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众号运营者干了大半年,粉丝涨不动,打开率越来越低,自己也越写越迷茫。其实问题大概率出在定位上。今天就聊聊怎么用差异化思维,把你的公众号从 “啥都想发” 的泥潭里拉出来,在垂直领域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 先看看,你的公众号是不是也有这些 “定位模糊症”?
打开后台翻翻看,上周发的是职场干货,这周突然聊起了育儿,下周可能又转去吐槽娱乐圈。粉丝列表里,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宝妈,还有退休大爷大妈。这种 “大杂烩” 式的内容,看似覆盖人群广,实则谁都留不住。
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往往是因为 “你能解决我的某个特定问题”。今天他想看职场技巧,明天你发育儿经,他觉得用不上,可能就直接取关了。就算没取关,也不会特意点开你的推送,久而久之,打开率自然上不去。
还有些号,内容倒是集中在一个大领域,比如都写美食,但今天推川菜,明天讲烘焙,后天又说米其林餐厅测评。看似都跟美食有关,可粉丝群体完全不一样 —— 喜欢川菜的可能更在意性价比和烟火气,关注烘焙的多是年轻宝妈,追米其林的则更看重格调。结果就是,每个群体都觉得你 “不够专注”。
更要命的是,定位模糊会让你自己越来越累。今天想选题,一会儿想到这个方向,一会儿觉得那个话题不错,最后写出来的东西东拼西凑,毫无特色。读者记不住你,平台也不会给你精准流量,陷入恶性循环。
🔍 别慌,先搞懂 “垂直领域” 到底是啥
很多人觉得垂直领域就是 “把范围缩小”,比如从 “美食” 缩到 “川菜”,再缩到 “成都小吃”。这没错,但不够全。垂直领域的核心是 “精准满足某一类人的某一类需求”,范围只是表象,背后的用户需求才是关键。
就拿健身领域来说,有人练增肌,有人想减脂,有人是办公室人群想缓解颈椎问题,还有人专门练瑜伽。这些都是健身这个大领域下的垂直细分,如果你的公众号啥都写,反而不如只盯着 “办公室人群的 10 分钟肩颈放松” 来得有效。
还有些人担心,领域太垂直,受众会不会太少?其实不然。现在互联网用户早就过了 “广撒网” 的阶段,他们更愿意关注那些 “懂自己” 的账号。哪怕你的领域再小,只要能精准击中某群人的痛点,照样能做出爆款。比如专门教 “新手妈妈做宝宝辅食” 的号,粉丝粘性往往比大而全的母婴号高得多。
💡 差异化思维:不是 “更好”,而是 “不同”
提到差异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我要比别人做得更好”。但在内容领域,“更好” 太难了,毕竟你能写的,别人也能写。真正的差异化,是找到 “别人没做,或者没做好,而你能做到的点”。
举个例子,同样是写职场,大部分号都在讲 “怎么跟领导沟通”“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但有个号另辟蹊径,专门写 “内向者的职场生存法则”。内向的人在职场中往往有自己的困惑和优势,这个角度一出来,就和其他职场号形成了明显差异,很快吸引了一批忠实粉丝。
差异化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内容上,别人写理论,你就多写实操案例;别人讲成功经验,你就分析失败教训。风格上,别人走严肃专业风,你就用幽默调侃的语气;别人长篇大论,你就用短句和表情包让内容更轻松。甚至目标用户的细分上,别人面向所有宝妈,你就专门服务 “职场宝妈”,解决她们平衡工作和育儿的难题。
关键是要问自己:我的公众号,能给用户一个 “非关注不可” 的理由吗?这个理由,就是你的差异化所在。
🔍 四步走,用差异化思维重新定位你的公众号
第一步,列出你目前想覆盖的领域和内容。别嫌麻烦,把过去一个月发的文章主题都写下来,看看有没有规律。如果杂乱无章,就先圈出你写得最顺手、或者数据相对好的 3 个方向。
第二步,研究这 3 个方向里的头部账号。看它们的内容选题、语言风格、目标用户画像。重点不是模仿,而是找 “空白”—— 它们没覆盖到的用户群体,没聊透的话题,或者用户在评论区提到但没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你发现一个亲子号,很多粉丝在问 “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但这个号很少涉及,这可能就是你的机会。
第三步,结合自身优势。你擅长什么?有什么独特的经历或资源?如果你来写这个领域,能提供什么别人给不了的东西?比如你是个医生,写健康类内容就比普通人更有说服力;你在大厂做过十年 HR,讲求职技巧就自带权威感。把你的优势和找到的 “空白” 结合起来,定位就清晰了一半。
第四步,做个小测试。按照新的定位,写 3 - 5 篇文章发出去,观察数据变化。看新增粉丝的画像是否符合预期,文章的打开率、在看数有没有提升,评论区的互动是不是更精准了。如果数据在变好,说明这个定位是可行的;如果不行,就回到第二步,重新找差异化的点。
🚫 这些定位误区,千万别踩
不要为了差异化而强行 “标新立异”。比如有个情感号,为了跟别人不一样,专门写 “渣男的优点”,结果引来一片骂声,粉丝掉得飞快。差异化必须建立在 “有价值” 的基础上,不能违背用户的基本认知和需求。
别频繁更换定位。有些运营者刚发两篇职场文,觉得数据不好,立马换成美食。粉丝是有记忆的,频繁变脸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靠谱。确定一个方向后,至少坚持 2 - 3 个月,再根据数据调整,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要忽视用户反馈。定位不是你自己拍脑袋决定的,要多看看粉丝在评论区、私信里说什么。他们的疑问、困惑、建议,往往能给你带来新的灵感。比如有个美妆号,粉丝经常问 “敏感肌能用的平价粉底”,运营者抓住这个点,专门做了一系列相关内容,很快就火了。
🎯 定位清晰后,你会发现运营突然变简单了
当你的公众号有了明确的定位和差异化优势,选题会变得容易很多。不用再每天纠结 “今天写什么”,而是围绕目标用户的需求,源源不断地产生内容。比如定位 “上班族减脂餐”,选题就可以是 “30 分钟搞定的快手减脂晚餐”“办公室抽屉里能放的低卡零食” 等等,一目了然。
粉丝质量也会提高。精准的定位会筛选掉那些 “只是路过” 的用户,留下的都是真正对你的内容感兴趣的人。他们更愿意点赞、在看、转发,甚至主动帮你推荐给朋友,形成良性循环。
平台也会更 “喜欢” 你。现在各大平台都在强调内容垂直度,定位清晰的公众号更容易被算法识别,获得更多的推荐流量。同样是写美食,一个专注 “家乡小吃复刻” 的号,比什么都写的号更容易被打上精准标签,推送给喜欢这方面内容的用户。
公众号定位不清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直浑浑噩噩地运营。用差异化思维重新审视你的垂直领域,找到那个属于你的 “独特标签”,你会发现,运营公众号其实没那么难。记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精准” 比 “全面” 更重要,“不同” 比 “更好” 更有效。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