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做自媒体的,每天最头疼的可能就是找素材、想选题了。有时候盯着屏幕半天,脑子还是一片空白,更别说保持长期稳定的输出了。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这事儿,全是实战总结的干货,看完保准你有收获。
📱 素材来源:别只盯着热搜,这些渠道藏着宝
很多人找素材就知道刷微博热搜、看抖音热门,不是说这些没用,只是大家都盯着这些,你的内容很容易就被淹没了。咱们得拓宽思路,看看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渠道。
社交媒体评论区就是个金矿。不管是抖音、快手还是小红书,热门视频下面的评论往往比内容本身更有料。用户的疑问、吐槽、分享的小故事,都是绝佳的素材。比如你做美食号,看到有人问 "新手怎么做好红烧肉不柴",这不就是个现成的选题吗?多花点时间翻评论,比自己瞎琢磨强多了。
行业垂直论坛和社群不能少。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专业论坛,比如做科技号可以看看虎嗅、36 氪的社区,做教育号可以逛逛家长论坛。这些地方的讨论更深入,能挖到很多普通人注意不到的细节。还有那些付费社群,里面的交流质量往往更高,很多内部信息和真实案例,都是独家素材的来源。
日常生活的细节最打动人。别总觉得素材一定要多高大上,其实身边的小事儿更能引起共鸣。早上买早餐时老板的一句话,下班路上看到的一个场景,甚至是自己带孩子的小烦恼,都可能成为好素材。关键是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手机备忘录多记几笔,不然转头就忘了。
旧内容翻新也是个好办法。别觉得以前发过的就没用了,隔段时间翻出来看看,结合新的热点或者自己新的感悟,改改角度再发一次,效果可能比新内容还好。尤其是那些当时反响不错的内容,说明用户喜欢,重复利用不丢人,还能节省时间。
🔍 选题技巧:不是所有热点都要追,选对方向更重要
追热点是自媒体的常规操作,但怎么追、追哪些,这里面有讲究。不是什么热点都要凑上去,选错了反而会伤了自己的账号。
先看热点和自己账号的匹配度。一个娱乐八卦再火,如果你是做职场号的,硬要蹭热度就很奇怪。用户关注你是因为想看职场内容,强行聊八卦只会让他们觉得你不专业。不如想想热点背后有没有和自己领域相关的角度,比如某个明星塌房了,职场号可以聊 "职场中如何识别不靠谱的同事",这样既蹭了热度又不偏离方向。
长尾话题比头部热点更有价值。那些上了热搜的头部热点,竞争太激烈,等你写完发出来,可能热度都过去了。不如多关注一些长尾话题,就是那些搜索量不算特别大,但一直有人在搜的内容。比如 "夏天怎么瘦肚子" 比 "明星减肥方法" 竞争小,而且全年都有人看,做好了能长期带来流量。
用户的 "痛点" 就是最好的选题。想想你的目标用户最烦恼什么、最想解决什么问题。做美妆号的,用户可能烦恼 "化妆卡粉怎么办";做职场号的,用户可能纠结 "要不要给领导送礼"。把这些痛点列出来,一个个拆解开写,不愁没选题。怎么发现痛点?多回复评论、多看看私信,用户会直接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
对比类选题永远有市场。"A 和 B 哪个更好用"、"新手选这个还是那个",这种对比类的内容自带争议性,容易引发讨论。而且对用户来说,这种内容实用性很强,能帮他们做决策。做的时候注意客观公正,别明显偏向一方,不然容易招黑。
📅 内容规划:提前布局,拒绝临时抱佛脚
想保持稳定输出,光靠灵感是不靠谱的,必须有规划。就像开饭店,总不能等客人来了才想着买菜吧?得提前备好货,心里才有底。
每周花 2 小时做内容日历。把接下来一周甚至一个月的选题都列出来,标上发布时间。不用写得太细,大概的主题和方向就行。比如周一发实用技巧,周三发热点解读,周五发用户故事。这样一来,每天就知道该写什么,不会手忙脚乱。遇到突发热点,可以灵活调整,但基础的框架不能乱。
内容类型要多样化。老是发一种类型的内容,用户会看腻。可以混搭着来,比如干货教程、热点评论、用户案例、行业观察、个人感悟等。不同类型的内容能满足用户不同的需求,也能让你的账号显得更丰满。比如做健身号,不能天天发动作教程,偶尔发点学员的改变故事,或者聊聊健身误区,效果会更好。
提前储备 3-5 篇 "应急稿"。谁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或者突然有事没时间写。这时候提前存好的稿子就能派上用场。这些稿子最好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比如一些基础知识点、经典案例分析等。不用多,三五篇就够,能帮你度过特殊时期,保证更新不断档。
每月做一次内容复盘。看看哪些选题数据好,哪些没人看,分析一下原因。数据好的可以多往那个方向靠拢,或者做系列内容。数据差的也别完全放弃,想想是不是表达方式有问题,能不能改改再发一次。复盘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为了找到更适合的方向,让后面的内容更受欢迎。
⚡ 提升效率:这些技巧能让你每天多写 2 篇
时间不够用是很多自媒体人的通病。其实不是没时间,是效率没提上来。掌握这几个技巧,能让你在同样的时间里产出更多内容。
批量处理同类工作。写文章可以分成选题、找素材、写初稿、修改、排版这几个步骤。与其写完一篇再从头开始,不如集中时间做同样的事。比如今天专门找素材,一次性找够一周的;明天专门写初稿,一口气写个三四篇。这样能减少思维切换的时间,效率会高很多。
善用碎片时间。等公交、排队的时候,别光刷手机,可以用来想选题、记灵感。准备个小本子或者手机备忘录,想到什么就记下来。这些碎片时间积累起来,能帮你解决不少问题。比如在地铁上看到有人用某种小工具,就可以记下来,回头研究一下能不能做期相关内容。
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把平时看到的好文章、好句子、好案例都分类存起来。可以用云笔记工具,按主题建不同的文件夹。比如做美食号,可以分早餐、家常菜、烘焙、减肥餐等类别。需要的时候直接搜,不用每次都从头找。素材库就像个仓库,东西越存越多,用起来也越来越方便。
学会借鉴但不抄袭。看到别人写得好的内容,可以借鉴他的角度或者结构,但绝对不能直接抄。可以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案例。其实很多爆款内容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把别人的成功经验变成自己的,也是一种能力。比如看到一篇讲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 的爆款,你可以换个角度,讲讲 "年轻人常见的睡眠误区"。
🔥 保持热情:长期输出的核心动力
做自媒体就像跑马拉松,一时热情容易,长期坚持难。很多人不是没能力,是走着走着就没动力了。想长期做下去,得找到保持热情的方法。
别把自己逼得太紧。每天更新不一定是最好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如果实在没时间,可以每周更 3-4 次,保证内容质量比硬凑数量强。有时候适当放慢脚步,反而能走得更远。我认识一个博主,刚开始天天更新,半年后就扛不住停更了。后来改成每周更 2 次,反而坚持了三年,粉丝还越来越多。
多和用户互动。看看他们的评论,回复他们的问题,甚至可以偶尔做个直播和他们聊聊。用户的肯定和支持,是最好的动力。有时候觉得写不下去了,翻翻看后台那些鼓励的话,就又有劲儿了。而且和用户互动多了,你会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写出来的内容也会更受欢迎。
给自己找点小目标。比如 "这个月粉丝涨到多少"、"写出一篇 10 万 + 的文章"、"和某个品牌合作一次"。这些小目标就像一个个小灯塔,能指引你往前走。达成目标后,给自己点小奖励,买个喜欢的东西,或者好好休息一天。有盼头,才有动力。
偶尔换换口味。一直写同一领域的内容,难免会腻。可以偶尔写点自己感兴趣的其他内容,不用太严肃,就当和粉丝聊聊天。比如做科技号的,偶尔写写自己用某款产品的真实感受;做职场号的,聊聊自己的职业经历。这样既能让自己放松,也能让粉丝看到更真实的你。
做自媒体确实不容易,找素材、想选题、写内容,每一步都要花心思。但只要找对方法,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收获。记住,重要的不是每天都写得多好,而是每天都在进步一点点。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