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一个选题能不能火,可不是凭感觉瞎猜的事儿。这背后有方法可循,今天就来聊聊选题的 “四度” 模型分析法,掌握了它,你选的选题火起来的概率能大大提升。
🔥 热度:选题的 “引爆点” 在哪里
热度,简单说就是这个选题当下被关注的程度。没人关注的选题,再怎么打磨也很难火。那怎么判断一个选题的热度呢?
你可以看看搜索引擎的指数,像百度指数、微信指数这些工具就很实用。如果一个选题的搜索量在短期内突然飙升,说明大家对它的关注度在快速上升。比如前段时间某款新手机发布,相关的搜索指数一下子涨了好几倍,这时候写关于这款手机评测、使用技巧的选题,就很容易获得高阅读量。
社交媒体的话题热度也不能忽视。微博热搜、抖音热榜、小红书热门话题,这些地方都是观察热度的好窗口。经常出现在这些榜单上的选题,自带流量光环。就拿某个明星的婚礼来说,消息一出来就冲上了热搜第一,各种相关的选题,不管是婚礼细节还是两人的感情故事,都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阅读量自然低不了。
不过要注意,热度有短期和长期之分。有些选题是昙花一现,比如一些突发事件,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要是没抓住黄金时间发布内容,等热度降下去了再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有些选题是持续升温的,像健康养生类的选题,随着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热度一直在稳步上升,这类选题就适合长期耕耘。
📣 广度:选题能覆盖多少人
广度指的是选题能触达的人群范围。覆盖的人越多,火起来的可能性就越大。
先看目标人群的数量。如果一个选题针对的是大众群体,比如饮食、穿搭、旅游这些,几乎每个人都可能感兴趣,覆盖的人群基数大,传播起来就更容易。而那些非常小众的选题,比如某类冷门乐器的维修技巧,只有极少数人会关注,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传播。
再看人群的跨界性。有些选题看似只针对某一特定人群,但其实能跨界到其他人群中去。比如亲子教育类的选题,不仅家长会关注,一些教育工作者、心理学研究者也可能感兴趣,这样一来,覆盖的人群就更广了。之前有个关于 “如何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的选题,不仅吸引了家长,还吸引了游戏开发者和教育机构的关注,传播范围远超预期。
但也不是说广度越大越好。过于宽泛的选题,容易显得内容空洞,抓不住重点。比如 “生活小技巧” 这个选题,范围太广了,不如 “厨房清洁小技巧”“办公室收纳小技巧” 这些细分选题更容易做出有价值的内容。
🕵️ 深度:选题能挖多深
深度决定了选题的生命力。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选题,可能会火一时,但很难持续。有深度的选题,能引发大家的思考和讨论,更容易形成二次传播。
可以从选题的背后逻辑入手。一个选题能不能挖深,要看它是否涉及到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比如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反感加班”,这个选题就可以深挖,从企业管理模式、年轻人的价值观变化、社会竞争环境等多个层面去分析,这样的内容才有深度,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还要看选题是否有可延伸的空间。有些选题本身很简单,但能延伸出很多相关的话题。就拿 “直播带货” 来说,不仅可以写直播带货的技巧,还能延伸到直播带货的行业乱象、未来发展趋势、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等,这样一来,就能围绕这个选题持续产出有深度的内容。
不过挖掘深度也要把握好度,不能为了深而深,把内容搞得晦涩难懂。要在保证深度的同时,让读者能看明白,不然只会让读者望而却步。
❤️ 温度:选题能不能触动人心
温度是选题的情感连接点。能触动人心的选题,更容易获得大家的认可和传播。
看选题是否能引发情感共鸣。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如果一个选题能戳中大家的情感痛点,或者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就容易火起来。比如 “在外打拼的你,多久没回家了” 这个选题,就触动了很多在外漂泊者的思乡之情,很容易引发大家的共鸣和讨论。
还要看选题是否传递了正能量。积极向上、温暖人心的选题,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和传播。比如 “普通人的暖心瞬间”,收集一些生活中普通人互帮互助的小故事,这样的内容充满了温度,能让读者感受到社会的美好,自然也愿意分享给身边的人。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刻意煽情。过于刻意的煽情会让读者觉得虚假、做作,反而会引起反感。要用真实的故事、真诚的情感去打动读者。
综合来看,判断一个选题会不会火,要从热度、广度、深度、温度这四个维度去考量。一个有潜力的选题,往往在这四个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当然,这四个维度也不是孤立的,要结合起来看。比如一个选题热度很高,但深度不够,可能火得快凉得也快;一个选题有深度,但热度和广度都不够,也很难被大众熟知。
在实际操作中,你可以先根据这 “四度” 对选题进行初步评估,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资源和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题。多尝试、多总结,慢慢你就会练就一双 “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出哪个选题更有潜力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