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三年写作训练营,见过太多学员卡在第一步 —— 选题。明明文笔不错,就是写不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内容。今天把内部教研总结的选题策划干货掏出来,全是实战中踩过坑又爬起来的经验,新手照着做至少能少走半年弯路。
🔍 第一步:拆解用户画像,挖到「真需求」
别一上来就想写什么,先搞清楚你要写给谁看。很多人做用户画像只写「25 - 35 岁女性,一线城市白领」,这没用。真正能指导选题的画像,得细化到「痛点场景」。
举个例子,同样是母婴号,新手会写「宝宝辅食怎么做」。但我们训练营里做得好的学员,会拆解出「职场妈妈凌晨 5 点起来做辅食的崩溃」「老人带娃总给吃盐怎么办」这类具体场景。这些场景里藏着用户没说出口的需求 —— 不只是要食谱,是要「快速搞定又有营养」的解决方案。
怎么挖?教你个笨办法:去你的目标平台(小红书 / 知乎 / 抖音都行),搜行业关键词,把前排内容的评论区翻到底。看用户在吵架什么、追问什么、抱怨什么。比如做美妆号,看到有人问「油皮夏天用什么粉底液」,别只记问题,要看下面有人说「试过 XX 牌还是脱妆到像花猫」—— 这才是能做选题的痛点。
📦 第二步:建立「三级选题库」,告别灵感枯竭
每天刷手机看到好选题就存起来?90% 的人都这么做,但没用。存了几百条,写的时候还是想不起来。我们内部用的是「三级分类法」:
一级库按「内容类型」分:干货技巧类、情感共鸣类、热点解读类、故事案例类。
二级库按「用户生命周期」分:比如职场号可以分「新人入职」「晋升瓶颈」「跳槽转型」。
三级库按「爆款元素」标:比如「反常识」「有争议」「能互动」(比如让读者投票选答案)。
上个月有个学员做职场号,三级库里存了条「领导画的饼该不该吃」,标了「有争议 + 互动」。某天看到热搜 #00 后拒绝老板加班要求 #,直接从库里调出这条,结合热点写了篇《比起老板画的饼,这三种坑才该警惕》,当天阅读量破 10 万。
⚖️ 第三步:用「四维评估表」筛选题,避开自嗨
选出来三个备选选题,不知道哪个能爆?教你用四个维度打分(每项 1 - 5 分):
- 受众匹配度:你的核心用户会不会主动点开?
- 信息增量:比起同类内容,你有没有多给一个角度 / 知识点?
- 传播潜力:读者看完想不想转发给朋友?(比如能帮他吐槽 / 炫耀 / 科普)
- 执行难度:你能不能在 24 小时内写出有质量的内容?
总分超过 15 分可以做,低于 12 分直接放弃。上周有个做教育号的学员,纠结写「双减后家长该怎么做」还是「学霸都在用的记忆法」。打分后前者 16 分(传播潜力高,家长看完会转发群),后者 11 分(信息增量不足),最后选前者果然出了小爆款。
✂️ 第四步:给选题「做减法」,越小越容易爆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是选题太宽。比如写「如何提升免疫力」,不如写「办公室人群每天 10 分钟提升免疫力的 3 个动作」。范围缩小,你才能把内容做深,读者也更容易觉得「这就是写给我的」。
怎么缩?用「限定词」。时间限定(凌晨 5 点 / 周末 2 小时)、人群限定(宝妈 / 程序员 / 租房党)、场景限定(通勤时 / 开会前 / 睡前)。我们训练营有个规律:标题里带 3 个以上限定词的内容,爆款率比宽泛选题高 40%。
比如同样写理财,「普通人怎么理财」不如「月薪 5000 的租房党,每月存 2000 的 3 个办法」。后者一看就知道给谁看、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 第五步:小范围测试,用数据验证猜想
别等整篇写完才发。聪明的做法是先做「选题测试」:把三个备选选题写成一句话简介,发在你的粉丝群 / 朋友圈,看哪个点赞评论多;或者做成短视频脚本,各发 3 条,24 小时内看完播率和互动率。
有个做美食号的学员,纠结写「川菜做法大全」还是「3 分钟搞定的懒人川菜」。她先在群里问「你们更想看哪种」,结果没人理。后来改成发两条 15 秒视频:一条拍满桌川菜,一条拍自己 3 分钟炒好一盘麻婆豆腐。后者完播率高 60%,果断选后者,发出来当天就上了小热门。
⚠️ 第一个陷阱:「热点依赖症」,追得越紧死得越快
不是所有热点都能追。上个月某明星塌房,有个情感号学员跟风写《从 XX 事件看感情里的信任危机》,结果阅读量还不如平时的一半。为什么?因为她的核心用户是宝妈,对明星八卦根本不关心。
追热点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热点和我的用户有关系吗?我能说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观点吗?过了三天还有人讨论吗?(短期热点没意义)。我们训练营里做得好的,都是「热点为我所用」—— 比如高考时,职场号写《当年没考上名校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照样能爆。
⚠️ 第二个陷阱:「自嗨式创新」,读者看不懂等于白写
总有人想「写点没人写过的」。有个健康号学员,花一周写了篇《从量子力学看睡眠质量》,觉得特别新颖。结果发出来阅读量惨淡,评论区全是「看不懂」。
创新不是搞玄学,是在「熟悉的领域里加一点新东西」。比如大家都写「多喝水好」,你可以写「每天 8 杯水是误区,这三种时候喝等于白喝」。既有读者熟悉的认知,又有新信息,才容易被接受。
⚠️ 第三个陷阱:「数据迷信」,只看热搜不看人心
别天天盯着热搜榜、爆款文榜单。那些数据是结果,不是原因。有个学员做职场号,看到「躺平」话题火,就天天写「躺平是最好的反抗」。写了十篇,流量越来越差。
为什么?因为读者嘴上说躺平,心里还是想知道「怎么才能不躺平也能过得好」。真正的爆款选题,是能「说出读者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而不是跟着数据走。我们训练营里有个心法:数据告诉你用户在看什么,而你要想用户在等什么。
最后想说,选题没有万能公式,但有可复制的方法。这五个步骤,每天花 30 分钟练,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对「什么能爆」的直觉越来越准。记住,好选题不是想出来的,是「拆出来、筛出来、测出来」的。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