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的都知道,标题是文章的脸面。同样的内容,换个标题,阅读量可能差 10 倍甚至更多。但到底哪个标题能火?靠感觉?凭经验?这些都不靠谱。真正靠谱的是 A/B 测试 —— 用数据告诉你答案。
📊 先搞懂:什么是标题 A/B 测试?为啥非要做?
简单说,A/B 测试就是把同一篇文章的两个不同标题,在相同条件下推给两拨人,看哪个标题带来的阅读量、点赞量、在看量更高。
别觉得这是小题大做。我见过太多团队,几个人围着一个标题吵半天,最后拍脑袋定一个,发出去效果不好又互相甩锅。A/B 测试就是要去掉 “我觉得”“我认为”,让数据说话。
而且,标题里藏着用户的真实偏好。比如你测试发现,带数字的标题比纯文字标题阅读量高 30%,那以后写标题就可以多往数字上靠。这些规律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都是测试测出来的。
🎯 测试前必须想清楚:你要通过标题解决什么问题?
不是随便拿两个标题过来就能测的。测试前得明确目标 —— 你希望通过这个标题达到什么效果?
想提升打开率?那测试时重点看两个标题的阅读量差异。想提高互动率?那就要对比点赞、在看、留言的数据。想引导用户点击原文链接?那原文跳转率就是核心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卖课程的公众号,标题可能既要吸引人打开,又要让人有点击购买链接的欲望。这种情况下,测试时就要同时关注阅读量和原文跳转率,不能只看一个指标。
目标不一样,测试的侧重点就不一样。连自己想测啥都不知道,测了也是白测。
🔍 怎么设计两个有差异的标题?变量要 “可控”
A/B 测试的关键是 “单一变量”—— 两个标题只能有一个地方不一样,其他尽量保持一致。不然你都不知道是哪个因素影响了结果。
常见的变量可以从这几个角度设计:
关键词差异:比如一篇讲护肤的文章,标题 A 用 “敏感肌”,标题 B 用 “痘痘肌”。测试哪个关键词更能击中目标用户。
表达方式差异:标题 A 用疑问句 “夏天怎么防晒不油腻?”,标题 B 用肯定句 “夏天防晒不油腻,就靠这 3 招”。看用户更喜欢哪种语气。
数字有无:标题 A“做好这几点,公众号阅读量翻倍”,标题 B“做好这 5 点,公众号阅读量翻倍”。测试数字是否能提升打开欲。
情绪调动:标题 A “职场新人容易踩的坑”,标题 B“职场新人不注意这 3 个坑,难怪总被领导骂”。后者带点焦虑感,看是否更能引发用户共鸣。
记住,变量不能太多。如果一个标题又改了关键词,又加了数字,还换了语气,那测试结果就没法分析了。
📝 测试执行时,这几个细节能决定结果是否靠谱
选好了标题,定好了目标,接下来就是执行。这里面藏着很多坑,踩一个就可能让测试结果失真。
样本量要够大:如果只推给 100 个人,A 标题有 10 个人打开,B 标题有 8 个人打开,能说明 A 比 B 好吗?不能,因为样本太少,偶然性太大。一般来说,每个标题的曝光量至少要达到 500 以上,结果才相对可靠。如果你的公众号粉丝少,那可以多测试几天,累计数据。
发布时间要一致:总不能 A 标题早上 8 点发,B 标题晚上 8 点发吧?不同时间段用户的活跃度不一样,早上大家在通勤,晚上可能在刷手机,这会直接影响打开率。两个标题最好在同一时间发布,或者间隔不超过半小时。
用户群体要相似:如果 A 标题推给的是新关注的粉丝,B 标题推给的是关注了一年以上的老粉,那测试结果也没意义。因为新老粉丝对公众号的熟悉度、兴趣点可能完全不同。尽量让两个标题触达的用户群体在性别、年龄、活跃度等方面保持一致。
测试周期别太长:一般来说,24 小时就够了。因为公众号文章的阅读量主要集中在发布后的 24 小时内,超过这个时间,数据增长就很慢了,再测下去意义不大。
📈 数据出来了,怎么判断哪个标题更好?
不是只看阅读量就行。要综合多个指标,结合你的测试目标来判断。
如果目标是提升打开率,那重点看 “阅读量 / 曝光量” 这个比例。比如 A 标题曝光了 1000 次,有 200 人打开,打开率是 20%;B 标题曝光 1000 次,有 150 人打开,打开率 15%。那显然 A 更好。
如果目标是提升互动率,就要算 “互动量 / 阅读量”。假设 A 标题带来 500 阅读,50 个点赞;B 标题带来 400 阅读,60 个点赞。A 的点赞率是 10%,B 是 15%,那 B 在互动上更有优势。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指标是 “留存率”—— 用户打开文章后,有没有读完?如果一个标题很吸引人,用户点开发现内容和标题不符,可能看两行就退出去了。这种 “标题党” 标题就算打开率高,也不是好标题。可以通过公众号后台的 “平均阅读完成率” 来判断。
另外,要看数据的 “显著性差异”。比如 A 标题打开率 20%,B 标题 19%,这种微小差异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的,不能说明 A 一定比 B 好。一般来说,两个标题的核心指标差异要超过 10%,才算有统计学意义。
💡 测试完别停:把经验变成 “标题公式”
一次 A/B 测试的价值不止于选出一个好标题,更在于从中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 “标题方法论”。
每次测试结束后,都要做复盘:这次测试中,哪种类型的标题表现更好?是带数字的?还是带疑问的?是偏理性分析的?还是偏情感共鸣的?
把这些规律记下来,下次写标题时就有方向了。比如我之前帮一个母婴号做测试,发现标题里带 “0-3 岁”“新手妈妈” 这类精准人群标签的,打开率比泛泛而谈的标题高 25%。后来他们就把这个作为标题的固定套路,阅读量稳定提升。
当然,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用户的偏好会变,平台的算法会变。所以要定期做 A/B 测试,不断更新自己的标题库。比如最近发现,以前很火的 “震惊体” 标题效果越来越差,反而 “干货清单式” 标题更受欢迎,这就是测试带来的新发现。
最后想说,A/B 测试不是万能的,但不用 A/B 测试是万万不能的。与其靠感觉赌一个标题能火,不如用数据选出那个 “最可能火” 的标题。这才是做公众号运营最靠谱的姿势。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