带货的转化率,往往比直接叫卖高 3-5 倍。
💎 知识付费:「轻量产品」成新风口
传统的高价课程越来越难卖,但「99 元行业报告」「199 元模板库」这类轻量产品正在崛起。财经号「看懂经济」推出的《2025 年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定价 199 元,三天卖出 2000 份。他们的策略是:用免费内容筛选精准用户,再用低价产品降低决策门槛。比如在公众号发《2025 年投资趋势》的免费摘要,用户看完觉得有用,自然会付费解锁全文。
🚦 新玩家的机会窗口:这三个赛道最容易突围
🏥 垂直领域的「知识管家」
健康、教育、法律这类强需求领域,依然存在大量内容空白。有个做儿童心理健康的公众号,每周发一篇《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深度文章,文末提供「1 对 1 咨询预约」,客单价 800 元,现在每月稳定有 30 单。这类账号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性,建议和行业专家合作,用「专家背书 + 案例拆解」的形式建立信任。
🚀 「AI + 行业」的内容服务商
AI 工具的普及正在重塑内容生产模式。日照综合保税区公众号接入 AI 助手,用户输入「报关流程」就能获得智能解答,同时推送相关政策文件;四川消防公众号的 AI 助手「川川」,能 24 小时回答消防知识,还能帮忙预约线下培训。这类账号的变现逻辑是「内容获客 + 服务变现」,比如通过免费问答吸引用户关注,再推出付费的行业解决方案。
🎨 「情绪价值」的深度挖掘者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内容反而更值钱。有个叫「深夜文案馆」的公众号,专门发「成年人的崩溃瞬间」系列文章,每篇阅读量都在 5 万以上。他们的盈利模式是:广告 + 社群 + 周边—— 文章底部接情感类 APP 广告,同时组建「深夜树洞」付费社群,再推出「治愈系」文创产品。这类账号的关键是要找到精准的情绪共鸣点,比如职场焦虑、婚姻困惑等。
🚨 新手最容易踩的三个大坑
❌ 盲目追求「短平快」
很多人学了点标题党技巧就开始批量生产「震惊体」文章,但微信现在对这类内容打击力度极大。2025 年 5 月,微信平台封禁了 1065 个涉及抄袭、洗稿的账号,删除违规内容 1229 篇。真正能持久的内容,一定是「有用」和「有趣」的结合。比如写育儿文章,别只说「孩子发烧怎么办」,还要教家长如何判断病情轻重,提供「家庭护理清单」这类实用工具。
❌ 忽视「私域沉淀」
公众号的流量是「半公域半私域」,必须想办法把用户留在自己的「鱼塘」里。有个做职场培训的账号,每篇文章结尾都引导用户加微信领取《简历模板大礼包》,现在微信好友已经超过 5 万,转化率比直接在公众号卖课高 20%。建议用「钩子 + 福利」的组合拳做私域引流,比如「关注公众号回复 1,免费领取《2025 年行业趋势报告》」。
❌ 低估「内容合规」风险
现在公众号的审核越来越严格,尤其是涉及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有个健康类公众号,因为在文章里推荐未经认证的保健品,被平台封禁 15 天,损失了近 10 万元广告收入。新手一定要仔细研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比如医疗类内容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金融类内容不能承诺收益。
📌 2025 年的必胜策略:「生态联动」才是王道
🔗 视频号 + 公众号的「黄金组合」
视频号的流量推荐机制和公众号形成互补。2025 年全国龙狮大联动活动,通过视频号发布舞龙舞狮展演视频,引导用户关注公众号参与投票,活动期间公众号粉丝增长 3 万 +。具体操作可以这样做:
- 视频号发 30 秒的「内容钩子」,比如《99% 的人不知道的龙狮文化》
- 视频描述里写「关注公众号回复龙狮,领取《龙狮文化手册》」
- 公众号发深度文章,文末插入视频号直播预约链接
🛠️ 小程序 + 公众号的「变现闭环」
小程序能极大提升公众号的变现效率。有个做本地生活的公众号,在文章里插入「附近美食」的小程序链接,用户点击后直接跳转购买,佣金分成比传统广告高 3 倍。搭建这个闭环需要三步:
- 注册微信小程序,开通「商品橱窗」功能
- 在公众号文章里插入小程序卡片,比如《这家火锅店的秘制酱料绝了》
- 用户点击卡片进入小程序下单,你获得销售分成
💡 最后送新手三句话
- 别把公众号当「自媒体」,要当「内容公司」来运营。从选题策划到用户运营,每个环节都要有数据支撑。
- 现在入局不算晚,但一定要做「差异化内容」。与其追热点,不如深耕一个细分领域,比如「宝妈副业」「退休生活」等。
- 把 AI 当工具,别当拐杖。AI 可以帮你写初稿、做排版,但核心的选题策划和用户洞察,必须靠自己。
如果你现在才开始做公众号,建议从「日更 300 字」开始练手。先培养内容敏感度,再逐步扩大规模。记住,2025 年的公众号早已不是「流量红利」时代,但「内容价值」的红利才刚刚开始。只要能持续为用户提供价值,赚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