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公众号原创文章这件事,很多人都陷入了一个怪圈 —— 总觉得原创就是 “从石头里蹦出个孙悟空”,必须是完全没人说过的东西才算数。其实真不是这样。原创的核心是 “有自己的思考权重”,哪怕是同一个话题,你加入了自己的经历、独特的观察角度或者不一样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原创。
现在平台对伪原创的打击越来越严,那些把几篇文章打乱重排、换几个词的做法,不仅过不了原创检测,还会让读者觉得你的内容寡淡无味。读者又不傻,是不是真心在输出价值,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与其在伪原创上浪费时间,不如踏踏实实研究怎么写出让人心动的原创内容。
📌 先搞懂原创的底层逻辑
很多人写不出原创,是因为对原创的理解太狭隘。觉得必须是全新的观点、没人聊过的话题才行。但你想想,公众号发展这么多年,真正全新的话题早就被聊得差不多了。
真正的原创,是在已知信息里加入 “个性化处理”。比如写职场干货,别人都在说 “要努力”,你可以结合自己从专员做到主管的经历,说说 “努力之外,怎么抓住那些不起眼的晋升信号”。同样是讲育儿,别人罗列知识点,你可以分享自己带娃时踩过的三个坑,以及最后是怎么解决的。
还有个误区是 “原创必须长篇大论”。其实不然,300 字的短文只要观点犀利、能解决实际问题,照样能成爆款。关键是有没有给到读者 “非你不可” 的理由,是你的独特经历,还是你拆解问题的特殊角度?
伪原创之所以走不通,除了平台算法会识别,更重要的是读者会审美疲劳。当你把别人的内容换汤不换药地发出来,读者刷到的时候只会觉得 “好像在哪看过”,然后手指一划就过去了。留不住读者的内容,就算暂时有流量,也做不长久。
🔍 选题:从 “自嗨” 到 “共鸣” 的转变
选不到好选题,写再多都是白费功夫。很多人选题只看自己感兴趣什么,不考虑读者需要什么。结果就是自己写得津津有味,发出去阅读量惨淡。
怎么找到既能打动读者又符合自己定位的选题?教你个笨办法:建立 “选题素材库”。把平时刷到的热点、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朋友聊天时的共鸣点,全都记下来。比如你做美食号,朋友说 “每天下班不知道做什么菜”,这就是个好选题,可以写 “30 分钟搞定的 5 道快手菜,打工人必备”。
还有个小技巧是 “逆向思维”。大家都在追的热点,你可以换个角度切入。比如大家都在说 “年轻人应该躺平”,你可以写 “我试过躺平三个月,发现更累了 —— 年轻人该有的姿态是‘有选择地努力’”。这种和主流观点有反差但又有道理的内容,更容易引发讨论。
数据工具也能帮上忙。微信指数可以看看某个关键词的热度变化,新榜、微小宝能看到同类账号的爆款选题。但别盲目跟风,别人的爆款不一定适合你。要结合自己的账号定位,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选题我能写出独特观点吗?我的读者会关心吗?这个话题能帮我强化账号人设吗?
另外,从 “解决具体问题” 出发找选题,永远不会错。读者关注公众号,本质上是想获得价值 —— 可能是知识、情感慰藉,或者实用技巧。比如职场号可以写 “领导说‘你看着办’时,到底想让你怎么办”,亲子号可以写 “孩子不肯分享玩具,别逼他,这样引导更有效”。这些具体的场景化问题,读者一看就觉得 “这说的不就是我吗”。
✍️ 写作时最容易被忽略的 3 个加分项
标题和开头决定了读者会不会点开看,结尾决定了读者会不会转发。这三个地方一定要下功夫。
标题别搞太复杂,直接告诉读者 “能得到什么”。比如 “3 个方法,让你写公众号不再卡文” 就比 “关于写作的一些思考” 要好。如果能加入具体数字或者场景,效果更好,比如 “每天 10 分钟,半年攒下 5 万块 —— 适合普通人的攒钱法”。
开头要快速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个痛点场景开头,比如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写了半天的文章,自己觉得挺好,发出去阅读量却不过百?” 也可以用一个反常识的观点开头,比如 “我劝你别太在意公众号的阅读量 —— 真正重要的是这个数”。开头最好在 3 句话内就让读者明白,这篇文章和他有关。
结尾一定要引导互动。可以提个问题让大家留言,比如 “你平时是怎么找选题的?评论区分享一下”;也可以引导转发,比如 “觉得有用的话,不妨转给正在做公众号的朋友”。互动率高的文章,更容易被平台推荐。
正文写作要 “有料又有情绪”。光有干货会显得生硬,光有情绪又会显得空洞。最好的状态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比如写理财干货,可以先说说自己以前乱花钱的经历(情绪),再讲具体的记账方法(干货),最后鼓励大家 “慢慢攒钱,会有底气很多”(情绪)。
段落别太长,手机屏幕上看,三四行就是一段最好。每段只讲一个小观点,这样读者读起来不累。重要的句子可以单独拎出来,比如 “真正的原创,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
💡 让内容有 “记忆点” 的关键操作
读者看完你的文章,能记住什么?这才是衡量内容质量的关键。很多文章看完就忘,就是因为没有 “记忆点”。
加入 “独家信息” 是个好办法。别人都在说 “要多喝水”,你可以查资料后补充 “每天喝 8 杯水是误区,其实这么喝更科学”;别人都在推荐书单,你可以加上自己的真实读后感 “这本书我读了 3 遍,最有用的是这 3 个观点”。这些带着你个人印记的信息,就是独家的。
故事比道理更让人记住。比如讲坚持的重要性,与其说 “坚持就能成功”,不如讲一个自己的小故事:“我每天写 300 字,写了一年,从没人读到现在有 1000 个粉丝 —— 坚持的意义,是让你在某天突然发现自己变了”。真实的故事自带感染力,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还可以制造 “认知反差”。比如大家都觉得 “做公众号要日更”,你可以说 “我试过日更 30 天,差点放弃 —— 后来改成周更 2 篇,质量上去了,粉丝反而涨得更快”。这种和普遍认知不一样但又有事实支撑的观点,会让读者印象深刻。
语言风格要统一。别今天严肃认真,明天嬉皮笑脸。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一直用下去,读者会形成期待。比如你擅长用幽默的方式讲干货,那就保持这种风格;如果你喜欢分享真诚的个人经历,那就一直用平实的语言写下去。风格稳定,读者才会觉得 “这就是我认识的那个号主”。
🔥 从 0 到 1 做爆款的 3 个实操步骤
爆款不是碰运气,而是有方法的。哪怕是新号,也能写出小爆款。
第一步,先明确 “小爆款” 的标准。对新号来说,阅读量比平时高 50%、转发量超过 10 就是小爆款。别一开始就盯着 10 万 +,不现实。先定个小目标,比如 “让这篇文章被 100 个人转发”。
第二步,写之前先想清楚 “转发动机”。读者为什么会转发你的文章?可能是觉得 “说的太对了,我要让朋友也看看”,也可能是 “这个方法有用,分享给需要的人”,还有可能是 “转发这个显得我有品味”。写的时候,就朝着这些方向去靠。比如写情感类文章,可以多写一些能引起共鸣的句子,让读者觉得 “这就是我的心声”;写干货类文章,要把方法写得具体,让读者觉得 “转发给朋友,他一定会感谢我”。
第三步,发布后做好 “冷启动”。新号没流量很正常,这时候要主动推一把。可以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微信群,最好附上一句自己的推荐语,比如 “这篇文章写了我做公众号半年的心得,希望能帮到刚开始做号的朋友”。如果有互推的朋友,也可以请他们帮忙转发一下。冷启动做得好,更容易被平台推荐,获得自然流量。
另外,要及时分析爆款的原因。哪篇文章数据好,就回头看看:选题是什么?标题怎么写的?里面有哪些内容被读者点赞评论了?把这些经验记下来,下次写作时可以借鉴。慢慢就能找到自己账号的爆款规律。
最后想说,原创这条路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写了很久都没什么反馈。但只要坚持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总会被越来越多人看到。别和别人比,就和昨天的自己比 —— 今天的文章比昨天有进步,就是胜利。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