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接过不少公众号诊断的活儿,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好多账号运营到中途突然风格大变,前三个月还在深耕职场沟通技巧,第四个月突然开始写情感挽回,第六个月又跑去分析楼市政策。问起原因,十有八九会说 “看 AI 推荐的选题数据不错就试了试”。
这就是现在很多人用 AI 做公众号选题的通病 ——把工具当成了指挥官。AI 确实能在几秒内给出上百个选题,甚至能附带热度预测和关键词密度分析,但它永远搞不懂你的账号 “为什么存在”。
📊 先看看 AI 选题工具的 “真实战绩”
上周特意拿三个不同定位的公众号做了测试。职场类账号让 AI 推荐选题,排在前五位的全是 “35 岁被裁员后月入 5 万的副业”“领导最喜欢的 5 种汇报方式” 这类内容;母婴类账号得到的推荐里,“0-3 岁宝宝辅食大全”“幼儿园择校避坑指南” 占了八成;本地生活号则被塞满了 “XX 市十大网红打卡地”“周末周边游推荐”。
这些选题有错吗?没错,甚至可以说数据表现大概率会不错。但问题在于,AI 只会基于全网热门数据做排列组合,它不会记得你的职场号主打 “95 后职场新人成长”,也不在乎你的母婴号专注 “单亲妈妈育儿经验”。
见过最夸张的一个案例,一个主打 “小众纪录片赏析” 的公众号,因为 AI 连续三周推荐 “某部流量电影解析”,运营者跟着写了三篇,阅读量确实涨了,但后台粉丝留言全是 “你号怎么变味了”“取关了,不是我想要的内容了”。等反应过来想调整,原来的核心粉丝已经流失了近三成。
🔄 被 AI 带偏的三个典型路径
第一个常见陷阱是 “数据迷信”。AI 给出的选题往往会附带 “预估阅读量”“互动率预测”,很多人看到某个选题标着 “预估 10 万 +” 就忍不住跟进。但这些数据是基于全网同类内容计算的,和你的账号权重、粉丝画像根本不匹配。一个粉丝只有 5000 人的本地美食号,非要写 AI 推荐的 “全国十大火锅品牌排名”,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个陷阱是 “热点追逐疲劳”。AI 对热点的敏感度确实比人高,能在事件发生后 10 分钟内生成一堆相关选题。但公众号的定位很多时候需要 “慢热”,比如一个做 “古典诗词鉴赏” 的号,总跟着 AI 去追 “某明星离婚用了什么诗句”,半年下来粉丝都以为这是个娱乐八卦号。
第三个陷阱更隐蔽 ——“自我定位模糊化”。刚开始用 AI 时还会筛选选题,时间久了就懒得思考,直接从推荐列表里挑。三个月后再回头看,会发现自己也说不清账号到底想表达什么。有个做职场心理的号主跟我说,现在粉丝留言问的问题,他自己都觉得 “这不是我该回答的”。
🧭 定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AI 为什么搞不定?
简单说,定位就是你的账号在粉丝心智中的 “独特位置”。比如提到 “逻辑思维”,大家会想到 “商业知识解读”;提到 “咪蒙”(即使停更了),很多人还会想到 “犀利的女性视角”。这个位置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需要通过持续输出同类但有差异的内容来巩固。
AI 为什么搞不定?因为它本质上是 “归纳法” 的产物。它会收集所有同类账号的内容特征,然后总结出一个 “平均模型”。用它来做选题,时间长了你的账号就会变成 “平均模型” 的复制品。就像开餐馆,AI 会告诉你 “现在川菜最火,火锅最赚钱”,但它不会考虑你家祖上三代都是做粤菜的,有别人比不了的秘方。
前阵子有个做 “农村生活记录” 的公众号,本来内容都是实拍家乡的田间地头,粉丝很喜欢那种 “原生态” 的感觉。后来用 AI 选题,推荐了很多 “农村豪宅改造”“返乡创业年入百万” 的内容,运营者跟着拍了几期,数据没涨多少,反而被老粉丝吐槽 “变得跟那些炫富号一样了”。
✅ 给 AI 选题套上 “定位枷锁” 的四个方法
想用好 AI 又不跑偏,关键是在让它干活前先设定好 “边界”。我自己总结了一套 “四问筛选法”,每次从 AI 推荐里挑选题时都过一遍:
第一问:“这个选题和我的账号 Slogan 冲突吗?” 每个账号都该有句核心口号,比如 “帮职场新人避开 99% 的坑”,遇到 AI 推荐的选题就先对照这句口号,不相关的直接删掉。
第二问:“我的核心粉丝会主动搜索这个问题吗?” 可以打开公众号后台的 “搜索来源” 数据,看看粉丝平时都在搜什么关键词。AI 推荐的选题如果不在这个列表里,哪怕数据再好也要谨慎。
第三问:“写这个选题需要我放弃已有的优势吗?” 比如你擅长用数据说话,AI 推荐了一个需要大量个人感悟的选题,这种就属于 “跨界风险题”,偶尔写一次可以,连续写就会让粉丝困惑。
第四问:“三个月后再看这个选题,它还符合账号形象吗?” 很多热点选题当时看起来不错,但会稀释长期形成的定位。可以建个 “选题存档表”,把每月选的题都记下来,隔段时间翻一翻就能发现是否有跑偏趋势。
有个做 “大学生成长” 的号主用了这个方法,现在从 AI 给出的 50 个选题里,大概只会留下 3-5 个,虽然数量少了,但粉丝留存率提高了 27%。
📝 手动校准:比 AI 更懂你的定位校准清单
除了筛选 AI 的推荐,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 “选题校准系统”。分享一个我给客户做的表格框架,每天花 10 分钟填一填,能有效避免被 AI 带偏:
- 核心定位关键词:列出 3-5 个最能代表账号的词,比如 “职场沟通”“实用技巧”“95 后”。每次选题都要包含至少两个。
- 粉丝画像三要素:年龄、职业、核心痛点。AI 推荐的选题如果解决的不是这些痛点,直接 Pass。
- 内容记忆点:你的账号有什么固定特色?比如 “结尾必给模板”“用漫画解释概念”。选题必须能承载这个记忆点。
- 竞品差异点:同样的主题,你会从哪个角度切入?这个角度必须是竞品没做过或者做得不好的。AI 不会帮你想这个,得自己琢磨。
- 长期价值评估:这篇内容能不能放进 “公众号精华合集”?如果只是蹭热点,没有长期参考价值,即使 AI 说数据好也别写。
有个做 “家庭理财” 的号主,原来总被 AI 推荐 “股票短线操作技巧”,用了这个清单后发现,自己的核心粉丝其实更需要 “稳健的家庭教育金规划”,调整方向后虽然单篇阅读量降了点,但粉丝打赏和咨询量翻了一倍。
🤖 最后说句实在话:AI 是铲子,不是地图
现在市面上的 AI 选题工具,不管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本质上都是提高效率的工具。就像挖金子时用的铲子,能让你挖得更快,但不能告诉你该往哪挖。
公众号的定位就像地图,决定了你最终能挖到什么。是专注挖 “职场新人” 这座矿,还是去 “宝妈群体” 那片山,得自己先想明白。AI 可以帮你判断哪个地方的矿石更密集,但不能让它替你决定换座山。
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的定位该怎么守,教个笨办法:每次写选题前,想象自己在跟一个老粉丝聊天,你说的第一句话会不会让他觉得 “哎,这才是我关注的那个号”。能通过这个测试的选题,不管 AI 怎么评价,都值得写。
记住,粉丝关注的是 “你的独特性”,而不是 “AI 认为的爆款”。别让工具最终把你变成了它的复制品。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