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做公众号,一开始就想着写 “大而全” 的内容。比如做职场号,上来就写 “职场人必备的 10 个生存法则”;做育儿号,直接整 “0-6 岁孩子养育全攻略”。结果往往是阅读量惨淡 —— 不是内容不好,是读者根本没感觉。
读者刷公众号的时候,不是来 “上课” 的,是来 “解决当下问题” 的。你说的大道理再对,他当下没遇到,就不会点开。反倒是那些瞄准具体小问题的选题,比如 “职场新人第一次发工作邮件,这 3 个细节别错”“3 岁孩子不肯刷牙?试试这招我家亲测有效”,更容易被点开、被转发。
所以新手找选题,别贪大,先学会 “盯小问题”。怎么盯?分享几个我自己用过、也教给很多新人的实用方法。
📌 从 “自己最近的困惑” 里挖选题 —— 最容易写出真实感
新手最容易忽略的选题库,其实是自己。你刚开始做公众号,本身就会遇到一堆小问题;你所在的领域,不管是职场、考研、带娃还是做饭,自己肯定也有过 “卡壳” 的时刻。这些困惑,大概率也是同领域新手的困惑。
比如你做 “新手学 PS” 的公众号,自己练的时候发现 “怎么快速抠出头发丝” 老是学不会,花了两天才搞明白。这就是个好选题 —— 别写成 “抠图全教程”,就写 “新手抠头发丝总翻车?我踩过的 3 个坑和解决办法”。
为什么这招有效?因为是你亲身经历的,写的时候语气会自然,细节会具体。你会记得自己当时是怎么试错的,哪种方法最笨但最有效,这些 “接地气” 的内容,比网上抄来的理论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我之前带过一个做 “租房改造” 的新人,她自己租了个小单间,纠结 “出租屋能不能钉钉子” 好久。后来她写了篇《租房子想挂装饰画,又怕房东扣押金?我试了 5 种免打孔方法,这 2 种最靠谱》,第一次突破了 500 阅读(她当时粉丝才 300 多)。评论里好多人说 “终于找到能实操的了”。
记住,你自己最近纠结、刚解决的小问题,直接拿来当选题,成功率至少提升 60%。每天花 5 分钟想想:“我今天遇到什么小麻烦?怎么解决的?” 记下来,就是现成的选题库。
📌 翻 “同类账号的评论区”—— 直接抓用户 “喊出来的需求”
如果自己暂时没什么困惑,就去看别人的账号。不是看人家写了什么选题,是看评论区—— 那里全是用户没被满足的小问题。
比如你想做 “大学生考证” 相关的公众号,去几个同类大号的文章底下翻评论。可能会看到 “六级听力总错?有没有具体的练习方法?”“报名费交了能退吗?刚报完发现时间冲突”“准考证丢了怎么补?急!” 这些零散的提问,都是现成的选题。
有个小技巧:重点看 “带具体场景” 的提问。比如 “考研英语怎么复习” 太泛,但 “考研英语一阅读错太多,最后 3 个月怎么提分?” 就很具体;“宝宝辅食怎么做” 太泛,但 “7 个月宝宝吃辅食总干呕,是不是米粉太稠了?” 就很有针对性。
我之前帮一个做 “美妆新手” 号的朋友看选题,发现她总写 “新手化妆步骤” 这类内容,阅读一般。后来让她去翻 5 个同类账号的评论,找出了 “刚买的粉底液总卡粉,是不是手法错了?”“新手用散粉总飞粉,有没有简单的办法?” 这类问题。她选了第一个写,结合自己的试错经历,阅读直接涨了一倍。
用户在评论区问的问题,本质是 “他们愿意花时间打字问的事”,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们了。你把答案写出来,他们大概率会点开看,甚至会转发给有同样问题的朋友。评论区里带 “?” 的句子,都是送上门的选题,每天花 10 分钟翻 3 个账号,一周能攒出 20 个靠谱选题。
📌 用 “关键词工具” 抓 “高频小疑问”—— 避开自嗨,追真实需求
有时候用户没在评论区提问,但会在搜索引擎上搜。这些搜索关键词,能帮你找到更隐蔽的小问题。
新手不用搞太复杂的工具,用 “百度指数”“5118” 或者微信自带的 “搜一搜” 就行。比如你做 “居家健身” 号,在搜一搜里输入 “居家健身”,然后看 “相关搜索”,可能会出现 “居家健身没器械怎么办”“居家健身膝盖疼怎么回事”“居家健身瘦肚子最有效的动作”。
这些带 “怎么办”“怎么回事”“最有效” 的短语,都是用户在主动找答案的小问题。而且你能看到哪个问题出现的频率高 —— 比如 “居家健身没器械” 反复出现,就说明这是很多人的共同困扰,写这个选题,触达的用户会更多。
有个关键点:别选 “竞争太大” 的关键词。比如 “居家健身动作” 搜的人多,但写的人也多;但 “居家健身用矿泉水瓶代替哑铃,这样练不受伤” 这种更具体的,搜的人不算少,写的人却少,更容易出效果。
我之前指导一个做 “烘焙新手” 号的学员,她用 5118 查 “烘焙” 相关关键词,发现 “戚风蛋糕开裂”“饼干烤焦”“黄油软化太慢” 这几个问题搜索量稳定,而且同类文章不多。她选了 “黄油软化太慢?3 个方法亲测,冬天也能 10 分钟搞定” 来写,发布后被好几个烘焙类社群转发了 —— 因为这个小问题,太多新手遇到过。
关键词工具就像个 “需求探测器”,能帮你避开 “我觉得用户需要” 的自嗨,找到 “用户真的在找” 的小问题。每天花 15 分钟查一查,选题方向会清晰很多。
📌 把 “大话题拆成小问题”—— 避免空洞,让内容有落脚点
如果实在想写某个大话题,比如 “新手理财”“孕期护理”,一定要拆成小问题。大话题写不出细节,读者看了觉得 “说了等于没说”;拆成小问题,才能写得具体、有用。
怎么拆?用 “时间 / 场景 / 人群” 来切。比如 “新手理财” 这个大话题:
按 “时间” 拆 ——“刚工作第一个月,工资怎么存最合理?”“发了年终奖,先存还是先花?”
按 “场景” 拆 ——“每月房租占工资 30%,还能理财吗?”“想理财但怕亏,1000 块能开始吗?”
按 “人群” 拆 ——“学生党手里有 5000 块,怎么理财不踩坑?”“宝妈在家带娃,能做哪些低风险理财?”
拆完之后,每个小问题都是一个选题。而且越具体的问题,越容易写出干货。比如 “1000 块怎么理财”,你可以写具体的产品(比如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说清楚怎么操作、风险在哪,读者看完能直接用;但写 “新手理财攻略”,你只能泛泛而谈,读者看完还是不知道该做什么。
我认识一个做 “职场沟通” 号的博主,她早期写过 “职场沟通技巧”,阅读一般。后来她把这个话题拆开,写了 “给领导发消息,结尾加不加‘好吗’?”“同事总把工作推给我,怎么拒绝不得罪人?” 这类小问题,阅读量直接翻倍。有读者在评论里说:“终于不是空讲大道理了,这个我明天就能用上。”
记住,大话题像一块大蛋糕,直接啃容易噎着;切成小块,才能一口一口吃得香。新手没能力驾驭大话题,就先把大话题拆成 “能落地的小问题”,反而更容易做出口碑。
📌 用 “场景化提问” 锁定 “小众但精准” 的小问题 —— 更容易形成差异化
有些小问题,可能不是所有人都遇到,但只要你写出来,就能精准击中某类人群 —— 这类选题竞争小,转化率高。
怎么找到这类问题?多想想 “具体场景下的具体动作”。比如做 “宠物号”,别写 “养猫注意事项”,想想 “猫总在沙发上撒尿,怎么解决?”“出差 3 天,猫独自在家怎么喂水才安全?”;做 “职场号”,别写 “职场礼仪”,想想 “第一次跟领导出差,住同一间房该注意什么?”“午休时被同事吵醒,怎么说不尴尬?”
这些场景越具体,受众越精准。比如 “出差 3 天,猫独自在家怎么喂水”,虽然不是所有养猫人都遇到,但遇到的人会觉得 “终于有人懂我”,不仅会看,还会觉得你 “专业、贴心”。
我有个朋友做 “新手妈妈” 号,她写过一篇《带 4 个月宝宝坐高铁,这 5 样东西必须带(最后一样救了我)》。这选题很小,不是所有宝妈都需要,但看过的人都转发了 —— 因为带小月龄宝宝坐高铁的妈妈,太需要这类具体建议了。这篇文章虽然总阅读不算高,但涨粉率特别好,很多人关注就是因为 “觉得她能解决实际问题”。
小众但精准的小问题,是新手建立 “专业感” 的捷径。别人都在写 “通用内容”,你写 “特定场景的小问题”,反而能让人记住你。
找选题这件事,对新手来说,“精准” 比 “全面” 重要,“有用” 比 “深刻” 重要。别总想着 “写一篇火一篇”,先做到 “写一篇解决一个小问题”。
从自己的困惑出发,从用户的评论里找需求,用工具抓高频疑问,把大话题拆成小问题,聚焦具体场景 —— 这 5 个方法,每天花半小时实践,一周就能攒出够用的选题库。
记住,读者关注你,不是因为你能讲大道理,是因为你能帮他解决 “当下那个让人头疼的小问题”。把每个小问题解决好,阅读量、粉丝自然会慢慢涨起来。
【该文章由diwuai.com
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