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体的都懂,盯着屏幕两小时,选题表格还是一片空白的滋味。不是没内容可写,是脑子像被塞进玻璃罐,想法转不动也出不来。今天掏个私藏工具 —— 曼陀罗思考法,亲测能把打结的思路捋顺,还能催生出一堆意想不到的选题。
🍥 曼陀罗思考法:不是玄学是 “思维导航”
第一次听这名字会觉得玄乎,其实它就是把混乱想法可视化的工具。起源于日本学者今泉浩晃,核心是用九宫格当 “思维容器”,中间放核心主题,周围八个格子填充关联想法,每个格子又能再拆成新的九宫格,像细胞分裂一样越变越多。
跟思维导图最大的区别是啥?思维导图是线性发散,像树枝一样越伸越远;曼陀罗是网状扩散,每个点都能跟其他点碰撞出新火花。比如想 “职场” 相关选题,思维导图可能从 “职场沟通” 一路挖到 “汇报技巧”,曼陀罗却能同时关联到 “职场穿搭对沟通的影响”“实习生如何用下午茶时间破冰” 这类跨界想法。
它最妙的是强制你跳出 “非此即彼” 的思维。做自媒体久了容易陷入 “要么写干货要么写故事” 的惯性,曼陀罗会逼着你在 “干货” 旁边写下 “干货 + 反转故事”“干货 + 读者痛点吐槽”,逼着大脑往非常规的地方走。
🍥 为啥它特别适合自媒体选题?
自媒体选题的死穴是 “同质化”。大家都写 “早餐吃什么”,你再写就没人看。曼陀罗的强项就是帮你找到 “别人没写到的角度”。
比如同样写 “减脂”,中间格子填 “减脂”,周围先随便填八个词:饮食、运动、心态、工具、误区、人群、季节、场景。在 “饮食” 格子里再画九宫格,能拆出 “减脂期能吃的便利店零食”“南方人减脂怎么吃米饭”“减脂餐隔夜会不会变质”—— 这些都是读者搜得到却没人写透的点。
它还能解决 “选题碎片化” 的问题。平时刷到的热点、读者留言、突然冒的灵感,随手填进曼陀罗格子里,攒够一定数量翻出来看,会发现不同格子的内容能组合出新选题。比如 “职场妈妈” 和 “10 分钟早餐” 拼在一起,就是 “职场妈妈的 10 分钟快手早餐:不用开火也能吃好”。
最关键的是门槛低。不用准备复杂工具,手机备忘录画个九宫格就能用。等地铁时、排队时,掏出手机填两个格子,积少成多就是选题库。我试过连续一周每天填 3 个九宫格,攒出了 47 个能用的选题,够更文一个多月。
🍥 三步上手:从 0 到 1 产出选题库
第一步:画 “核心九宫格” 定方向
拿一张纸画 3x3 的格子,中间写你账号的核心领域。比如美食号就写 “家常菜”,职场号写 “新人成长”。周围八个格子按 “5W1H” 填充:谁(受众)、啥时候(时间)、在哪(场景)、为啥(动机)、做啥(动作)、咋做(方法)。
举个例子,中间 “家常菜”,周围可以填:上班族、周末、出租屋、省钱、快手菜、零失败。这一步不用追求完美,哪怕填 “不知道” 都没关系,先把框架搭起来。
第二步:给每个格子 “生二胎”
挑第一步里最有感觉的 3 个格子,每个再画一个九宫格。比如 “快手菜” 周围,能填具体菜名(番茄炒蛋、酸辣土豆丝)、烹饪技巧(不用洗锅的做法、3 分钟调味公式)、避坑点(别直接炒鸡蛋)。
这里有个小技巧:每个格子里的内容尽量 “具体到场景”。别写 “早餐”,写 “冬天不想起床做的早餐”;别写 “减肥”,写 “吃火锅不胖的技巧”。越具体,读者越觉得 “这就是写给我的”。
第三步:用 “关联法” 拼出爆款相
把不同九宫格里的内容交叉组合。比如 “上班族”+“零失败”+“酸辣土豆丝”,能出选题《上班族必学:酸辣土豆丝零失败做法,10 分钟搞定晚餐》;“出租屋”+“省钱”+“不用洗锅”,能出《出租屋做饭省成本指南:一道菜不洗锅,食材钱控制在 5 块内》。
组合的时候注意看两个点:是不是读者常搜的(用 5118 查关键词热度)、有没有人写过(搜一搜同类账号)。如果发现某个组合没人写但搜索量不低,赶紧记下来,这就是潜力选题。
🍥 避坑指南:这 3 个错误别犯
别追求 “填满所有格子”
新手容易强迫症发作,非要把每个九宫格填得满满当当。其实曼陀罗的关键是 “流动感”,某个格子卡壳就跳过,说不定第二天看到别的内容会突然有灵感。我有个格子空了三天,看到读者留言 “孩子不爱吃蔬菜”,突然想到可以填 “给挑食娃做的蔬菜隐藏吃法”。
别把 “想法” 当 “选题”
格子里的 “快手菜” 只是个想法,不是选题。要加上 “钩子” 才能变成能发的内容。钩子就是 “读者能得到啥”:学会了能省时间?能避坑?能显得厉害?比如 “快手菜” 变成 “学会这 3 道快手菜,同事再也不说你带的饭像剩菜”,就有了传播点。
别只在 “没灵感时” 用
每天花 10 分钟填格子,比卡文时急着抱佛脚管用。我习惯睡前打开备忘录,花 5 分钟随便填两个格子,早上起来翻一翻,经常有 “昨晚怎么想出这么好的点” 的惊喜。把它变成习惯,选题库就像自来水,打开就有。
🍥 实战案例:美妆号 30 分钟出 20 个选题
朋友是做平价美妆号的,前阵子卡在 “秋冬口红” 这个主题上。用曼陀罗法实操了一遍,产出的选题里,有 3 个后来成了小爆款。
她的核心九宫格中间是 “秋冬口红”,周围填了:学生党、通勤、黄皮、显白、平价、拔干。然后针对 “黄皮显白” 再画九宫格,填了具体色号(MAC 小辣椒、稚优泉 666)、试色场景(室内光 vs 自然光)、搭配妆容(素颜涂的技巧)。
交叉组合后出的选题:《黄皮学生党秋冬必入:3 支 50 元内口红,显白到同事追着问链接》《通勤涂口红总掉?试下 “纸巾抿 3 次” 法,喝水不沾杯》。这两个选题的共同点是:人群(学生党、通勤族)+ 具体产品 / 方法 + 利益点(显白、不掉色),完全踩中了目标读者的需求。
🍥 最后说句大实话
曼陀罗思考法不是 “选题永动机”,它只是帮你把藏在脑子里的碎片想法 “显形”。真正管用的是 “边用边调整”—— 今天觉得某个格子没用就删掉,明天有新想法就加进去。
做自媒体就像种果树,选题是果子,曼陀罗是修枝剪。平时多施肥(攒素材)、勤修剪(整理选题),不愁结不出好果子。下次卡文时,别盯着空白文档发呆,掏出九宫格画两笔,说不定惊喜就在某个格子里等着你。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