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工作台账里挖选题,比追热点靠谱 10 倍
上周帮一个做行政的学员改公众号,她总说自己写不出东西。翻了翻她的工作群聊天记录,发现光是上周就有三个绝佳选题藏在里面 —— 周三采购时和供应商因为发票抬头吵了一架,周五帮同事处理社保转移时发现系统新漏洞,还有月初做预算时摸索出的 Excel 快速求和技巧。
这些事在她看来是日常琐碎,可对同行业读者来说全是干货。行政岗的公众号读者,谁没遇到过发票纠纷?谁不用 Excel 做报表?把吵架过程里的解决方案、系统漏洞的规避方法写出来,阅读量比她之前抄的 "行政人员必备 10 个好习惯" 高了 3 倍。
再说说做销售的朋友,他的客户跟进表就是个选题金矿。有个客户纠结了三个月才签单,他把沟通过程中客户提的 17 个顾虑整理成 "中小老板买软件时最担心的 5 个坑",发布后直接带了两单转化。还有次他去给客户做产品培训,发现对方团队总搞错操作步骤,回头就写了篇 "3 分钟学会 XX 功能,客服新人必看",成了他们公众号的爆款模板。
别觉得只有业务岗才有内容可写。财务岗核对报销单时,总能发现员工常犯的 8 个错误;HR 面试几十个人后,肯定能总结出 "面试官最反感的 3 句自我介绍";就连前台接待,整理出 "访客登记效率提升 50% 的小技巧" 都可能火。你的工作日志、待办清单、甚至被领导打回来的修改稿,都是带着体温的选题库。
🍳 厨房水槽里的灵感,比行业报告更戳人
凌晨五点被孩子哭醒的妈妈,写了篇 "新手妈妈的 3 个崩溃瞬间与急救方案",在母婴号里成了现象级文章。她没引用任何育儿专家的理论,就记了某天晚上给孩子冲奶粉时,因为找不到刻度线摔了奶瓶的事,底下评论全是 "这就是我昨晚经历的"。
我邻居是个社区医生,她的公众号从来不讲高深的医学知识。上周写的是 "菜市场买菜时,我发现了 3 个影响全家健康的习惯",说的是看到有人反复挑拣肉类,手上的细菌可能污染食物。这种从生活场景里提炼的内容,比照搬《营养学杂志》的论文接地气多了,转发率特别高。
就连下楼取快递都能挖出选题。有个做电商运营的姑娘,发现小区快递柜总显示 "柜满",她花了三天观察不同时段的存放情况,总结出 "避开快递柜高峰期的 5 个时间点",没想到被本地生活号转载,还引来了快递柜品牌方的合作。
生活里的选题藏在这些地方:早高峰地铁上听到的对话、超市货架上突然消失的老牌子、父母打电话时反复叮嘱的话、甚至是自己吵架后的反思。记住,读者不是来看你表演专业的,他们更想在文章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你家冰箱里快过期的食材、孩子作业本上的错题、和伴侣争论的家务分工,都是能引发共鸣的好素材。
✂️ 把碎片素材串成文章的 3 个笨办法
有个做教师的读者给我看她的素材本,密密麻麻记了半本:"今天上课发现学生偷偷在课本上画画,画得还挺好"、"家长群里因为作业量吵起来了"、"改试卷时发现很多人都错在同一个知识点"。这些碎片单独看没什么,我让她按 "师生关系"、"家校沟通"、"教学技巧" 分类,很快就凑出了三篇系列文。
最简单的串联方法是找共同点。比如你记录了 "客户 A 嫌价格高"、"客户 B 说竞品更便宜"、"客户 C 要折扣才签单",把这三个事放在一起,就能变成 "客户压价时,我从不直接让步的 3 个话术"。还有个做设计的,收集了半年来被甲方退回的修改意见,发现有 80% 都集中在 "颜色"、"字体"、"布局" 三个方面,整理成 "甲方爸爸最爱提的修改意见,其实就这 5 类",阅读量直接破万。
时间线也是个好工具。从周一到周五,每天记录一个工作小插曲,周末就能汇总成 "职场人一周遇到的 5 个真实困境"。我见过最绝的是个宝妈,每天拍一张孩子吃辅食的照片,配一句当天的小麻烦,一个月后整理成 "宝宝添加辅食的 30 个坑,我替你们踩完了",评论区全是求更的。
别担心素材太散,就像串珠子,哪怕是碎玻璃,找根线串起来也能变成项链。你手机备忘录里的只言片语、朋友圈发的吐槽、甚至是和朋友聊天时的语音转文字,都是可以串起来的珠子。
🧐 选题好不好,用这两个动作先筛一遍
有个规律我观察了很久:那些说自己找不到选题的人,其实是不会判断选题好坏。明明手里握着好素材,却总觉得 "这事儿太小了没人看",结果错失良机。教你两个快速验证的办法,比看什么选题公式管用。
第一个是 "朋友圈测试法"。把你想到的选题用一句话写出来,比如 "我发现用这种方法擦玻璃,三天都不落灰",直接发朋友圈。如果两小时内有 3 个以上朋友评论或私信问细节,说明这个选题有潜力。要是没人理,要么是表述有问题,要么是确实没价值。我有个学员用这个方法,淘汰了 70% 的备选选题,省了很多无效写作时间。
第二个是 "关键词搜索法"。打开微信搜一搜,输入你想写的核心词,比如 "职场新人 开会",看看排在前面的文章阅读量怎么样。如果最近一个月有好几篇 10 万 +,说明这个话题还在风口;要是全是半年前的旧文,可能已经过气了。但也别灰心,有时候换个角度就行,别人写 "职场新人开会要注意什么",你可以写 "我第一次主持会议时,因为这个细节被领导夸了"。
还要看你的目标读者会不会主动搜这个话题。做职场号的,就想想刚入职的人会搜 "试用期 注意事项" 吗?做妈妈号的,"宝宝 辅食 过敏" 是不是很多人在查?那些读者会主动搜索的选题,自带流量属性,哪怕写得简单点,也容易被搜到。
别迷信所谓的 "黄金选题公式",真实的读者反馈比任何理论都靠谱。你可以建个选题池,每天往里丢 3-5 个想法,每周用这两个方法筛一次,慢慢就知道什么话题适合你写了。
📝 把日常变成选题的 5 个小习惯,现在就能开始
真正会找选题的人,不是等灵感来敲门,而是把素材收集变成下意识的动作。就像有人随身带纸巾,他们随身带着 "选题雷达",看到听到什么都先想一句 "这能不能写成文章"。教你几个容易坚持的小习惯,三个月后素材库就能满到溢出来。
每天花 5 分钟写 "素材三行字"。不用长篇大论,就记三件事:今天工作中遇到什么麻烦、解决了什么问题、发现了什么规律。比如 "打印机卡纸三次,最后发现是纸放反了"、"帮同事抢票,用这个小程序比 12306 快"。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力变得敏锐很多。
给手机相册建三个文件夹:"工作瞬间"、"生活碎片"、"灵感闪现"。开会时拍一张白板上的争论点,买菜时拍一下价签对比,突然想到一句话赶紧记在备忘录里归类。有个做美食号的,光是 "菜市场角落的隐藏食材" 这个相册,就支撑她写了 20 多篇文章。
每周找一个同行聊半小时。不用聊什么高深话题,就问问他们最近遇到什么头疼的事,客户总提什么问题。我认识的一个保险经纪人,每次和同行喝咖啡都录音,回来整理出 "投保人最容易踩的 7 个坑"、"理赔时保险公司不会主动说的 3 件事",篇篇都是干货。
还有个笨办法是 "抄作业但不抄答案"。看到别人写得好的文章,别光转发,想想 "如果我遇到这事会怎么写"。比如刷到 "用这招整理衣柜省出半平米",你可以记下来 "我家衣柜整理时遇到的三个难题",换个角度就是新选题。
最后一个习惯是 "睡前 5 秒复盘"。躺在床上别刷手机,花 5 秒钟想 "今天有什么事值得写下来"。这个动作能训练大脑对素材的敏感度,坚持久了,你会发现生活里到处都是选题,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别再说找不到选题了,你的工作证、购物小票、聊天记录里,藏着比任何热点库都珍贵的内容。那些看起来平平淡淡的日常,其实是最能打动读者的东西。毕竟,谁会拒绝一篇写的就是自己的文章呢?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