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社交媒体 “热点池” 捞选题 —— 抓眼球的核心阵地社交媒体平台简直是选题的富矿,但不是盲目刷手机就行,得有章法。打开微博先看热搜榜,不光看排名前 10 的,重点看 “上升热点”,这些是刚冒头还没被过度消费的选题,抢在大 V 之前切入,流量红利更足。比如某天 “打工人带饭成本” 突然冲进上升榜,立刻就能延伸出 “月薪 5000 带饭 VS 外卖哪个更划算”“30 天带饭不重样攻略” 这类贴近普通人生活的选题。
抖音的 “热榜” 和 “挑战” 板块要每天刷,注意看那些参与量在 10 万到 50 万之间的挑战,这个阶段热度起来了但还没饱和。刷的时候别只看视频内容,多翻评论区,用户的吐槽、疑问、甚至抬杠都是好素材。比如有个 “沉浸式回家” 的挑战,评论里很多人说 “住出租屋没这条件”,顺着这个点就能做 “出租屋低成本改造指南”。
小红书的 “发现页” 要按兴趣标签筛选,比如你做美妆号就盯着 “护肤”“彩妆” 标签,看那些点赞量在几千到一万之间的笔记。这些内容往往是用户真正有需求但还没大火的,分析它们的标题结构 ——“油皮救星!这款精华我用空了 5 瓶” 这种带数字和个人体验的,很容易照搬到自己的选题里。
💻
垂直论坛 + 行业报告 —— 做深度内容的底气来源别总盯着大众平台,垂直领域的论坛藏着精准选题。像做职场内容的,常去 “知乎职场”“脉脉职言” 板块,看那些提问数超过 500 的问题,比如 “35 岁被裁员后能做什么”,下面的回答里有大量真实案例,摘几个典型故事重新组织,就是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
行业报告是提升内容专业度的秘密武器。艾瑞咨询、易观分析这些平台经常发免费报告,重点看 “用户行为数据” 和 “趋势预测” 部分。比如看到 “2024 年宠物殡葬市场增长率达 30%”,就能衍生出 “宠物去世后,主人为什么愿意花上万块办葬礼” 这种既有话题性又有数据支撑的选题。
还有些小众数据库,比如 “新榜” 的 “内容热榜”,能看到各平台不同领域的爆款文章关键词,把近一周的关键词列出来,找重复出现 3 次以上的,基本就是近期的流量密码。比如连续出现 “极简生活”“断舍离”,那就可以围绕 “年轻人为什么开始扔东西” 做系列内容。
📝
建立 “灵感分类库”—— 告别临时抱佛脚素材散乱是很多自媒体人的通病,必须建立自己的分类库。用石墨文档或者 Notion 建一个表格,分 “热点事件”“用户痛点”“干货知识点”“金句素材” 四个大类。比如刷到 “90 后开始囤养老金” 的新闻,就归到 “热点事件”,后面备注 “可结合社保政策、理财方式展开”。
“用户痛点” 这一栏要特别用心,把平时刷评论、私信看到的问题记下来,比如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冬天皮肤脱皮怎么救”,积累到 50 个以上就会发现规律,比如育儿号里 “吃饭”“学习”“叛逆期” 是高频痛点,围绕这些做选题准没错。
金句素材不用刻意背,看到好句子立刻记下来,比如 “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 这种能引发共鸣的,写结尾的时候用上,能增加文章感染力。建议每天花 10 分钟整理素材库,每周日花 1 小时复盘,删掉过时的,把有潜力的选题标红,下周的创作计划就一目了然。
🌿
从生活褶皱里挖素材 —— 接地气才有人看别总觉得素材要高大上,普通人的生活场景里藏着最多共鸣点。早上买早餐时,听老板说 “最近年轻人都爱加双蛋”,就能联想到 “早餐加蛋的玄学 —— 当代年轻人的养生焦虑”;下班路上看到小区门口的快递柜前排长队,就能写 “快递柜超时收费,到底该不该取消?”
和朋友聊天也是找选题的好时机,注意他们抱怨的事、兴奋的事。比如朋友说 “每次旅行回来都累得不想动”,可以延伸出 “为什么我们的旅行越来越像打卡任务”;家人讨论 “菜价又涨了”,就能做 “一线城市 100 块能买多少菜?实测给你看”。
甚至自己的经历也能当素材,比如第一次尝试直播带货搞砸了,把过程写成 “新人直播 3 小时只卖出去 2 单,我踩了这 5 个坑”,真实的挫败比成功学更打动人。记住,生活里的 “小反常” 就是好选题,比如 “以前嫌妈妈唠叨,现在天天盼她发语音”,这种情感转变很容易引发共鸣。
🎯
用 “用户需求反推法” 找选题 —— 避免自嗨式创作打开你的后台数据,看 “用户画像” 里的年龄、性别、地域,再看 “热门文章” 里哪些内容的完读率超过 60%。比如发现 30 - 35 岁女性读者占比高,且关于 “职场妈妈时间管理” 的文章完读率高,就可以接着做 “职场妈妈通勤时能做的 3 件提升事”“孩子睡后 2 小时,我搞副业赚了 5000”。
多逛同类账号的评论区,看读者在别人的文章底下问什么。比如关注的育儿号里,很多人问 “3 岁孩子该不该报兴趣班”,而这个问题还没被详细解答,那你就可以做一篇 “3 岁报班踩坑记 —— 资深早教老师的真心话”。
还可以用 “提问法” 自己逼出选题,比如做美食号,就问 “读者做早餐时最头疼什么?”“他们买食材时最担心什么?”“出去吃怕贵,在家做怕麻烦,怎么解决?” 顺着这些问题找答案,选题就出来了。记住,用户的 “怎么办” 就是你的 “写什么”。
🔄
选题的 “二次加工” 技巧 —— 一个素材用三次找到一个好素材别只写一次,多角度挖掘能出系列内容。比如 “年轻人流行‘城市漫步’” 这个热点,第一次可以写 “为什么 00 后不爱打卡网红地,反而爱逛菜市场”(现象分析);第二次写 “3 个小众城市漫步路线,本地人都未必知道”(实用攻略);第三次写 “带父母城市漫步后,我发现他们比我懂生活”(情感故事)。
旧选题也能翻新,比如 “减肥” 是老生常谈,但结合新趋势就能写出新意。以前写 “10 天瘦 5 斤食谱”,现在可以写 “‘生活化减肥’火了 —— 不用挨饿不用运动,这样吃自然瘦”。把老话题和新词汇、新现象结合,就会有新鲜感。
还可以用 “对比法” 做选题,比如 “月薪 3 千和月薪 3 万的早餐有什么区别”“北方人过冬 VS 南方人过冬,差距不止羽绒服”,这种对比自带话题性,容易引发讨论。记住,同一个素材,换个角度就是新选题,别浪费任何一个让你眼前一亮的点子。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