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出 10W + 的公众号爆文,素材是根基。每天绞尽脑汁想选题、找素材的日子,我太懂了。分享 8 个我私藏多年的宝藏网站,从热点追踪到深度内容,从创意灵感到数据支撑,全方位解决素材难题。亲测有效,不少同行靠这些网站实现了流量翻倍。
📈 热点类素材:抓准流量密码的核心阵地
做公众号的都知道,追对热点等于成功了一半。但去哪里第一时间挖到有价值的热点?不是光看个新闻标题就够的。
微博热搜榜是绕不开的,但我建议用「微博热搜榜 24 小时」这个工具。它能看到全天热点变化曲线,哪个话题是持续升温的,哪个是昙花一现,一目了然。比如某天突然冒出个小众话题,看起来热度一般,但曲线一直在缓慢上升,这种往往有潜力,适合提前布局。
知乎热榜的价值在于「深度」。很多热点在知乎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尤其是行业相关的话题,下面的高赞回答经常能挖出隐藏的素材点。我自己做公众号的时候,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扫一遍知乎热榜,把可能和自己领域沾边的话题记下来,再去翻高赞回答找灵感。
百度风云榜的「实时热点」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分类很细,有社会、娱乐、科技等多个板块。做垂直领域公众号的,直接看对应板块就行。比如做科技号的,盯着「科技热点」,里面经常有一些还没被大面积报道的新技术、新产品,提前写出来很容易出爆款。
还有一个要提的是「新榜热文」,它专门收录各领域的爆款公众号文章。看这个不仅能知道最近什么内容火,还能分析同类账号的选题角度。我会重点看那些和自己账号定位相似,但阅读量突然飙升的文章,研究它们用了什么素材,标题怎么起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用热点素材有个诀窍,不要等热点已经火到全民皆知再写。那个时候竞争太大,而且读者可能已经看腻了。最好是在热点刚冒头,也就是还在「上升期」的时候就动手,结合自己的领域快速出文。
🔍 垂直领域素材:精准打动目标用户
如果是做垂直领域公众号,比如职场、教育、美妆这些,光追热点不够,还得有专业的素材支撑。这类素材找对地方,写出来的内容才显得有料,读者才会觉得你专业。
做职场号的,「领英洞察」是个好地方。里面有很多行业报告、职场趋势分析,还有不少职场人的真实经历分享。这些内容拿来做案例,或者提炼观点,都很实用。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95 后职场态度」的文章,就是从领英上的一份报告里找到的数据支撑,再结合几个真实案例,阅读量比平时高了 3 倍。
教育领域的话,「芥末堆」不能错过。它专注于教育行业的新闻和深度报道,从 K12 到职业教育,从政策解读到机构动态,应有尽有。做教育号的可以在这里找政策解读的素材,或者挖掘一些教育创新的案例,这些内容家长和从业者都很关注。
美妆护肤类公众号,「美丽修行」的数据库很有用。里面有各种护肤品的成分分析、用户评价,还有最新的美妆趋势。写产品测评、成分科普的时候,从这里找素材,既能保证专业性,又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我关注的一个美妆号,就经常用美丽修行的数据做对比,告诉读者哪些成分真正有效,粉丝增长特别快。
财经类公众号,「财新网」和「第一财经」的深度报道质量很高。里面的分析文章逻辑清晰,数据翔实,适合做深度解读类的公众号内容。不过要注意,这些平台的内容有些需要付费,没关系,看免费的部分也能挖到不少好素材,比如一些政策解读的观点,行业数据的摘要等。
垂直领域的素材使用,关键是要和自己的账号定位高度匹配。不要为了显得专业就堆砌专业术语,而是要把专业内容用读者能听懂的话讲出来。比如写财经内容,不用纠结于复杂的经济模型,而是告诉读者这个政策对他们的钱包有什么影响,该怎么应对。
💡 创意灵感类:打破思维定势的素材库
有时候写文章卡壳,不是没素材,而是没灵感。这时候就需要一些能激发创意的素材平台,帮你打开思路,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
「好奇心日报」的内容风格很独特,选题往往很小众但很有意思。它擅长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不一样的视角,比如「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喜欢独处」「便利店的饭团为什么总是那么受欢迎」。这些选题看似普通,但角度新颖,很适合做公众号文章的灵感来源。我好几次卡文的时候,翻一翻好奇心日报,总能找到新的切入点。
「36 氪」虽然主要是科技创业新闻,但里面的很多内容都能跨领域借鉴。它的报道往往很有前瞻性,比如一些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形态,这些内容可以改编成适合自己领域的文章。比如做职场号的,可以从 36 氪报道的新型办公模式里,提炼出「未来职场会是什么样」的话题,很容易引发讨论。
「梅花网」是做营销的人经常看的,但对公众号运营也很有帮助。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广告案例、营销策划,这些内容的创意点可以用到公众号文章里。比如一些好的广告文案,可以借鉴它的表达方式;一些营销活动的思路,可以转化成公众号的互动话题。
用创意类素材的时候,不要直接照搬,而是要「二次加工」。看到一个好的选题,先想想它和自己的领域有什么关联,能不能用自己的角度重新解读。比如看到一篇讲「日本便利店如何提高效率」的文章,做职场号的可以改成「从日本便利店效率,看职场人如何管理时间」,这样就更贴合自己的读者了。
📊 数据支撑素材: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写公众号文章,尤其是分析类、观点类的,有数据支撑会更有说服力。读者看到具体的数据,会觉得你的观点不是凭空来的,更容易相信你说的话。
「艾瑞咨询」和「易观分析」是两个权威的数据分析平台,里面有各个行业的报告,从用户画像到市场规模,从消费趋势到竞争格局,数据很全面。做公众号的时候,想证明一个观点,比如「短视频用户越来越多」,直接甩上艾瑞的报告数据,比空口说白话强多了。
「新榜」除了看热文,它的「新榜数据」也很有用。可以查到各个公众号的阅读量、在看数、粉丝增长情况,还能看到不同领域的排行榜。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同行的表现,看看哪些类型的文章更容易受欢迎,然后调整自己的选题方向。
「百度指数」和「微信指数」能帮你判断一个话题的热度。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露营」的文章,先查一下百度指数,看看这个词最近的搜索量是上升还是下降,再看看相关的关联词有哪些,这样就能知道读者更关心露营的哪些方面,写出来的内容更能击中他们的需求。
用数据素材有个小技巧,不要只放干巴巴的数据,要对数据进行解读。比如你写出「某行业用户中,30 岁以下占比 60%」,最好再加上一句「这说明年轻人是该行业的主力消费群体,内容创作可以多考虑年轻人的喜好」。这样读者才知道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你的观点也更有说服力。
🛠️ 工具辅助类:提高素材收集效率
找素材也是个技术活,有一些工具能帮你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尤其是每天都要更新的公众号,用好这些工具,能少走很多弯路。
「壹伴」是个微信公众号的辅助工具,安装在浏览器上,用它看公众号文章的时候,能直接看到文章的阅读量、在看数,还能一键收藏素材,分类整理。我现在找素材的时候,看到好的段落或者观点,直接用壹伴收藏,分类标上「案例」「金句」「数据」,写文章的时候直接调出来用,特别方便。
「微小宝」除了能管理公众号,它的「素材库」功能也不错。里面有各种分类的素材,还能根据关键词搜索。比如你想找关于「减肥」的素材,直接搜关键词,就能出来一堆相关的文章、视频、图片,省得自己到处找。
「Canva」虽然是设计工具,但里面的「模板库」也能当素材用。很多模板上的文案很有创意,比如一些海报上的 slogan,或者社交媒体的配文,拿来当公众号文章的标题灵感,或者小标题,都很合适。
用工具的时候要记住,工具是辅助,不能依赖。它们能帮你节省时间,但素材的质量还得靠自己判断。比如壹伴收藏了很多素材,最后还是要自己筛选,找出最适合当前文章的内容。
📚 书籍影视素材:让内容更有温度
有时候,公众号文章里加入一些书籍、电影、电视剧的素材,能让内容更有温度,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毕竟很多人都喜欢通过这些载体感受生活,表达情感。
「豆瓣读书」的书评区是个宝藏。里面有很多深度的书评,不仅分析书的内容,还会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观点。做情感类、生活类公众号的,从这里找素材再合适不过。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孤独」的文章,就是从豆瓣上一本关于孤独的书的书评里找到的灵感,结合书里的观点,再加上现实中的案例,读者反响很好。
「IMDb」和「豆瓣电影」上的电影评论和解析,也是很好的素材来源。很多电影里的情节、台词,都能拿来当案例。比如写一篇关于「友情」的文章,可以用《老友记》里的情节做例子;写一篇关于「梦想」的文章,可以引用《当幸福来敲门》里的经典台词。
「知乎盐选」里的一些专栏文章,质量也很高。它们往往是长篇的深度内容,分析得很透彻,里面的很多观点和案例都可以拆出来当公众号素材。比如有个关于「原生家庭」的专栏,里面的很多案例和分析,拿来写情感类文章,特别能打动读者。
用书籍影视素材的时候,要选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这样读者才有共鸣。如果选太冷门的,读者可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效果就会打折扣。另外,引用的时候要准确,不要曲解原作的意思。
🎨 视觉素材:让文章更吸引人
现在的读者越来越喜欢图文并茂的内容,好的视觉素材能让文章更吸引人,阅读体验更好。而且合适的图片、视频,还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内容。
「Unsplash」和「Pexels」是两个免费的图片网站,里面的图片质量很高,而且没有版权问题。做生活类、旅行类公众号的,在这里找图片再合适不过。比如写一篇关于「春天旅行」的文章,配上几张 Unsplash 上的春天风景图,一下子就有那味儿了。
「视觉中国」虽然是收费的,但里面的图片更专业,尤其是新闻类、商业类的图片,质量很高。如果是做商业公众号,或者需要一些特定场景的图片,这里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用的时候要注意版权,不要侵权。
「B 站」和「抖音」上的短视频也能当素材。很多短视频的内容很有趣,或者很有创意,把它们的截图或者片段用到公众号文章里,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比如写一篇关于「职场摸鱼」的文章,配上几个抖音上的搞笑职场短视频截图,读者看了会觉得很有意思。
用视觉素材要注意,图片和内容要相关,不要为了配图而配图。比如写一篇严肃的财经分析文章,配一张搞笑的表情包就不合适。另外,图片的质量要高,模糊不清的图片会拉低文章的档次。
🤔 素材整合技巧:让内容更有深度
找到素材只是第一步,怎么把这些素材整合起来,变成一篇有深度、有逻辑的文章,才是最关键的。很多人找了一堆素材,但写出来的文章还是杂乱无章,就是因为不会整合。
首先,确定核心观点。拿到一堆素材后,先想想自己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核心观点,然后围绕这个观点筛选素材。和观点无关的素材,再好也得删掉,不然会让文章显得臃肿。比如你想写一篇「年轻人应该少刷短视频」的文章,那些说短视频好处的素材,即使再精彩,也不能放进去。
其次,给素材分类。把筛选出来的素材按照「案例」「数据」「金句」「观点」等分类,然后看看每个部分需要什么类型的素材。比如开头需要一个吸引人的案例,中间需要数据支撑观点,结尾需要一句点睛的金句,这样安排下来,文章的结构就清晰了。
然后,用自己的话重新组织。找到的素材不要直接复制粘贴,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达。比如看到一段别人的观点,不要直接搬过来,而是理解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再加上自己的看法,这样才是真正吸收了素材,文章也会更有自己的风格。
最后,加入自己的思考。素材只是辅助,真正能打动读者的是你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引用素材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这个数据背后有什么趋势?这个观点有没有漏洞?把这些思考写出来,文章才会有深度。
我自己写文章的时候,通常会先列一个大纲,确定每个部分要表达的观点,然后把对应的素材填进去,再用自己的话把它们串联起来,最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总结。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有素材支撑,又有自己的见解,读者才会觉得有价值。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