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说 AI 是公众号选题的「超级外挂」?
你有没有过这种时候?盯着空白的编辑器,脑子里像塞了团棉花,想破头也憋不出一个选题。团队周会报选题,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老方向,粉丝早就看腻了。这时候 AI 工具的出现,简直是救星。
AI 最牛的地方在于数据处理能力。它能在几分钟内爬完近半年的行业热点、竞品爆款、用户评论,把那些藏在数据里的选题灵感挖出来。比如你做职场号,AI 能告诉你最近「00 后整顿职场」的话题热度降了,但「中年人职场转型」的搜索量涨了 300%。这种趋势变化,靠人工刷热搜至少得耗大半天。
更关键的是 AI 能精准匹配用户需求。它会分析你的公众号历史文章数据,看看哪些关键词打开率高,哪些话题留言互动多,然后顺着这些线索生成选题。之前帮一个美妆号做策划,AI 发现她们粉丝里 25-30 岁用户占比 60%,但内容里很少提「抗初老」,直接给出了 20 个相关选题,其中 3 篇后来成了 10 万 +。
不过别以为 AI 能完全替代人。它更像个「选题挖掘机」,能把深埋的矿脉指给你,但要不要挖、怎么挖,还得看你的判断。毕竟公众号拼的不只是选题,还有观点和表达,这些 AI 暂时替不了。
🔧 3 类必用的 AI 选题工具,附具体用法拆解
市面上 AI 工具五花八门,不是每个都适合公众号选题。试过十几款后,总结出三类真正好用的,每类都有具体操作技巧。
通用大模型:ChatGPT / 文心一言 / 讯飞星火
这些大模型适合做「头脑风暴」。用的时候别只说「给我 10 个公众号选题」,指令越具体,结果越靠谱。比如你做亲子号,应该这么问:「针对 3-6 岁孩子的妈妈,结合 2025 年春季育儿热点,生成 10 个带冲突点的公众号选题,要求包含具体场景」。
这些大模型适合做「头脑风暴」。用的时候别只说「给我 10 个公众号选题」,指令越具体,结果越靠谱。比如你做亲子号,应该这么问:「针对 3-6 岁孩子的妈妈,结合 2025 年春季育儿热点,生成 10 个带冲突点的公众号选题,要求包含具体场景」。
这里有个小技巧:让 AI 扮演「目标用户」。比如输入「你现在是 30 岁职场妈妈,每天最焦虑的 3 件事是什么?围绕这些焦虑写 5 个公众号标题」。生成的选题往往更贴近真实需求,比泛泛而谈的「育儿技巧」强多了。
垂直选题工具:选题宝 / 壹伴 AI 助手
这类工具是专门为新媒体人设计的,数据更聚焦。选题宝会直接给你按「热度」「涨粉潜力」「变现可能」排序选题,还能看到同类号的爆款标题结构。壹伴插件更方便,在公众号后台就能用,写稿时直接弹出「相关热门选题」,边写边调整方向。
这类工具是专门为新媒体人设计的,数据更聚焦。选题宝会直接给你按「热度」「涨粉潜力」「变现可能」排序选题,还能看到同类号的爆款标题结构。壹伴插件更方便,在公众号后台就能用,写稿时直接弹出「相关热门选题」,边写边调整方向。
用垂直工具时一定要注意筛选时间范围。比如做科技号,选「近 7 天」的数据能抓住最新发布的产品动态;但做情感号,选「近 30 天」的数据更能看出趋势,避免被短期热点带偏。
热点监测工具:新榜 AI 热榜 / 5118 热点雷达
追热点是公众号的必修课,但怎么追得巧、追得早?这些工具会实时推送各平台热搜,还能预测热度走势。比如某明星官宣结婚,AI 会告诉你「2 小时内是黄金发布期」,还会建议结合你的账号定位切入,母婴号可以写「明星夫妻育儿观」,职场号能聊「婚姻对事业的影响」。
追热点是公众号的必修课,但怎么追得巧、追得早?这些工具会实时推送各平台热搜,还能预测热度走势。比如某明星官宣结婚,AI 会告诉你「2 小时内是黄金发布期」,还会建议结合你的账号定位切入,母婴号可以写「明星夫妻育儿观」,职场号能聊「婚姻对事业的影响」。
记得设置「关键词预警」。把你的行业核心词输进去,一旦有相关热点冒头,AI 会立刻提醒你。之前有个教育号靠这个功能,在「教育减负新政策」发布 10 分钟后就出了解读文,流量直接翻倍。
📝 手把手教你用 AI 出「高转化选题」,分 3 步走
光有工具不行,得有章法。这套流程亲测有效,上个月帮一个美食号用这方法出的选题,平均打开率提升了 27%。
第一步:给 AI「喂料」。你得先告诉 AI 你的账号信息:粉丝画像(年龄、职业、痛点)、账号定位(比如「县城美食探店」而非泛泛的「美食」)、历史爆款特征(比如之前「30 元吃到撑」系列很火)。信息越详细,AI 生成的选题越精准。可以直接复制后台的粉丝分析数据给它,不用自己总结。
第二步:让 AI 出「选题矩阵」。别满足于单个选题,让它按「热点类」「干货类」「情感类」「互动类」分类输出。比如职场号,热点类可以追「最新劳动法修订」,干货类写「简历避坑 3 个细节」,情感类聊「上班如上坟,该辞职吗」,互动类搞「你被领导 PUA 过吗?评论区聊聊」。这样既能保证内容多样性,又能覆盖不同用户的阅读需求。
第三步:人工「二次加工」。AI 给的选题经常有个问题:太泛。比如它可能会写「夏天适合吃的美食」,你得把它改成「县城老街 3 家藏在巷子里的凉面摊,本地人夏天必吃」。加具体场景、地域、人群标签,选题才算落地。这一步最关键,直接决定选题能不能火。
📈 用 AI 选题还得懂「数据校准」,不然等于白忙活
AI 不是万能的,它生成的选题得经过数据验证才能用。这几个校准方法能帮你避开 80% 的坑。
先看「选题重合度」。把 AI 给的选题复制到微信搜一搜,看看最近有没有大量同类文章。如果搜出来一页都是,除非你有特别牛的角度,否则别碰。AI 有时候会「炒冷饭」,比如去年火过的「极简生活」,它可能今年还会推,这时候就得靠人工筛掉。
再查「用户真实需求」。用 5118 查选题关键词的「需求图谱」,看看用户搜这个词时,真正想了解的是什么。比如 AI 给「瑜伽减肥」的选题,需求图谱显示用户其实更关心「新手怎么练不受伤」,那你就可以把选题调整成「3 个适合新手的瑜伽动作,不伤膝盖还掉秤」。
还要结合「账号调性」。AI 可能会给个热度很高的选题,但和你的账号风格完全不搭。比如你是做严肃财经号的,AI 推「某网红翻车事件」,就算热度再高也别写,粉丝会觉得你不专业。这时候可以让 AI 换个角度,比如「从网红翻车看背后的资本运作」,既蹭了热点又符合调性。
⚠️ 这些 AI 选题的坑,我替你踩过了
踩过的坑多了,就总结出这些经验。知道这些,能让你少走半年弯路。
别让 AI 主导「价值观」。之前有个情感号用 AI 写「婆媳矛盾」选题,AI 生成的内容偏帮婆婆,结果评论区炸了,掉了 200 多粉。后来发现是训练数据里传统观念的内容太多,AI 自带偏向。所以涉及三观的选题,一定要人工再审一遍,确保和你的账号立场一致。
别迷信「爆款预测」。AI 说「这选题有 90% 概率成爆款」,听听就行。影响爆款的因素太多了,发布时间、标题封面、甚至评论区互动都会有影响。我试过两个 AI 预测分数差不多的选题,一个成了 10 万 +,另一个阅读量还不到 500,差别就在标题里有没有加具体数字。
别忽略「小众选题」。AI 喜欢推热门,但有时候小众选题反而能成「黑马」。比如做读书号,AI 大概率会推「畅销书解读」,但有次我们试了个「80 年代老杂志里的生活智慧」,虽然 AI 预测热度低,结果因为独特性成了爆款。偶尔让 AI 生成一些「反常识选题」,说不定有惊喜。
🌟 真实案例:一个小号靠 AI 选题,3 个月涨粉 5 万
说个具体的例子,更有参考性。小林做的是「农村宝妈副业」公众号,粉丝不到 1 万的时候,选题全靠自己瞎想,数据忽高忽低。
她后来用了这招:每天让 ChatGPT 生成 10 个选题,再用选题宝查这些选题的「宝妈关注度」和「变现潜力」。发现「手工活兼职」的话题虽然热度中等,但点击商品链接的转化率特别高。
于是她让 AI 聚焦这个方向,生成了「农村宝妈在家做手工,月入 3000 的 3 个真实案例」「别再被骗了!手工兼职避坑指南」等选题。每篇都结合本地宝妈的真实经历,AI 负责整理数据和框架,她自己补细节和情感。3 个月后,粉丝涨到 6 万,还接了手工材料商的广告,月收入翻了 4 倍。
她的秘诀是让 AI 当「数据员」,自己当「故事官」。AI 提供哪些手工活赚钱、哪里找渠道,她负责采访身边的宝妈,写出真实的故事。这种组合拳,比纯 AI 生成的干巴巴的攻略管用多了。
🛠️ 最后送你一份「AI 选题清单」,直接套用
怕你记不住,整理了个清单,每次用 AI 选题前对着打勾就行:
✅ 给 AI 的指令里包含「用户画像 + 账号定位 + 具体场景」
✅ 让 AI 生成至少 20 个选题,再筛选
✅ 用微信搜一搜查选题重合度
✅ 用 5118 查关键词需求图谱
✅ 把选题改得有「具体细节」(时间 / 地点 / 数字)
✅ 结合账号调性做最后调整
✅ 给 AI 的指令里包含「用户画像 + 账号定位 + 具体场景」
✅ 让 AI 生成至少 20 个选题,再筛选
✅ 用微信搜一搜查选题重合度
✅ 用 5118 查关键词需求图谱
✅ 把选题改得有「具体细节」(时间 / 地点 / 数字)
✅ 结合账号调性做最后调整
AI 确实是个好帮手,但别指望它一步到位。它能帮你扫平 90% 的基础工作,剩下的 10%—— 也就是那些能打动人心的东西,还得靠你自己。毕竟读者关注的不是 AI,是那个有温度、有观点的你。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