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搞懂:为什么 “差异化” 现在比流量还重要?
打开微信搜个关键词,出来的公众号能翻几十页。内容呢?看着都差不多。今天你写 “10 个赚钱技巧”,明天他来 “8 个搞钱方法”,读者刷到最后记不住谁是谁。这不是夸张,是现在公众号的真实处境。
用户关注列表里躺了几百个号,点开的概率可能不到 5%。想让他们点开你、记住你、甚至主动转发你?靠 “和别人一样” 肯定不行。差异化不是选择题,是生存题。
你看那些能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号,都有个共同点:提到它们,读者能立刻说出 “这个号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有的号专门吐槽职场奇葩事,但语气特别毒舌;有的号讲育儿,却总从职场妈妈的视角切入。这些 “不一样”,就是它们能在用户手机里占据一席之地的理由。
🔍 找差异化选题:别盯着热门,先挖 “你的专属矿”
很多人找选题,眼睛只盯着热搜榜、爆款文。人家写什么火,自己跟着写什么。结果呢?永远慢半拍,写出来也没人看。真正的好选题,不在别人的爆款里,在你自己身上。
先盘点 “别人没有的经历”。我认识个做美食号的姑娘,没去拍那些高大上的餐厅,专门写 “县城小吃摊的生存智慧”。因为她老家在小县城,从小跟着爸妈摆过摊,知道那些摊主怎么选位置、怎么调酱料、怎么应付城管。这些细节,大城市里的美食博主根本写不出来。她的号粉丝不多,但转化率特别高,因为没人能替代她。
再抓 “细分到不能再细分的需求”。职场号很多,但专门写 “95 后怎么和 70 后领导打交道” 的很少;情感号很多,但专注 “异地军恋怎么维持” 的几乎没有。你把需求拆得越细,竞争对手就越少。用户搜这个细分关键词时,你的号就成了唯一选择。
还可以反着来:别人说好,你说 “但是”。大家都在夸 “极简生活多好”,你可以写 “我试过 30 天极简,最后发现不适合普通人”;别人都在教 “怎么快速涨粉”,你可以聊 “我花了 3 个月掉了 5000 粉,却想明白了这些事”。这种 “反常识” 的视角,自带讨论度,还能避开同质化。
🎭 建人设:别装 “完美”,要做 “唯一”
人设不是 “我想成为什么样”,而是 “我本来是什么样,只是把它放大了”。有个情感号博主,说话带点东北口音,每次写文章都夹杂几句方言,比如 “咋整啊”“可不是咋地”。读者说就喜欢她这股 “实在劲儿”,比那些端着的号亲切多了。
人设的核心是 “一致性”。你不能今天写文章像知心姐姐,明天发朋友圈像暴躁老哥。用户会 confusion 的。确定一个核心特质,比如 “毒舌但心软”“专业但接地气”,然后所有内容都往这个特质上靠。标题、开头、结尾、甚至回复评论的语气,都要统一。
用 “小习惯” 强化记忆点。比如每次文末都加一句固定的话,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记得给我点个在看,不然下次找不到你了”;或者固定用一种排版,比如每段开头都空两格,字体永远用微软雅黑。这些小细节,看着不起眼,却能让用户形成条件反射 —— 看到这个格式,就知道是你。
别怕暴露 “小缺点”。完美的人设是假的,假的东西留不住人。你可以写 “我其实很拖延,每次交稿都要被编辑催”;也可以说 “我数学不好,算账经常算错”。这些小缺点反而会让用户觉得 “哦,原来他和我一样”,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 选题和人设怎么绑定?让用户觉得 “这事只有你能说”
找到好选题,建好人设,还要把两者绑在一起。不然选题归选题,人设归人设,读者还是记不住你。
用你的人设角度解读选题。同样是写 “35 岁危机”,职场精英人设可以分析 “如何提前布局避免危机”;而普通人设可以写 “我 35 岁被裁员,现在靠摆地摊活得挺好”。角度不同,给用户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你的人设,就是你解读一切选题的 “滤镜”。
让选题服务于人设标签。如果你给自己的人设是 “省钱小能手”,那选的题就得围绕 “省钱” 展开。哪怕写旅游,也要侧重 “穷游攻略”;写购物,就得讲 “怎么买最划算”。时间长了,用户一想到 “省钱”,就会想到你。
在选题里埋 “人设彩蛋”。比如你人设是 “爱吐槽的宝妈”,写育儿选题时,可以加一句 “昨天我家娃又把奶粉撒了一地,气得我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原地爆炸”;如果你是 “社恐程序员”,写技术选题时,可以说 “其实我每次在群里分享,都要提前打草稿,生怕说错话”。这些小细节,既能丰富内容,又能强化人设。
🛡️ 避开这 3 个坑:很多人差异化没做成,反而跑偏了
不是所有 “不一样” 都叫差异化,有些看似独特的操作,其实是在给自己挖坑。
别为了不同而刻意唱反调。有人为了显得特别,不管什么事都持反对意见。别人说读书好,他说 “读书没用,不如早点赚钱”;别人说运动有益,他说 “过度运动只会伤身体”。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态度,只会让人觉得你偏激,不会觉得你独特。
别把 “小众” 当 “差异化”。有些领域确实小众,比如 “收集老式磁带”“研究甲骨文书法”,但小众不代表有需求。你写的东西,得有人关心、有人愿意讨论才行。不然就算做到 100% 差异化,也没人看。
人设别 “崩” 得太快。今天还是 “高冷学霸”,明天突然变成 “沙雕网友”;这周还在说 “绝不接广告”,下周就发了三条推广。这种反复横跳,会让用户觉得你不靠谱,之前积累的信任全白费。变可以,但要慢慢变,而且要给用户一个合理的解释。
📈 最后一步:用 “用户反馈” 打磨,但别被带偏
差异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得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但调整不代表跟着用户走,而是在坚守核心的前提下优化。
定期翻评论区,看看用户经常夸你什么、吐槽什么。如果很多人说 “喜欢你写的职场故事”,那可以多往这个方向倾斜;如果有人说 “你的排版看着累”,那可以调整一下字体和行距。这些都是在强化你的优势,弥补小缺陷。
但如果有人说 “你应该写 XX 内容,那个现在很火”,这时候就要小心了。火的内容不一定适合你的人设和定位。比如你是个专注 “慢生活” 的号,用户让你写 “怎么快速致富”,这就偏离了核心,就算写了也留不住人。
记住,差异化的本质是 “做自己”,而不是 “讨好所有人”。能吸引一部分人,让这部分人离不开你,就足够了。
现在打开你的公众号后台,看看自己最近的 10 篇文章。能一眼看出 “这就是我的号” 吗?如果不能,从今天开始,试着找找自己的 “不一样” 吧。
【该文章由diwuai.com第五 ai 创作,第五 AI - 高质量公众号、头条号等自媒体文章创作平台 | 降 AI 味 + AI 检测 + 全网热搜爆文库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
🔗立即免费注册 开始体验工具箱 - 朱雀 AI 味降低到 0%- 降 AI 去 AI 味】